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沉默:对影子教育的应有回应

时间:2022-07-23 09:06:44

打破沉默:对影子教育的应有回应

一、 关于影子教育

“影子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开始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它是一种相对于主流学校教育而存在的、带有课外辅导和补习性质的私人教育体系,因此“影子教育”又被称作“课外补习”。关于影子教育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这大概与该领域研究的欠缺有关。但关于影子教育的核心特征,我国学者已经取得一些共识:第一,影子教育的补习科目效仿主流学校教育,以学术性课程为主;第二,影子教育的规模和形态随主流学校教育的变化而变化;第三,影子教育发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并由私人支付费用;第四,影子教育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受众;第五,影子教育大都带有培优补差的性质。

“影子教育”大致包含这样几方面的意思:第一,影子教育以主流学校教育的存在为前提,且其规模、内容和形态依主流学校教育的变化而变化。第二,学术界习惯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主流学校教育上,对影子教育的研究零散而不深刻,致使“它的面貌远不如主流学校教育那样清晰可鉴”[1]。第三,各国尚未形成一套明确、有效的指导和监管本国影子教育的政策体系,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影子教育已呈全球扩张之势[2]。与我国影子教育庞大的发展规模相比,我国在该领域的政策体系却显得过于渺小和孱弱,致使我国影子教育市场秩序混乱,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社会评价褒贬不一。

二、 为何沉默

为何我国影子教育的研究长期处于边缘地带?为何对我国影子教育的评估和监管长期游离于政府的视域之外?探究个中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与主流学校教育的普及性和正规性相比,影子教育带有更多的私人性质。从供给方来看,影子教育的师资主要来自主流学校的在职教师、在校大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并以营利为目的;从需求方来看,家长为了解决孩子的学习困难或保持学习优势,自愿出资“购买”课外教育资源。这种你情我愿的教育供给行为,完全出于个人或家庭的选择而非迫于公共强制,因此,补习教师和家长没有义务也不愿意公布他们的收入或花费[3]。这就导致影子教育的真实信息难以被监测,官方数据获取困难,相关政策或规定也因此难以出台。

其次,影子教育发展的成本主要来自学生学费和供给方的个人筹资,并未被列入国家教育经费的支出范围。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很难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适切的个性化教育,要促进教育的普及化和全民性,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广开渠道,在财政支出力不从心的时候,社会投资就显得尤为重要。影子教育能够将社会资金聚积起来,增加了教育的受众面,在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方面也更优于主流学校教育[4]。

再次,影子教育对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教师收入、促进家庭消费等大有裨益[4]。就业问题已成为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大力拓展就业渠道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影子教育因尚未设定严格的入职门槛,很多社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可以轻松入职并获取劳动报酬,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也正是因为影子教育的师资缺乏严格的选拔和审核标准,在职教师也成为提供课外补习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师能够从中获益,也或多或少地缓解了我国教师工资低的现状。此外,家长期望孩子通过接受额外的教育来获得更好的生活,影子教育可以扩大家庭的消费支出,增加了经济效益。

最后,影子教育具有照看儿童的社会功能。影子教育作为主流学校教育的补充,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额外的、更具个性化的教育辅导,还可以将父母从照看孩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父母双方能够同时工作,因而受到家长的欢迎。

由此可见,影子教育处于教育研究和政府监控的边缘领域,不仅在于它的难以监测性,更主要的是政府或相关利益团体出于政治和经济的考虑,对影子教育的负面影响过度宽容,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对影子教育保持沉默。

三、 不应沉默

在政府的沉默中,影子教育发展迅速,然而这种几近自由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1.社会公平方面

影子教育对社会公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社会复制和社会分层[4]。首先,影子教育不属于公共教育范畴。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长为了保持家庭的优势、增强孩子的竞争力,愿意并且能够支付费用购买额外的教育资源。而其他家庭或因父母受教育水平不高而对影子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或因家庭收入水平不高而对影子教育缺乏足够的支付能力。事实上,很多学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对影子教育的参与程度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影子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发展规模在城乡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其次,影子教育已成为成功或特权人群维持其优势地位的手段。富有家庭通过支付额外的教育费用使其子女在学业竞争和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而当他们继承优势社会地位后又可能为自己的子女购买更多的教育资源,如若政府对此放任不管,将会形成“马太效应”,加剧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公平。同时,学校中参加影子教育的学生由于具有共同的教育经历容易在班级中形成次级群体,并形成自己的群体文化,而没有参加影子教育的学生因无法与同龄人分享共同的教育经历而被排斥在群体之外,从而在文化层面上加剧了社会分层。

2.教育质量方面

首先,影子教育本身的质量难以保障。影子教育的入职门槛很低,对补习教师的专业资格和培训经历几乎没有要求,教育质量自然难以保障。事实上,目前大多影子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仅仅通过让学生做以前试卷上的试题来提高考试技巧,这不但挤占了学生的闲暇时间,也影响了其全面发展,因此有学者认为影子教育已成为主流学校应试教育的“病态延伸”[5]。

其次,影子教育对主流学校教育的影响也存在争议。理论上,影子教育可以作为主流学校教育的补充,然而由于影子教育的营利性和对主流学校教育的效仿性,其个性化教育功能并没有很好地彰显,而且在已有对影子教育的调查研究中也并没有发现影子教育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这一方面是由于影子教育与主流学校教育的密切相关和对其高度模仿,致使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很难说是学校教育的成功还是因为接受了影子教育;另一方面,影子教育效用的发挥也与补习的内容与方式、补习师生的动机、补习的强度、补习学生的个别差异等有关[1]。

