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23 07:31:54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职业性,高职院校在就业形势严峻和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情况下,应充分重视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本文从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特征。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BI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9-0112-01

自世纪交替之际高职与普通专科并轨统称为高职高专,统一招生统一管理,到今天高职院校与本科“平分天下”,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数量,高职院校都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独立高等教育序列和类型,高职院校教育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大大提高。然而,受长期与普通本科教育混同一起的影响,高职院校教育的各个元素似乎仍以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出现,尚未建立自身完善的教育系统。近年来,高职院校教育界在师资、教材等方面完善自身系统建设的呼声愈加强烈,尤其是师资方面,强调增强高职高专特色的要求日益彰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如雨后春笋般开展。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与普通本科教育中的德育必然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应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较普通高等教育中更加突出的地位。

一、高职院校教育的德育目标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孟子则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作为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承担着为学生引好人生导航、更是肩负着构建学生职业道德体系,为企业、行业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三方面中,“用得上”、“下得去”两方面都是关于职业道德层面的要求,足以说明职业道德教育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分量之重。调查反映,有近六成青少年把“报酬高低”作为今后择业的主要条件,“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因而,如何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显的十分重要。

二、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特征

现阶段企业和基层单位更倾向聘用高职毕业生,这就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自身的教育特色,采取相应的教育形式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适应基层单位发展的需要。

1.高职高专教育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规范。高职院校教育有着极强的针对性,一个专业只针对其自身专业为特定行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其专业多样性也决定了其不同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高职院校各种专业教学时必须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方法。

2.高职高专教育的形式、内容和对象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高职院校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人生观、道德观尚在形成中的学生群体,其职业道德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必然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同时,高职院校教育以实践性、实用性为其特征,其教育对象的学习则以实践为主要手段和和目的。高职高专的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不仅强调学生的顶岗实习,还要求老师必须有相关的行业、企业工作或实习经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师生共同在企业的工作和学习是老师对学生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老师的职业道德品格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深远的。

三、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特征

1.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形式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针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和校企合作要求,其职业道德教育形式应适应学生学习形式。多年来,学者们一直呼吁将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高职院校教育尤其如此,无论是校内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还是企业顶岗实习指导老师,都肩负着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应该通过较为深入地了解行业内部规范或积极与专业课老师结合,从而能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更多的从正面影响学生,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2.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感恩、诚信教育

今天,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既与高校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连续增加、用工单位提高择人标准有关,同时,许多学生的浮躁情绪、期望值过高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于是有些应聘毕业生一边在签约一边又另觅他求;有些以签约单位为跳板,另达目的后便报以“毁约”,由此形成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互不认可的局面。

因此,按照职场发展规律,从学生个人和企业发展角度出发,对学生加强感恩和诚信教育,已成为高职高专德育教育的刻不容缓的行动之一。

3.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应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主要特征

基于高职院校教育特征,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职院校教育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以实践为主要教学目的和学习手段,理论教学成为该目的和手段的辅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多以诚信成功就业的实例做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诚信就业、敬业、脚踏实地工作的优秀品质;同时及时挖掘行业精英和身边典型事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所有社会道德教育实践表明,榜样的力量对于个体影响乃至对社会的影响都是无限的。

总之,高职高专的教育有着不同于其他教育的自身特点,职业道德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结合自身特点,采取适合自身的教育形式,考核评价方式,将学校与社会尤其是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职业领域的规章制度,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敬业意识,养成优良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这样才能培养出服务时代经济和社会的职业道德优秀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传林,张矢.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N].中国电力报,2003-09-07(006).

[2]刘军.求职应调整“心理价位”[N].市场报.2003-06-06

[3]刘海峰.社会阶层分化背景下的青年就业观念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4]梁斌.浅谈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2,(17):254.

上一篇: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树干是什么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