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业余爱好者的运动损伤及康复研究

时间:2022-07-23 09:34:57

羽毛球业余爱好者的运动损伤及康复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1

摘 要 羽毛球业余爱好者主要是由非专修羽毛球的大众与学生组成,他们起点低,自我保护意识较弱,运动损伤比较常见。本文针对羽毛球爱好者在日常练习和比赛中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综述,并提出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让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尽可能的享受运动的乐趣。

关键词 羽毛球 运动损伤 康复

一、前言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与灵活性结合较强的运动项目。业余爱好者缺少专业指导,受到技术动作与步法的影响,同时缺乏运动损伤的常识,在训练和比赛中难免发生一些急性或慢性的运动损伤,对此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训练直接关系到他们锻炼身体的最终目标。

二、运动损伤情况

(一)手腕损伤

羽毛球爱好者手腕受伤是由于羽毛球的动作要求,无论是击打、扣杀及吊、挑、推、扑、勾球时都要求手腕有基本的后伸和外展的动作,长期做以上动作,会使手腕部的三角软骨盘不断受到旋转的冲击而造成损伤。

(二)肩部损伤

羽毛球运动中发力主要集中在肩部,在运动中体现为肩部的外展,外展比较频繁时就很容易造成冈上肌肌腱穿过肩峰下和肱骨头七的狭小间隙受到挤压、摩擦而造成无菌性的炎症甚至肌腱断裂,这些损伤的类型称肩袖损伤。

(三)腰部损伤

羽毛球运动的技术要点就是要求腰部不断的屈伸,比如弓步接吊球,搓网前球,跨步接球就需要腰部不断地过屈,打高远球,扣杀球就要求腰部做过伸运动。当然重复做这些动作就会出现腰部承受负荷太重,最终造成腰部损伤。

(四)膝关节损伤

羽毛球运动中灵活性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易损伤的一类。因为在运动中会经常出现瞬移,比如侧身,跨步,后蹬都使得膝关节承受一定的牵拉[1],从而使膝关节逐渐疲劳,形成损伤。

(五)脚踝损伤

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支撑脚落地不稳,动作变形,带伤练习等,简单的损伤造成外踝肿胀或者有淤血,严重的话韧带撕裂导致不能站立。

三、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训练

(一)针对腕关节损伤

腕关节损伤直接影响羽毛球业余爱好者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热情,其应该进行康复性训练,要在技术上分析手腕发力及角度,即练习手腕的灵活度。还要练习手腕部的肌肉群力量,做牵引性练习,拉伸练习等。

(二)肩关节损伤的康复

进行康复性训练,这就要求练习者注意在在技术上对关节运动幅度及方向判断好,充分体会前臂旋转发力,这样既减少肩部压力,也熟练纠正了错误技术动作。在准备活动上要增加肩部准备活动的时间,使其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康复训练上。

(三)腰部损伤的康复

腰部是身体的中心,整个身体只有在围绕在它的转动过程中才能合理的发力,在羽毛球运动中,腰部扭转特别常见,比如跨步接网前球,弓步网前吊球。长期就会形成腰部扭伤,因此,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和柔韧是对此最好的康复手段之一。可以进行无球跳起引拍然后挥空拍对腰部肌肉的柔韧性进行康复训练。

(四)膝盖部位损伤的康复

膝关节是在运动中的一个受力点,而且膝关节的结构非常复杂,在强度训练下其存在各种伤病隐患,在膝关节受损伤时要及时停止强度训练,并进行简单的恢复性练习,比如用慢跑来恢复膝关节的耐力,静蹲来恢复其力量,当然在康复训练前也要积极做好准备活动。

(五)脚踝损伤的康复

脚踝的损伤主要分内翻扭伤和外翻扭伤,羽毛球运动中这两种损伤类型的概率相似,损伤后要在24小时内冷敷,然后温敷,并在外敷红花油的情况下休息一到两周,再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如慢跑。

四、康复训练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运动损伤后,要对康复训练进行合理安排,内容包括康复训练的强度、负荷、密度及周期。

(二)康复训练不是休息,而是在康复训练上应该将损伤部位与全身结合起来,如,一侧肢体受伤后练习对侧肢体,上肢受伤练习下肢。

(三)损伤后的康复训练要结合医务监督,要自我监督,互相监督。

(四)最重要的是在损伤后,业余爱好者切忌焦躁,一定要在身体完全康复后再进行有强度的训练,比赛。

五、总结

羽毛球是隔网对抗运动中在技术和灵活性要求很高的运动,运动损伤在羽毛球运动上是常见的,尤其是羽毛球业余爱好者,他们在羽毛球训练上既存在娱乐性也存在竞争性,在竞争时没有良好的技术动作为基础,而且还欠缺自我保护意识,意识要在运动竞赛中慢慢形成,但损伤后康复与训练的结合至关重要,康复训练是治疗运动损伤的积极措施[3]。

参考文献:

[1] 贺泽江.羽毛球运动中膝关节运动性损伤的原因与治疗[J].辽宁体育科技.2005(8).

[2] 戴立平.羽毛球初学者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赤峰学院学.2008.08.

[3] 蔡翠萍.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康复综述[J].科技园区.

[4] 汪永利,史和福.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创伤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学.1997.33(10):52-56.

[5] 于素梅.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见运动伤病防治[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访茂陵,叹兴衰 下一篇:好习惯成就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