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转变方式

时间:2022-07-23 03:51:26

繁昌古称“春谷”,素有“皖南门户”的美誉。近年来,其发展的速度一直被人们所关注。进入2009年以来,该县依然保持着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数字表明:今年1―9月份,全县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8.4亿元,同比增长40.1%;固定资产投资78.2亿元,增长50.9%,其中工业投资61.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78.6%,增长74.1%;财政收入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4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增长24.3%。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818元,增长16.4%。

“繁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得益于我们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努力促进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谈到成绩的由来,繁昌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汤春和这样总结到。

汤书记告诉记者,繁昌是一个以资源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县,经济发展对资源型产业依赖度较高。2006年初,全县102家规模工业企业中,资源型企业近50家,产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近70%。面对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形成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巨大压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果断决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着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致力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探索具有繁昌特色的发展之路。

具体说来,该县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资源集约节约促发展方式转变

2006年初,繁昌县共有煤矿、非煤矿山企业225家,矿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近年来,该县坚持合理开发、有序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方面,关闭整合。结合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两年多来,县财政投入补偿资金近2亿元,关闭整合小矿山企业140家,其中12家小煤矿全部关闭,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该县利用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加大矿山整规力度,关闭小矿山企业32家。另一方面,合理配置。坚持将优质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保障了海螺水泥等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投资50亿元的海螺水泥项目,在海螺集团高度重视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进展顺利。目前,6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2条日产1.2万吨生产线项目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全部建成后,繁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海螺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了全县经济结构。

以推进节能减排促发展方式转变

水泥业是繁昌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全县立窑水泥企业曾经多达26家,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小水泥企业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一直较为突出。为此,该县出台了鼓励资源型企业转产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按时关停落后产能的企业,给予补偿或奖励;对资源型企业在县内转产发展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给予比招商引资企业更为优惠的政策。2007年以来,先后关闭小水泥企业19家,淘汰落后产能358万吨。富鑫钢铁公司是由老国有企业改制而成,设备落后,工艺陈旧。去年以来,在引导富鑫钢铁公司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新上了年产100万吨特种钢项目。通过上大压小,实现了节能减排。2008年,全县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7%,二氧化硫减排925吨,化学需氧量削减246吨。在此基础上,该县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重建工程,加快了生态立县的步伐。

以产业做大做强促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以重点项目为载体,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做优以海螺水泥、建华管桩、鑫曜新型建材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通过产业集聚、加强配套,做大以华阳服饰、宝成鞋业、瑞文吉服饰为龙头的轻纺服装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创优升级,做强以富鑫钢铁、华鑫精密铸件、容川风电设备为龙头的冶金机械产业;通过内引外联、靠大靠强,做实以双鹤药业、同福食品、金丰粮油为龙头的医药食品产业。2006年以来,全县工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多亿元。

目前,新型建材、轻纺服装、冶金机械、医药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的70%以上,产业集群效应已经显现。2008年,工业化率达57.2%,在全省县级排名第一。

以招商引资选资促发展方式转变

把招商引资与培育主导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劳动就业结合起来,坚持有的放矢,推进招商选资。在项目选择上,严格把好“产业特色、投资强度、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四道关口,着力引进“好、大、高、外”项目,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近年来,先后有13家上市公司落户繁昌,这其中有亚洲最大的水泥企业安徽海螺集团、全球最大的制鞋企业台湾宝成集团、全球最大的管桩企业广东建华集团。此外,该县还围绕芜湖市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引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项目,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围绕促进三产提档升级,出台了三产项目建设扶持政策,星级酒店、专业市场、连锁超市、购物中心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上述项目引进和建设,有效改变了该县资源型企业比重过大问题,解决了资源型企业关闭后工人就业问题。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扩大对外出口。2008年,全县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3287万美元,同比增长82%,其中出口2282万美元,增长35.3%。

以企业扶优扶强促发展方式转变

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

一是完善政策。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同时,结合繁昌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帮扶、减负政策。对本土企业增资扩股和进入工业园区的项目,给予招商引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

二是强化服务。为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广泛开展了以送信心、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送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与企业抱团取暖、共渡难关。特别是在企业融资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县域金融体系和政银企合作制度。

三是加强引导。仅去年以来,县、镇财政就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建、产业升级。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20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增加到17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2家。全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新技术产品25个,全县人均申报和授权专利数居全省县级首位。轻纺服装业是我县主导产业,全县共有服装及配套企业200多家,安排就业2万多人。为帮助服装企业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支持服装企业扩大规模、自营出口、创建品牌,该县在省、市各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促进服装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将服装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企业,对企业创汇由县镇财政予以奖励。去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该县服装企业坚持“不裁员、不降薪、保稳定、谋发展”,订单不减反增,利润不降反升,一大批企业纷纷扩大投资、新上项目。对此,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于7月26日进行了全面报道。

下一步的打算

近年来,繁昌县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了繁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进程。采访中,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汤春和还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三保”目标,着力要突出“发展要大招商,城市要大建设,项目要大推进”,继续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具体为:

一是坚持上大压小、扶优汰劣,年内关闭剩余的6家小水泥企业19条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190万吨;今明两年再关闭48家小矿山企业。二是加强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在完成芜湖核电项目土地预征、进站道路和安置房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前期相关服务工作,力争项目早日批准、尽快建设。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主动对接,承接转移。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实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

上一篇:浅析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报业中的作用 下一篇:群雁高飞头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