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篮球的妙用

时间:2022-07-23 12:31:54

一个篮球的妙用

复习课的教学一直是令许多老师感到棘手的一个问题,在许多复习课上,学生往往很沉闷,老师的教学热情也因此大受挫伤。如何提高复习课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复习课的功能不只是将所学知识进行一种枯燥的回顾和归纳?如何让学生通过复习课的教学不仅能将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又能在原有基础上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个升华,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根据各部分知识的不同特征,多次地尝试着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试图优化复习课的教学。我始终认为,上好复习课的难点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需要教师积极的思考教学环节的设计,并作充分的准备。在九年级中考复习阶段,对运动和力这块知识的复习我采用学校老师集体备课的课件。课件制作的非常精美,结合中考考纲的要求知识点罗列非常清晰,知识块的衔接也很自然,我略作修改第二天满怀信心地走进第一个班级。随着幻灯片一张张的演示学生的热情在慢慢减弱,自己也感到课堂的气氛调节困难。并且不少知识点在复习中出现重复。学生无味,我自己感觉也很不满意。由于第二个班级进度慢,还有一次上课的机会,所以当天晚上我乘机再细细的思考这节课的问题。对课堂设计做了很大的改动,把各章的罗列知识点的幻灯片全部删去,突出课堂环节设计中“一个篮球”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一个篮球”对学过的运动和力学知识点进行整合。

教学流程:

普通的篮球――不同的角度――知识的引导――完成知识迁移、联系

教学片段重现:

师:展示一个篮球,利用这个篮球我们能设计哪些有关力学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何操作?

生:思考,很多学生举手。

学生①回答: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用手用力按一下篮球,篮球断了,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学生②答: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手一推篮球,篮球倒了并向前滚,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③答:还可说明篮球具有惯性;

学生④举手补充说:这个篮球滚动一会儿停下来,说明摩擦力的存在。

师:非常好,同学们想到了很多。再思考一下,还能做哪些力学实验,同学们观察一下在这张桌子上的篮球的状态。

生:做出“顿悟”的反应,并举手。

学生⑤回答:此篮球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师:很好,请学生⑥回答什么是平衡力?受哪对平衡力的用?力的示意图如何画?

生: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师:好,此时我拿起了这个篮球停在空中,请同学们分析篮球此时的受力情况?

生:学生⑦答: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师:这两个力有什么关系呢?

生:这是一对平衡力;

师:我用力握住篮球摩擦力会怎么变呢?

生:应该会变大吧?

学生⑧答:这个篮球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因为篮球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篮球受到的摩擦力等于篮球的重力,篮球的重力保持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学生频频点头。)

师:握住篮球的手松开了,篮球咚的一声掉地上。这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学生⑨答: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师:速度有何变化?

生:变大

师:说明了什么?

生:力的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师:如果老师用力一扔,篮球飞出地球,飞向太空。当然这只能是一个假设,那么这个篮球将会…。

生:学生⑩答:这个篮球将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篮球在太空中不受外力,不受外力时它将会保持均匀直线运动。

师:很好,这就是著名的…

生: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都很高兴,一个篮球竟涉及这么多的力和运动的知识。)

师:在第二章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运动和力,那么运动和力到底有什么关系。幻灯片展示①物体运动时一定要受到力的作用吗?②物体受力的作用就一定会运动吗?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小组同学可以讨论。

生:底下有一个学生说物体运动要受到力的作用,不少同学赞同,很多学生达成了共识应该是这样的。学生B11答:斜坡上的车,没用力推它也能下滑,所以物体运动是不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学生B12提出异议,认为车下滑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显然学生B11的理由不能成立,大多数学生认定物体运动时一定要受到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那个飞出地球的篮球,不少同学想起来了,学生B13答: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受到力的作用。运动和力的这种关系学生有点明确起来了。

师:思考问题②?

生:(有很多学生举手)学生⒁答:物体有受力的作用不一定会运动,比如这支篮球立在桌子上保持静止状态,但它有受力的作用。

师:它受到什么力,有什么关系?

生:受到重力、支持力,这是一对平衡力。

师:很好,在地球上静止的物体很多,比如桌子、椅子等它们都保持静止状态,却都有受到力的作用。当然它们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我们可把牛顿第一定律扩充,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在这一节课中,绝大部分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讨论与思考,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了一次考察也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尤其重要的是,使他们更加意识到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在教育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实践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与道理方面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学生和老师都在一种极其愉快和兴奋的状态中经历了这堂复习课的教与学。

反思:

这堂课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但仔细思考后觉得也有一些不足,学生对知识已有系统的回忆,但学练结合,“练”这快由于时间的关系并没有落实;有些学生的观察能力尚不够强,他们不善于抓住细节,不少环节只是在同学们说出来之后,才做出“顿悟状”或给予一些模糊的印象来支持。不过,这也不失为一次观察能力的训练。我想,如果老师对一堂课的设计能令老师自己都兴奋起来,又何尝担心学生不兴奋、不兴趣呢?那样的课学生又怎会感到“厌”呢?

2、这节复习课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也使我对于如何上复习课有了新的体会。

教师为复习课找题目、做课件、增容量花了不少的心血,但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收效?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科学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2)在涉及“科学实验技能、科学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科学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和安排练习的机会。(1)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结合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科学方法?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上一篇:简笔画教学 英语妙法 下一篇:“精”与“略”弹性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