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探究促进主体发展

时间:2022-07-23 06:43:51

引导学生探究促进主体发展

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以生活环境为背景,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释疑,并用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自然科学的物理学科蕴含着可贵的物理思想与方法,因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获得知识过程的快乐,对物理知识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探究物理规律,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1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提问

“学者先要会疑.”真正的学习是从疑问开始,围绕疑问而深入的.有了疑问才会发问.富于探究性的提问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诱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以往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多,学生发问少,甚至教师也很少提问,很多教师即使提问也往往是记忆性的问题,缺乏探究性,没有思考的价值.

教师的探究性提问能够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这类问题,学生需要改变信息的形式和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才能回答.如我在进行《机械能守恒》的教学时进行了探究式提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包含哪几层含义?这个提问属于探究性提问,在教科书里面是找不到问题的直接答案的,学生只有真正了解了守恒的条件,并分析总结了平常接触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发散思维才能正确回答这个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将现代技术、信息技术运用到物理教学之中,使得课堂教学能够生动活泼.上课伊始,先采用多媒体播放运动员抛铅球和连着弹簧的滑块在水平轨道上做往复运动,随即向学生提问:上述现象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的结论之后,再抛出问题:在此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和”有什么变化呢?多媒体出示两个实验:一个是自由落体运动,一个是平抛运动,先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重力势能减少多少,物体动能就增加了多少.进而发现动能和势能之和即总的机械能之和保持不变.我顺势引导:在重力做功的前提下,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得出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或者除了重力还受其他的力,但其他力不做功;结论是机械能保持不变.同理借助动手操作,思考老师提出的:弹性做功,包含哪几层含义?学生积极动脑探究,也顺利得出了结论.

2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实验

初中物理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实验较多,诸多实验的安排是为了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升.作为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教师应该主动引领学生进入要探究的课题,让学生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且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规律,例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中,教师可演示在一个已经平衡的杠杆上分别施加不同的力,让学生观察杠杆平衡情况,得出力对杠杆平衡影响的效果是由力和力臂共同决定的,从而引入课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满足怎样关系?让学生利用已有器材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对实验中的注意点进行讨论.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杠杆多次平衡时的共同点加以总结,最后得出杠杆平衡原理.经过这样的一个探究过程,学生不仅对自己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理解深刻、记忆牢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误差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多种能力,而且让学生了解在规律的探究过程中,应尽可能获得多组实验数据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数据的选择不能单一化、特殊化以避免得出错误结论.

在通过实验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实验方法,运用不同实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当所研究的对象同时与两个以上的因素有关,在实验设计时就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如探究欧姆律时应先控制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在控制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当所研究的对象无法或难以直接感知时,在实验设计时就应该采用转换法.如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小车将木块推得远近来体现小车具有动能的多少;当研究对象受不可避免的外来因素干扰时,在实验设计时应该将该因素尽可能减小到可忽略的程度,如探究二力平衡时,因为在地球上重力无法避免,无法使纸片只受两个水平拉力.所以,在设计实验时选用质量很小的纸片作为实验器材,因纸片重力远小于水平拉力,这样重力可以忽略.

3课堂教学后布置探究性作业

为了让学生的探究兴趣持续发展,课后的探究性作业要跟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创新作业形式,以探究性作业替换部分书面作业.比如,学习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一课后,我就改变了布置作业的形式,布置这样两题供学生选做:(1)有条件的学生在冰箱里先制成几块冰,然后不借助与任何工具,你能用那些方法使其熔化?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是做功方式?哪些是热传递方式?(2)让骑自行车的学生自己亲自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打气.打完气摸一摸打气筒的外壁,看看能发现什么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这类题目比让学生直接做一道填空题更有意义,照样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学生因不觉得枯燥而乐意做,既调动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将物理学习向课后延伸,与生活相联系.

总之,教师要在物理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只有重视对物理规律的过程探究,才能对学生的知识构建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观念下,将物理探究性教学进行得更好.

上一篇:一道经典中考浮力题的解析与变式 下一篇: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