3.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第一,由于影子教育能够增加教师的收入,这一方面可能使教师产生一种课外补习比学校教育能够带来更大价值的观念,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影子教育上;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教师通过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减少教学内容来增加学生对自己补习班的需求,从而给影子教育涂上一层“绑架”的色彩,成为一种“影响社会组织的腐败形式”[2]。第二,可能会让参加影子教育的学生形成一种可以通过花钱来影响学业成绩的危险观念,同时学生可能认为付费教育比主流学校教育更值得珍惜,补习学校的教师更值得尊重。第三,可能会加剧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分层,没有补习经历的学生很可能被排斥在参加影子教育学生的文化群体之外,同时前一群体可能将自己较低的学业成绩归咎于没有参加影子教育,从而降低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四、 打破沉默

教育管理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以往沉默的常态,正视问题的存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逐步建立一套影子教育的评估、指导和规范体系。

1.全面评估影子教育

目前对影子教育的评估和仅散见于个别研究者对区域影子教育的迥异的研究结果提醒政府:第一,在出台影子教育相关政策时一定要慎之又慎;第二,全面评估影子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政府应开展由政府牵头、委托有关学术机构全面评估影子教育的规模和强度,具体包括参加补习学生的数量、补习的科目、补习的费用、补习的效果,以及对影子教育社会影响的全面论证。与此同时,政府应每年影子教育的报告,以培育社会理性消费。

2.加强对影子教育的监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规定:“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中规定:“学校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然而这些规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办法。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影子教育机构因其营利性而不属于学校范畴,因而应由经济行政部门负责,受经济法律的约束。如影子教育机构应与学生家长签订服务合同,并将机构的具体信息、费用及支付方式、中途解约等事项详列其中,同时禁止机构使用明显违背事实或夸大其词的宣传内容误导消费者。第二,所有影子教育机构和教师个人必须进行注册,以便于政府了解影子教育的规模和现状,同时防止税收流失[3]。第三,严格规定影子教育机构教师的招聘程序,从品德和专业方面设立教师的入职门槛,同时完善对教师的入职教育和培训。第四,确保学生在机构内学习的安全。影子教育机构要设专人负责机构内设施、设备的安全与维护,建立紧急情况的安全应对机制。第五,设立主流学校教师到影子教育机构兼职的联动制约机制。如教师在学校间的定期轮岗制使教师要不断为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努力,因而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校外兼职活动;提高主流学校教师的薪资水平和生活待遇,可以使学校教师专心从事本职工作,无需到校外兼职;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对教师上课进度和内容的检查,可以减少学校教师在课堂上刻意遗漏教学内容以增加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几率的行为[6]。

3.寻求影子教育的替代品

政府可以利用公共教育资源介入补习,由公立学校组织开展对学生的课外辅导,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水平实施匹配型的补充学习。如主流学校可以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向学生提供美术、舞蹈、音乐等课程的辅导,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家庭只需支付很少的一部分费用[6]。这样一方面,城市家庭能够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满足孩子个性化的需求,农村和低收入家庭也有能力为子女的课外辅导买单;另一方面,政府利用已有的公共教育资源,再加上一部分经费投入就可以满足广大家庭的教育需求,这远比重新修建公立学校以满足公众教育需求要廉价得多。

4.发展主流学校教育

主流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是家长选择影子教育的主要原因,提高主流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公众满意度是给影子教育降温的关键。第一,弱化应试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时至今日应试教育依然根深蒂固,这不仅在主流学校教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影子教育中也十分明显。补习班侧重于在题海和重复练习中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即便美术、舞蹈等特长班的教学也是以在考试中加分为目的。这种教育模式成了学校应试教育的翻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第二,加强对学校教师的业绩考核,增强其责任心。学校教师有铁饭碗的保障,业绩的好坏并不会对其构成太大的影响,这就导致有些教师的教学责任心不足。相比之下,处于市场激烈竞争中的影子教育机构则会千方百计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满足其对利益的追逐。增强学校教师的责任心,必须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并将学校业绩与教师绩效挂钩。第三,加大对主流学校教育的投入。资金的缺乏导致主流学校教育的无力,为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政府必须加大对主流学校教育的投入。第四,通过派驻专家进校和推进学校间教师的轮换制,加强对“办学不力学校”的诊断、支援和扶持力度,从而提升主流学校教育的综合实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受教育需求。

此外,可以建立影子教育自身的行业协会,并制定规则来加强行业监督和自律。政府也可以与工会、社团、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合作,一起来推进政策的执行。同时还可以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网络集合优秀的教师资源,建立免费或廉价的影子教育平台,扩大影子教育的受众面。

我国政府应该在全面认识本国影子教育现状的前提下,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尽快出台规范、引导影子教育的相关政策,使影子教育的正向功能得以更好地发挥。

参考文献

[1] 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1).

[2] [英]马克·贝磊著.“影子教育”之全球扩张:教育公平、质量、发展中的利弊谈[J].廖青,译.比较教育研究,2012(2).

[3] 杨洪亮.《影子教育的挑战:欧盟家教对其政策制定者的影响》:解读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2).

[4] 杨洪亮.欧盟“影子教育”初探[J].教育科学,2012(8).

[5] 杨启亮.家教:一个教学论边缘的实际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6] 补习热全球蔓延挑战决策者智慧 各国困境经验何在[N/OL].中国教育报,http:///edu/2011-08/16/c_121866805.

上一篇:言语习惯之上的语言学习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学生言语能力的训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