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有恙 慎乘飞机

时间:2022-07-23 05:28:15

肺部有恙 慎乘飞机

全世界每年有10多亿人次的旅客乘飞机旅行。对大多数人来说,乘坐飞机旅行是安全的。但是,对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而言则不然。飞机机舱内低压、低氧、低湿度(三低)的环境不仅会诱发呼吸系统症状,而且会使原有的症状加重,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欲乘飞机,应三思而行。

民航飞机的飞行高度一般在约8500~14000米。随飞行高度的升高,飞机机舱内的压力逐渐减低。在上述飞行高度,机舱内压力比在海平面大气压力(760毫米汞柱)减少了130~190毫米汞柱。在低压环境中,人体空腔器官如中耳、副鼻窦和胃肠道的气体相对增多而形成“正压”。腔内气体膨胀,使这些器官发生一系列症状,引起航空性气压损伤。随飞行高度的升高,机舱加氧作用总是逐渐减低。在海平面条件下,人体肺泡气中的氧分压是103毫米汞柱。在8500米飞行高度时的肺泡氧分压是71毫米汞柱。在14000米飞行高度时的肺泡氧分压是59毫米汞柱。低氧环境会使易感人群发生低氧血症,产生缺氧症状。同时,机舱内相对湿度低于25%。低湿环境可引起人体脱水,使血和尿渗透压升高,对人体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机舱内“三低”环境对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旅行者的健康是不利的。

患有哪些呼吸系统疾病不适宜乘飞机旅行呢?

1.阻塞性肺气肿、严重哮喘、哮喘合并肺气肿、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慢性气流通气受限性疾病。患有这些疾病的人,其气道的阻力增高,呼吸时的气流通气受限,换气功能受损,存在某种程度的低氧血症。机舱的低氧环境可以加重缺氧,并使原有的症状加重。低压环境则可以引起肺泡中受阻塞的气体膨胀,肺大泡破裂,造成气胸。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

2.肺心病。慢性气流通气受限性疾病进一步发展,就会累及右心室,形成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肺心病患者存在着低氧血症,在机舱“三低”环境中,会加重缺氧,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和(或)心力衰竭。若病人原并发有心力衰竭,机舱环境不仅会使心衰加重,而且更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即“经济舱综合征”,从而雪上加霜,加重危险性。

3.气胸。覆盖在肺表面的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腔隙。不论吸气或呼气,胸膜腔内的压力总是低于外界大气压。当胸膜腔因病变或外伤破裂时,胸膜腔便与大气相通,气流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有时空气可以自由进出胸膜腔,形成开放性气胸;有时形成单向活瓣作用,吸气时让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空气从胸膜腔出不去,使胸内压升高,形成张力性气胸。气胸压迫正常肺而造成呼吸困难。任何类型的正在治疗而未痊愈的气胸病人,都不能乘飞机旅行。经手术治疗6周以后,气胸病人才能登机。非手术治疗的病人须在旅行前摄胸片证实气胸已完全吸收,才能乘飞机旅行。

4.开放性肺结核。结核杆菌的直径小于10微米,借助飞沫传播。若开放性肺结核患者乘飞机旅行,常频繁地咳嗽、咯痰。其他旅客与其接触后,经飞沫传播而感染结核菌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对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应禁止其乘机旅行。

5.上呼吸道感染。正在患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不宜乘机旅行。因为在患上感时,出现打喷嚏、流涕等鼻部卡他症状及咽部炎症,使连接中耳室和鼻腔的咽鼓管发生充血肿胀。咽鼓管的咽口处变窄,导致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在低压环境中,中耳室内的空气压力相对大于机舱内压力,引起航空性中耳炎,表现为严重耳痛、耳鸣、眩晕、听力减退,甚至使鼓膜破裂而失听。在飞机起落时,机舱压力变化更大。患上感时乘飞机旅行,很易发生航空性中耳炎。即使是飞行员,在患上感时也必须停飞,就是这个道理。

需要提请患有慢性气流通气受限疾病的病人注意的是,如果需要乘飞机的话,应在飞行前进行医学评估。即使病情尚可允许乘飞机,也要准备好预防和缓解症状的药片和吸入剂。要带足氧气和必要的呼吸辅助设备,以便随时吸氧和帮助呼吸。最好有同伴陪行,且以短途飞行为好。

上一篇:绿脓杆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下一篇:“死”,扰得我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