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

时间:2022-07-24 01:04:51

浅谈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

摘 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国内很多高校已开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但是人才培养效果却不甚乐观,难以满足社会行业的需求,究其原因是大多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学科建设不合理,教学理念与模式发展滞后。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应立足本校的专业基础与学科优势,加强数字媒体艺术特色专业建设,转变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多元化,注重与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合作与交流,联合培养人才。

关键词:学科建设、理念模式、合作交流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概述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艺术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传播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设计在制作过程、效果展示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艺术设计的需求也为相关技术发展提供了动力与要求。以动画制作为例,动画艺术是在逐格绘制传统动画的基础上,采用更加便捷的电脑图形图像技术,使数字技术全方位地进入了动画绘制的过程中,改变了动画艺术的创作方式,大大提升了艺术表现力度。[1]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快速发展,市场应用与价值不断提升,像《魔戒》、《黑客帝国》、《海底总动员》等电影都采用了大量特效特技,在我国仅电视卡的市场规模每年就超过200亿元,而且随着人们对视觉美感要求的不断提升,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空间更为可观。然而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数字媒体艺术高端人才,每年的人才缺口大约在15万左右。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需求,促使高校在艺术专业建设方面快速发展,很多高校已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寄希望培养出具备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人才,但现实结果却不甚乐观,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如下。

二、数字媒体专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数字媒体专业学科建设不合理

受数字媒体行业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与人才需求、高校的招生率与就业率等因素影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其中有的是由艺术类学科转变过来,有的则是直接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盲目的专业扩建导致学科建设及专业定位及不合理,很多高校学科建设目标都大同小异,而且专业建设、学科定位与之前传统学科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只是简单的将艺术学院改成了数字媒体学院,名称的修订可能在招生及宣传上更加便利,但对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发展却无益,可谓是换汤不换药。很多高校在专业建设上没有立足于本学校的发展现状,盲目定格在综合均衡发展,专业建设没有侧重点与特色,注重发展数量而不顾质量,导致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与质量并没有得到大的提升。

(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理念与模式发展滞后

功利性的学科发展思想导致学科基础建设与发展速度严重脱节,再加上教学经验匮乏、师资硬件条件的不足,导致教学理念与模式发展滞后。虽然很多高校将专业名称改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但是其教学理念还是停留在之前的教学模式中,以教科书死板的理论知识传输为主,老师将书本知识的要点通过PPT展示,在课堂上予以走马观花式的讲解,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对行业内新的新动向与技术应用缺乏关注度,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思维创新能力,好的作品与效果除了靠技术实现外,前提必须有完善的创意理念。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竞争,最终要归结到艺术而非技术的博弈,于是作者的文化素养、艺术品位、思维水平、审美眼光等便会产生基础性作用和影响[2]。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建议

(一)加强数字媒体艺术特色专业建设

鉴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叉综合性的特点,其覆盖了学科领域范围也较为宽广。高校在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本校的专业基础与学科优势,合理定位学科专业目标,不必全面发展该综合交叉学科。特别在本校艺术设计学科、计算机技术学科建设落后或缺失,单学科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为了招生与宣传而对学科建设进行“跨越式”发展,盲目的融合扩建学科,不但不会培养出综合性人才,而且还会导致之前学科的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在数字媒体专业建设当中,应找准专业定位,高校应依据本校的专业特色与发展现状,借助已有的学科优势与经验,增强补短,以点带面,制定适当的培养目标。高校应正视自我,借助本校的专业优势特色,不应过度追求全面均衡发展,依据本校专业教学特点与优势,加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色建设。同时积极推动艺术学与计算机技术等相关专业的融合与创新,融合补长,深化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二)转变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多元化

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与传统相关学科教学相比,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多媒体课件内容展示、分组交叉、课堂主题分组讨论等模式,使教学课堂主体由老师转变成学生,教学目标与重点由重理论向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方向转变,教学地点由传统教室向工作室、实验操作室的转变。老师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教学成果的评估也不再是通过“论文”的形式进行展现,其更多要求学生通过作品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体现,提升W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当引导使学生完成设计方案与工作流程。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利用先进的软件工具,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巩固所学知识与内容。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是对传统艺术教学的突破,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时间以及空间对教学的限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模式,使学生求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可以随时通过数字媒体来获得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的选择更具多样性。[3]合理安排课程体系,学生的每个阶段都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

(三)注重与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合作,联合培养人才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与专业科研的优势,借助于企业的实践市场经验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结合企业的市场需求,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既推动了科研转化能力,增加了科研经费,还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社会应用眼界与认知。根据专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与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不同岗位的实习锻炼机会,包括平面设计、影视动漫制作、网页交互类设计等工作岗位。与优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以企业为平台提高实践锻炼,以市场行业需求为教学导向,实践教学应用紧随行业发展前沿焦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定位,促进学生技能与理论、素质与创新的协调发展,锻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加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的国际合作

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具有国际视野,加强与国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国际化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专业建设的国际化视野,并运用与体现到本校学科建设与教学培养目标中。加大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建设,在引进先进人才的同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人才的国际化交流与培养,包括增派老师的海外进修学习、交流访问,与国外大学的学生交换互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渠道。同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与国外优秀大学进行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的联合办学,利用高校合作的平台,资源互补,加强本校数字自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史纲,数字艺术下艺术高校教学体系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以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专业方向的拓展与实践为例,《陕西教育》,2015年第11期,第36页.

[2]杨祥民、王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教学培养模式探析,《创意与设计》,第42期82页.

[3]宋晓利,新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模式探究,《决策探索》,2016年12月下期,第66页.

上一篇:浅析独立院校本科在校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 下一篇:浅议“心理脱贫”与贫困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