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

时间:2022-07-23 01:23:06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

摘 要:面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为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日益重要了。

关键词:评价体系;思维能力;思维方式

我们应如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摆在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强调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说过去的教育一点都不具备培养创新能力,而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进行和得到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这种意识、精神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的。传统的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评价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这种要求。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就要行动起来,走向创新之路。新课标评价体系有新标准:全面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立足过程评价,定性定量结合;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学生不再以单一学分定学生的好坏,全面评价学生的素养,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多方面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尤其是数学探究与创新能力、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合作学习能力、数学实践能力,以及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体验。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中的知识大多和小学有关,初一的知识点很多,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显出来了。

现在的初二学生中,有一部分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

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通过老师的课堂来弥补。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地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地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地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滑坡的现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的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大家应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

作业。

我们就初一数学经常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建议,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学生在学习中千万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实效。任何考试都是考人的头脑,绝不是考大家的笔记记得是否清楚,计划制订的是否周全。

培养思维能力的另一途径,就是经常自己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独立思考,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课堂提问时,不管老师是否问到自己,都应先认真进行思考,然后将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思路加以分析比较,以寻找解题的方法。又如做一次函数练习时,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力图寻找出最简捷的解题方法。做相似三角形练习时,多做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知识点由此及彼的联系。

课堂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45分钟时间,按照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掌控教学节奏,有张有弛,有缓有紧,让自己真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发现知识,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整体素质,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的数学

知识。

荷兰当代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需要反思,只有经过了反思消化才能真正把新知识与头脑中存在的旧知识产生联系,建构数学体系。有些教师提出了“还课”这一说法,我认为很好,通过“还课”学生既可以巩固知识,也可以向教师暴露其思维过程,让教师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只有反思,才能完成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较丰富的主观感受,心中有“意”,胸中有“情”,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不吐不快,此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虽然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有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学生在体验中的感受,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形成一种探究的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达

到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中心中学)

上一篇:浅析初中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设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