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教学的管理

时间:2022-07-23 11:49:49

浅谈中学教学的管理

【摘 要】在初级中学学校决定创新教育的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学,更取决于管理,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中学管理将直接影响着中学的教育质量和创新效果。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的生命在质量,质量的关键是管理。要强化过程管理,从管理层面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目标作有益的探索。下面是我个人就中学教学管理方面总结的一些心得和观点,仅作为参考。

【关键词】过程管理 以人为本 中学管理 人本管理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的生命在质量,质量的关键是管理。要强化过程管理,从管理层面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目标作有益的探索。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加强教学的科学管理,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学管理发展的方向

1.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首先,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校管理活动具有积极意义,它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只有人际关系密切,大家认同感强,组织才具有凝聚力。其次,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教师间生活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就容易出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局面。再次,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因为它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倾诉衷肠,在思想、信念、态度、价值等方面相互摄取,从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2.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学校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的管理者充分考虑教师的个性和利益,即合理满足其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要求,并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即主体性的一种管理方式,是以人为本的一种管理方式。我们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充分和教师进行沟通探讨的情况下进行制度的制定工作。充分信任教师,承认其自主性,我们实行了弹性工作时间制。教师职业的特点又决定了不可以对教师管得太多太死,在实行一定刚性制度管理规定的同时,更应着重于对教师的柔性管理。

3.实施民主参与式管理

追求尊严、自由、自主、个性的解放和自我实现永远是人类的天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学校管理模式应该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即由权力模式逐步向合作模式过渡。所谓合作模式,就是主要依靠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积极配合和协作,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来管理学校的模式,其特点是民主平等,主体参与,群策群力,上下协作。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发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这是实施人本管理的关键。

二、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思想认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来完成,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要求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来共同完成的,学校管理是为教学服务的,尤其是教学管理。管理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情、工作热情和激情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各方面能力的发挥,将直接影响着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开发。试想一下,在一个教学管理混乱的校园里,教风、学风、考风都很差的环境下,能教好能学好吗?能实现创新教育吗?故首先得认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体和办学的依靠力量。对教师实行人本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优势,是确保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和长期任务。而目前在很多学校,人本管理一直停留在口号中,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很有必要分析当前中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注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来促进这种状况的改变。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教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对教师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严密可行的制度

(二)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除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外,教师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学生成绩考核及教学研究成果也要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对教学效果好,个人教学文件规范、齐全,教学研究有成果、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学院可以授予“优秀主讲教师”等称号,并以增加津贴的形式预以奖励;对教学效果差,教学文件不规范、不齐全,不进行教学研究,学术水平差的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将停止其任课,不适合继续担任教师的,将调离教师岗位。

(三) (三)一是坚持学生评议制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上课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我校每个学期都举行一次这样的评议活动。以调查表的方式,就任课教师的师德师表、学识水平、教学质量、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内容,让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统一交教务科进行统计,并把结果张贴公布出来。这顶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任课教师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加强,这对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四)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增加教师信息员和学生信息员,并定期组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听取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以便根据反馈信息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务处及各教学单位要进行经常性的教学检查,及时了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协调教与学的关系,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

(五)完善教学激励制度和管理制度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时津贴,增加优秀主讲教师、全校通选课教师课时津贴。同时,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凡具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完成学院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无特殊原因,未经学院批准,连续两学期不讲课者,学院将解聘其相应职称,坚决杜绝“教授不教,讲师不讲”的现象。教学工作质量将作为今后教师评职的重要依据,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凡教学基本工作量和教学质量评估达不到规定者,将调离教师岗位。

(六)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管理部门及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要把检查教师教学文件当作常规工作来抓,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评聘高一级教师系列职称时,参评教师要提供近期主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达不到要求者不予评聘,促使教师不断增强职责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语

总之,教学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管与教和学有关的所有人员,是以合理的制度和规定来约束人。一个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就是改掉一切不适应该校教育发展的制度和规定。只有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本着广泛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妥善、有效解决问题,才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才能提高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满意度。只有在以学生为本的宽松的育人环境下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所创新。才能使教学管理更好的服务于创新教育。使学生思维更活跃,心理更健全,各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为高校输送大批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上一篇:企业员工绩效考核问题探究 下一篇:浅析建筑外墙渗漏质量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