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2-07-24 01:12:02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摘要:对于现今的初中物理教科书,学生们普遍地感到头痛,似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有的学生惊呼:我在物理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而收获最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差,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心理素质 学习兴趣

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其中心理素质教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尤为密切。一方面,部分学生由于心里障碍而抑制学习潜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但提高教学效益而且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有一定收益。

一、培养学习兴趣

1.激发求知欲

平时上物理课时,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引起学生兴趣,又能与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物理趣闻、小故事、小实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以及学生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从中萌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曹冲称象的根据是什么?讲解沸点时可演示用纸锅烧开水实验,并问学生为什么纸锅不会着火?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树立榜样

初中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讲物理学史和古代物理问题,介绍我国古今物理学家的成就,使学生感到自豪。介绍我国的航天工业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祖国,决心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3.引导探索

初中生喜欢教师运用实验演示和实例来讲解物理知识,我们正好借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例如,引入“比热容”概念的探索,并向学生介绍一种科研的方法,即“控制变量法”,这样做,让学生置身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通过探索知识来增强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4.明确目标

初中生往往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按照课时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掌握哪些知识点、技能。解决哪类问题,并及时检查和矫正,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时期学业上要提出不同期望。对后进生辅导,也要规定近期目标。

二、改善思维品质

1.灵活性

初中物理题一般比较简单,无非是代代公式或公式变形,教师在讲解范例或习题时,不能就事论事代代公式,而应该做到有的放矢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讲光路图时,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光路的可逆性,通过公式变形的习题练习,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评讲作业时,可介绍“一题多解”,等等。总之,通过多角度、全方位释疑、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深刻性

初中生做物理习题,往往凭经验作出直观的判断,不知道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去透过现象求本质。例如,有两只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放入等高的同种液体,两个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哪个比较大?这类问题学生往往会判断错误。教师通过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P液=p液gh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时教师可以点明“直觉不能代替推理,只有严格论证才可靠”。以此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时,应透过现象求本质,不能为假象所迷惑。

3.创造性

初中生活跃、好胜。若在教学中活动,使学生互相激励,有助于克服教 学上的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复习课讲解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基础上回答。如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答案时,可以组织他们讨论、争辩,让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由老师或通过实验演示来回答,其效果往往大大胜过详改作业。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的环节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而及时调整,这并不难做到。

立足于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进行解释,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

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必要进行引导训练,提高他们的水平。从形象思维开始,有意无意地利用一些物理现象的表面形式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也符合学习物理的顺序。在概括的过程中增加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定律和定理所要表达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增强判断的果断性和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制力

初中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何以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高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但这只是单纯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

针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急于求成的心理,要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及自制能力,引导他们从急于求成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把新的知识同已学过的知识,不论是本学科还是其它学科的,进行联系、渗透,并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使学生不再认为所学的物理知识是孤立的一盘散沙,激起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这样,物理教学的成功就有了希望。

我在教学中,特别是把注意力放在新知识的感知和把它纳入原有知识的结构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旨在同化新概念,增强比较能力。适当地增加实验次数,为加强感性认识提供恰当的感性材料,在“玩”的过程中,渗透式地接触、理解并掌握好概念,在学习心理上有信服的感觉和收获的喜悦。总之,在课堂内外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学习物理来说,在“看、听、做、想、练”这几个方面的交替活动中,教与学双方都能得到一定提高。

上一篇:“第一位雕塑家” 下一篇:化学实验教学中手持技术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