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7-24 04:25:34

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0例心内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模式,而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组的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125%,两组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一体化护理;心内科疾病;生存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35-01

心内科疾病即为心肌梗死、高血压或者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诱发因素多,发病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1]。本文将在我院治疗的160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0例心内科患者,排除严重肾、肝、脑、心等功能不全者以及沟通有障碍或者昏迷者。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护理组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最小年龄为60岁,最大年龄为86岁,平均年龄为(7233±381)岁,最小病程为1年,最大病程为21年,平均病程为(1270±426)年。其中心肌梗死患者6例,心律失常17例,高血压14例,心绞痛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最小年龄为62岁,最大年龄为88岁,平均年龄为(7452±409)岁,最小病程为1年,最大病程为27年,平均病程为(1481±497)年。其中心肌梗死患者8例,心律失常14例,高血压19例,心绞痛3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模式,而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措施。①责任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征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护理方案;②为防止疾病的诱发因素而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或者心理状态;③责任护士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能了解更多自身的健康问题,并且改变不良行为;④责任护士多向患者宣传心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可以了解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掌握疾病的预防注意事项。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13 观察指标 参考日本循环系统管理研究协会制定的心内科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标准,制定本次研究的评估标准,其中包括主观指标、疾病相关症状以及健康状态等39个问题,100分为满分。①差:0-59分;②良:60-79分;③优:80-100分;④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本组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3 讨 论

一体化护理是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生活以及疾病等有针对性的护理,防止患者发生并发症等;并且通过一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达到增进患者健康的目的。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辅助治疗心内科疾病患者,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3]。

参考文献

[1] 陈先辉,蔡俊明健康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中国医药导刊杂志,2008(9):1425-1427

[2] 袁龙会,郭良敏护士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780-2782

[3] 石引娣,贾彩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6,7(13):2546-2547

上一篇: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早搏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