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身术之洞穴藏身

时间:2022-07-23 04:48:37

动物防身术之洞穴藏身

自然界中可不光是和风细雨,有时也发生着狂风闪电般的战争,这就是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无论看似强大或弱小的动物,之所以能在残酷的自然界中生存至今,自然有它们独门的防身之道。本期,“动物防身术”系列开始和大家见面了!

有一些中小型动物,它们既没有与大型动物搏斗的“利刃”,也没有保护自己的护身“铠甲”,它们是如何逃脱了天敌的追捕而繁衍生息的呢?原来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防身术――洞穴藏身!

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这个成语你一定听说过吧?意思是说兔子很狡猾,有三个藏身的洞穴,它们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吧?兔子这样做就是为了防御天敌,兔子很弱小,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像狐狸、狮子、鼬,獾等都是它的天敌,真是可怜呀!

野兔为了防御天敌,通常都是居住在自己挖掘的洞穴中,即使是家兔也是在快要产仔时着手打洞安家的。你想想看,兔子除了奔跑外就没有其它保护自己的方法了,在它产仔和哺育幼仔的过程中如何藏身而不被其它天敌发现就尤显重要了,所以它们会找一个比较安全和适宜的地方,然后用前爪不停地扒土,再用后腿把土踢出去,中间累的时候也会休息一会,等到差不多深了,它就会在洞里撕自己的毛,为自己的生产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完工之后,它会把洞口用土封起来,防止被外界的天敌发现。

一般,兔子的洞有两三个,彼此有一定的距离,甚至可以相互连通在一起,只是大部分连通的路口被兔子堵上了,只有它们自己知道“秘密出口”在哪里,这样才更有利于它们遇到天敌时快速地逃脱掉。兔子为了不让天敌发现自己的居所,也会不定期地在两三个洞穴之间轮换着居住,这样就更加安全了!所以才会有了“狡兔三窟”这个成语。

“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句话你也一定听说过吧,其实这说法也是很符合兔子习性的!洞穴就是野兔子的家,有洞穴就会有洞口,有洞口就需要最大程度上得到隐蔽,才能不被天敌发现,所以洞口周围有自然状态的植被的话,就不容易被其它动物,尤其是天敌发现。兔子在洞穴附近活动时也可以得到较好的隐蔽,不至于稍有动静就被天敌察觉。还有,如果把洞穴周围的植被吃掉后,“水土流失”可能会导致雨后洞穴被水漫灌,洞口垮塌,那兔子的家可就成了“水帘洞”了!

蛇鼠一窝

每当冬季到来,气温降到7-8℃时,蛇就开始选择干燥地带的洞穴、 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进入冬眠。冬眠时,它们一动不动,不吃不喝,仅依靠消耗体内越冬前储备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蛇为什么要冬眠呢?因为蛇属于冷血动物,体内的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外界温度下降后,蛇的体温也下降。因此蛇类就采取冬眠的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冬眠时如何藏身?洞穴就成了它们最好的选择,第一藏在洞穴里面不容易被发现,第二洞穴里的温度一般也比洞外高些,所以洞穴藏身冬眠既安全又温暖,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可是你也发现问题了吧,蛇可不像兔子那样可以“手”、“脚”并用地来挖洞,蛇可是没有“手”和“脚”的!那它们的洞穴是怎样建造出来的呢?你是不是听说过“蛇鼠一窝”这个成语呢?或者你要是生活在乡下,不妨在冬季的时候去田地里挖挖老鼠洞,或许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蛇鼠一窝”的场景了。对了,蛇是不会自己挖洞的,它们一般都占用现成的天然洞穴或者老鼠洞,冬天的时候,蛇在冬眠,所以“蛇鼠一窝”相安无事,可是如果要是在夏天的话老鼠们可就没那么幸运了。一旦自己的洞中进了一位不速之客――蛇,那恐怕老鼠的“家”不仅被占了,而且还会成为蛇的一顿美餐呢。

自然界的“挖土机”

鼹鼠的样子很可爱,名字也很有特点,拉丁文的学名就是“掘土”的意思,鼹鼠的种类很多,如产于欧洲和亚洲的欧鼹;产于中国的内蒙古、东北等地的麝鼹,当地俗称“地爬子”,南方所产的缺齿鼹,缺2个下犬齿,由于总在地下生活,所以俗称“不见天”,这些名字的得来都和它们常居地下有关。

从这些奇怪的名字中,我们不难发现,鼹鼠很适于地下掘土的生活,这和它们的身体构造密切相关。鼹鼠前脚大而向外翻,并长着有力的爪子,像两只铲子,所以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鼹鼠也被称为“反巴掌”。它们身体矮胖,外形像鼠,耳朵很小或完全退化,头紧接肩膀,看起来像没有脖子,整个骨架矮而扁,跟掘土机很相似。鼹鼠多栖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地、丘陵缓坡的常绿阔叶林、稀疏灌丛林、农耕地和菜园地附近。

鼹鼠成年后,眼睛深陷在皮肤下面,视力完全退化,再加上经常不见天日,很不习惯阳光照射,一旦长时间接触阳光,中枢神经就会混乱,各器官失调,以致于死亡。所以你现在知道它们为什么还被称为“不见天”了吧!

