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灸在急症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3 06:05:15

浅谈针灸在急症护理中的应用

【摘 要】中国医药学是我国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经验的结果,特别是针灸对多种危急病症具有明显的急救和止痛疗效,在临床护理中,常应用针灸治疗急症,其操作简单,适应症较广,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在中医护理中应用较广。例如高热、痛经、昏厥、休克、胃痛、小儿急惊风等,根据不同病症取穴就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急症;针灸;穴位

急症,顾名思义即为突然发作的,发病快且凶猛的病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医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并抓紧时机,准确快速的辩证辨病,并及时拿出治疗方法,争分夺秒的抢救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

1 高热

凡口腔温度超过39。C以上的即成为高热,通常为感受外邪,协正相争。本症应以清热驱邪为主,常用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位,热甚者可配合体表冷敷、酒精擦浴等治疗。据动物实验表明,针刺大椎穴可使体温下降,发热早期可使发热过程减弱,热升高峰可使热度迅速下降。

2 厥证

又称昏厥,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候,为一种暂时性脑缺血所引起的急速而短暂的意识丧失,应与眩晕、昏迷、休克、低血糖、癔病等引起的意识丧失区分。此病症主要由外感时邪、阴虚阳亢、痰浊蒙心及气血不足引起,治疗应以升阳醒脑,温行气血为主,常用穴位有人中、百会、内关、足三里,一般针刺时用中强刺激。

3 中暑

中暑病患的治疗以清暑泄热,回阳固脱为主,常用穴位有百会、人中、神门、委中、中冲。中暑分为虚脱型和高热型,二型均可用上述穴位,胆前者用针刺补法,后者用泻法。上述穴位中百会、人中醒迷回苏,神门、中冲强心防脱,委中能解太阳之暑热。如高热无汗、昏迷较深,甚至惊厥可加合谷、大椎等穴,用捻提插法。

4 休克

休克应以苏觉回阳为主,选用穴位为人中、素、内关、足三里、神阙、关元,一般用中或中强刺激。据有关资料报道:针灸对中度性、失血性、创伤性、过敏性以及心源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升压作用。

5 胃痉挛

多以暴饮暴食致使食滞不化,湿热内生或是饮食不洁,过食生冷,复感寒邪,致寒积胃中所致。治疗以行气和胃和止痉止痛为主,常用穴位:中腕、内关、公孙、中三里。中脘为胃穴,配足阳明经的合穴足三里,疏通胃气,阴维边于内关和胃解郁,公孙也边于冲脉健脾降逆,为奇经入脉配穴法。

6 小儿急惊风

此病患儿应以醒脑止痉,泄热为主,常用人中、十宣、涌泉、太冲等穴位,除十宣用三棱针刺出血外,其它穴位都用毫针强刺激。发作时还应加强其它护理,如小儿头侧向一边,使气道顺畅,用纱布包压舌板放入口腔防止舌头被咬等等。

7 痛经

痛经病人医温经通络、理气止痛为主,常用穴位三阴交、中极、气海、关元等,三阴交是肾经、肝经、太阳经三条阴交交汇处,其经气与胞脉胞宫相通。有调经止痛之作用,另外对病人要热诚和关心,做好卫生知识宣传,使其振作精神、气机畅达,加之针灸等多种治疗,经血就能流畅,痛经自缓。

8 小结

以上是本人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急症病症时采用穴位针灸辅助治疗的浅薄经验之谈,仅作为抛砖引玉之用。作为护理人员除了掌握西医急症的抢救常规技术操作外,还必须熟练中医护理所特有的技术操作,这样才能做到“一亘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样配合临床,积极抢救,使更多的病人转危为安。

上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有效临床护理体会 下一篇: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