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庄河市农村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7-23 08:41:43

关于深化庄河市农村改革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战略思想、方针政策推动下,庄河市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农村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然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不仅没有减轻,而是更加繁重;保持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更加紧迫。同时,农村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如,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如,生产方式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依然较大;如,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等方面,依然是长期而艰苦的任务;如,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依然是十分繁重。这些问题和困难,都是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解决困难和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就是要靠发展和改革。结合庄河农村工作实际,我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一.统筹城乡发展,破除二元体制

党的十六大以来,庄河市结合“两个趋势”的总体判断和“五个统筹”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和方法。如这个市整体推进“城镇化”、“一城两翼”、“中心镇建设”等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结了一批经验,涌现了一批典型,但发展的很不平衡,迫切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一,提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体化,加快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十二五”规划时期,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中观、微观层面,都迫切需要突出“共同富裕”这个主题,制订和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切实把统筹城乡发展纳入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协同考虑、安排和部署。要从规划入手,率先打破城乡分割规划格局,形成城乡空间形态相互融合、产业结构高度匹配、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同等享受社会福利与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第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提高公共产品提供能力建设。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职能,着力解决政府部门行为越位、错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对于老百姓自己能够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自行调节的、社会组织能够自我管理的,政府都不要干预,切实将政府的关注点转到社会成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上来,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在劳动就业、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第三,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近些年来,庄河市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级政府的保障能力日趋提高,但与农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特别是与城市发展速度相比,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仍显滞后,服务水平仍然薄弱,保障覆盖面依然狭窄。解决这些问题,一是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入手,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机制;二是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改进,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医疗保证制度改革试点,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制度相对统一、补贴标准不同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需要说明的是:二、三两点庄河市做的很好,可以说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但是有一个需要巩固、完善过程,使其更多更好地普惠农民。

第四,提升农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建立“以工哺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农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趋势和潜力。一是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切实贯彻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建设。要采取多种方式整合涉农项目资源。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不断强化党委“三农”工作综合协调部门的建设,切实从“重中之重”的高度,发挥他们“组织协调”的职能作用;要通过完善新农村建设步骤规划来整合,各地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的标准,由各级党委明确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时间规划,并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和当地实际,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切实做到规划一批、建成一批,建成一批、巩固一批。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大农业”工作机构,做好“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这篇大文章,将目前的农、林、水、牧等有关部门整合为“大农业”工作部门,以机构的整合促进项目资金的整合;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社会建设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开展“村企结对”、“对口帮扶”等活动,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参与农村建设;采取抵押、出租、参股、合营等多种形式,盘活用好乡、村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拓宽农村建设资金筹措渠道。

二.切实做好三方面工作,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形式,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在此基础上,应着眼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着眼于庄河市蓝色经济带发展规划,着眼于建设生态型庄河和涵养大连市供水源地保护,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工作。

第一,切实做好双层经营制度“统”、“分”结合的工作。在“分”的方面,重点要从优化政策、完善机制、加大扶持等方面入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户生产和经营能力,加快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传统的家庭经营方式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面转变;在“统”的方面,重点是要从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形成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的特色块状农业和品牌农产品,切实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对“三农”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相互融合的问题,促进农户分散经营走向农户联合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转变。

第二,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要求,搞好农村土地的确认、登记、颁证工作,切实把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具体化、法制化,在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基础上,为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建立县级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信息中心和乡镇交易分中心,完善流转中介服务体制、价格形成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根据区域实际,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有效途径和方法,劳务输出多的地区,可积极探索专业代耕代种、集体收归经营、集体反租倒包、大户自行承包等多种流转模式,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城市郊区,可积极尝试以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有偿退出及流转、农村宅基地置换和置换城镇住房的试点。

上一篇: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 下一篇:浅析一起深井救援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