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河油田新海27块扩边增储研究

时间:2022-07-23 05:34:42

海外河油田新海27块扩边增储研究

摘要:在系统的研究目的区块的地质特征和油藏形成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约束下的多方向油藏剖面图,通过储层精细对比,综合分析了区块储层周边地区油气成藏条件。落实了潜力区油层构造和储层分布规律。部署和实施滚动扩边井,实现了扩边增储210×104t。为油层挖潜增产提供了可持续的后续资源。

关键词:断块圈闭 扩边增储 沉积微相 构造特征

海外河油田新海27块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中央凸起带南端。是海外河油田4个主力开发区块之一,开发目的层为东营组东一段油层,地质储量451×104t。油藏类型为层状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

该块于1993年投入开发,2004年开始大规模应用水平井进行二次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稳产难度逐年加大,因此寻找新的接替储量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老井复查工作中,我们有效利用各种地质资料,深化区域构造研究,优选油气富集潜力区,进行构造控藏分析,成功实现了该断块的扩边增储,进一步拓宽老区挖潜领域。

1、地质综合研究

1.1构造特征

该断块整体构造形态为由南面二级断层海35断层和北部一级断层大洼断层夹持,内部被4条小断层复杂化的短轴背斜构造。大洼断层为一条复杂的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层,其总体为一条NE走向,NW 倾向的犁式断层,断层倾角35-45°,上部向下逐渐变缓,至剖面深部几乎区域水平[1]。断距18-350m,延伸长度15㎞,发育时期为中生届——东营组沉积时期,同时影响和控制着储层沉积[2]。

1.2 沉积特征

辽河断陷盆地经历了张裂、深陷、收缩、扩张和缝合五个发育过程[3],研究区在总的沉积背景下发生了相应的沉积事件,东营组地层沉积晚期,盆地经历扩张和缝合,发生区域性抬升,凹陷整体剥蚀,但北高南低向西南方向缓倾的古地形依然存在,在相对低部位形成了一套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东营组东一段储层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微相及河道间微相。表现为块状、巨厚层、厚层状灰绿色砂砾岩、含砾中细砂岩、含砾粉砂岩夹薄层灰绿色泥岩,电性上为钟形一箱形组合曲线特征。

1.3 储层特征

东营组沉积时间较长, d1Ⅰ储层较厚且平面展布全区发育。含油层位d1Ⅰ油组纵向上划分为4个砂岩组,1、2砂岩组为同一套油水系统,3、4砂岩组为另一套油水系统,平面上1、2砂岩组油层分布广泛,平均有效厚度为15.6m,3砂岩组油层分布面积较小,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向大洼断层方向油层变薄甚至尖灭,平均有效厚度为15.2m,上下两套油水组合含油幅度均较低,在30~40 m[4]。平均孔隙度为24%,平均渗透率为1809×10-3μm2。原油性质具有高密度(0.9781~0.9811g/cm3)、高粘度(地面50℃时1934~3715mPa.s)的特点。

1.4 油气成藏模式

新海27块所属的海外河油田紧邻清水洼陷和二界沟洼陷,大洼断层贯穿其中,为有力的油气聚集区域。清水洼陷内沉积的巨厚沙三、沙四段暗色泥岩累计厚度达2000m多,且生烃能力强,在沙一、沙二段沉积时期成熟并开始排烃,到东营组二段时期达到排烃高峰。多通道的运移使得海外河地区油气平面分布面积大。大洼断层长期处于活动状态,清水凹陷排烃时期正是其右行走滑拉分作用时期,因此成为流体运移的良好通道,清水洼陷生成的油气沿大洼断裂向上发生幕式运移,通过次级断层及不整合面进行再分配。馆陶底驼峰泥岩盖层厚且分布稳定。有力的生、储、盖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油气藏。

2、扩边增储实例

2.1确定潜力区

通过三老资料的复查和地层对比。在d1Ⅰ油层组已动用的含油面积外发现大量和新海27块岩性、电性特征相似的井,见到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分布在不同的断块内,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例如:海11-36井区。

2.2成藏条件分析

海11-36井区位于海31断块,该断块紧邻新海27块,位于新海27块南部,构造上是受大洼断层和海8-30断层控制的断鼻构造。隆起明显,具备一定的继承性,来自清水洼陷物源的砂体在区内分布广泛,形成良好的储集条件。构造高点在北部断层附近,油气密集带靠近大洼断层。开发d2、d3层系。

从油藏剖面图上分析(图1),海31块d1Ⅰ储层的圈闭是属于反向断层砂泥岩对接形成的侧向封堵圈闭[5]。海31块d1Ⅰ储层的砂岩与对盘Ng底泥岩层、驼峰状泥岩层对接,因砂泥岩排驱压力的差异, 断层封闭能力较强, 最有利于形成断块圈闭。通过大洼断层运移来的油气可有效在该储集层保留下来。

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确定该井区构造幅度低40m左右,地层倾角2-3°,油水界面1378m左右,油水过渡带较宽达300m,且边低水充足。试井发现,储层见油气显示为稠油,含油饱和度56%。

2.3实施效果

2010年下旬在11-36井区有利部位部署试采水平井2口获得成功,与新海27块主体部位产能井对比各项参数比较接近(表1)。初期平均日产油10.9t,含水67.6%。到目前为止累产油11753t 。在该井区新增地质储量150×104t。

借鉴11-36井区增储成功典范,围绕新海27块做了大量滚动勘探研究工作,共实现扩边增储210×104t,投产水平井12口,初期均获较好产能。到目前为止累产油53326t。

3、结论

1.以老资料复查为前提,深入研究油藏地质构造,综合测井、地震等资料的运用,是实现扩边增储的有效方法。

2.新海27块d1Ⅰ储层厚度大,分布广;馆陶底驼峰泥岩盖层厚,且分布稳定;作为油气运移通道的大洼断层和海35断层长期发育。油气富集规律基本受构造控制,高部位仍具有勘探潜力。

3.断层是在油气运移和成藏机理中起主导作用,研究断层的构造形态是寻找油藏潜力区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斐.海外河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四川地质学报,2011,31(2):131-134

[2]孙洪斌,等.辽河盆地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26(1):16-21

[3]李世雄,杨申谷.辽河断陷盆地海外河油田东营组沉积微相与油气关系[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26(3):29-31.

[4]赵峰,韩殿军. 大洼油田东营组一段复杂储层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5,12(4):33-36

[5]冷济高, 庞雄奇,杨克明,等.断块圈闭控藏模式—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2): 1-6

上一篇:谈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培训方法 下一篇:对我国行政赔偿归责原则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