它们长时间地待在地下洞穴中确实很安全,可是它们到哪里觅食呢?原来它们主要以地下昆虫及其幼虫为食,白天住在土里,夜晚偶尔出来捕食昆虫,也吃农作物的根。而且它们的隧道四通八达,里面潮湿,很容易孳生蚯蚓、蜗牛等虫类,便于它经常在地下“餐厅”进餐。

土豚的“遁土术”

草原开阔厂袤,地势平坦,缺少动物藏身避敌的天然屏障,因此穴居就成为一些中小型动物重要的求生手段,特别是那些弱小动物,如土豚、疣猪、跳兔等等,它们既没有凶猛的御敌本领,又缺少善奔疾走的逃跑能力,几乎都穴居于地下,洞穴成为它们生儿育女、保护幼仔、贮存食物、逃避敌害、躲避高温的理想场所。长期的挖掘活动,使它们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掘地本领,还形成了适合地下生活的身体形态:弯曲而锐利的爪子,发达的胸肌,合并的腕骨,短短的唇鼻间距,大大的门齿等。

土豚就是草原上穴居动物的专家。土豚是南非和非洲中部的哺乳动物,体长1-1.5米。耳长,吻如猪,舌长而粘,爪强而有力,善掘洞,食蚁和白蚁,夜行为主,又称蚁熊或土猪。

土豚独自生活在较深的洞穴中,性格懦弱胆小,缺乏自卫能力,但是它们有着敏锐的听觉,一旦觉察到一丁点的“风吹草动”,它们就会运用自己超强的挖掘本领挖洞,它们挖洞的掘进速度非常快,几分钟内就能遁入土中。土豚的这种“遁土术”就是它们保护自己的独特的方法!

土豚的洞穴也是非常有名,作为一群挖掘精英,它们的洞穴广受好评,经常会被其他动物,包括蟒蛇、蜥蜴、豹、鬣狗甚至狮子占用。而土豚们不知道是因为记性不好还是领地意识不强,经常会遗忘自己从前的洞穴,不过就算忘了,它们也会随手挖一个新洞出来,谁让它们具备“遁土术”这样高强的本领呢!土豚的洞穴经常长达十几米,有时许多洞穴相连,总长能达到几十公里。

土豚的挖掘能力相当于10个成年男子,所以甚至有人称它们为“地下的传奇”,它们为什么有这样超强的挖掘本领呢?原来土豚拥有强壮的四肢,且爪子锋利,难怪是挖洞的一把好手了。这样强大的挖掘本领不仅有利于它们自我保护,而且可以让它们依靠强大的挖洞能力突破非洲坚硬的白蚁洞穴,获得一顿美餐,这可真是一举两得呀。

居安思危的“疣猪”

穴居是动物们保护自己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可是大自然也是公平的,它会赋予一种动物超强的本领,但并不会单单眷顾于它,比如兔子的天敌可能会有灵敏的嗅觉,于是天敌们一旦发现了小动物的藏身居所便会守候在洞穴门口,一旦小兔子们探出头来,恐怕又逃不掉成为天敌的一顿美餐的厄运了。别怕,即使面对这样的天敌,有些穴居的动物也有办法来防范。

疣猪是一种长相奇特的动物,因为面部有4颗疣(雄性)或2颗疣(雌性)而得名。疣猪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在数月没有水的情况依旧存活的猪,它们还能在超过常温很多的高温条件下生活,也许它们的体内能够贮存水分,就像沙漠骆驼和羚羊一样吧。疣猪日间觅食,吃青草、苔草及块茎植物,偶尔也会吃一些腐烂的肉。雄疣猪的上獠牙很大,而且向上及向外急弯。短而尖的下獠牙可当刀用。它们喜欢洗泥巴澡,也会像犀牛那样浑身涂满泥巴。关于这个习惯,无外乎是消暑降温和消灭身上寄生虫两个功效。有时,你也会发现它们和黄犀鸟生活在一起,让黄犀鸟啄食它们身上的寄生虫。

疣猪基本都是穴居,这样既可以躲避掠食者,又可以防止太阳的暴晒。虽然它们非常善于挖洞,但它们还是会利用其他动物已经挖好的洞穴作为自己的家。它们在进入这些洞穴时总是后半身先入,头始终对着洞口,这样就能先用它的獠牙来对抗入侵者。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它们会从洞穴中高速地冲出来,以躲避任何可能在洞口等待的掠食者。你看,这些居安思危的家伙们是不是就很聪明!

尾声:

我们现在了解了许多小动物洞穴藏身的秘密,也知道了一些动物甚至具有神奇的“遁土术”,其实在自然界中穴居的动物还有很多,蝼蛄、蚂蚁、蚯蚓、老鼠、地獾等一类的动物都具备这样的本领呢!让我们祝福这些虽然弱小却很聪明的“挖洞专家”们吧!

上一篇:机械战甲显神威 下一篇:无痛分娩,真的零疼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