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儿童文学欢愉性的美学特征

时间:2022-07-23 05:29:51

试论儿童文学欢愉性的美学特征

[摘要]欢愉,是儿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需求,愉快是儿童内在和谐的象征,儿童文学具有五种美学特质,即纯真性、稚拙性、欢愉性、变幻性和朴素性,其中欢愉性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基础,所以能让儿童感觉愉快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优秀的。游戏精神、快乐原则和幽默意识是儿童文学体现欢愉性美学思想的三个支点。

[关键词]欢愉性;游戏;快乐;幽默

人们都说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儿童最不喜欢枯燥的故事和乏味的叙述,他们需要有趣的东西,因此,在儿童文学中,欢愉性是最具本行特色的属性。儿童代表着人的潜力最完美的形式,让儿童由着自己的天性自然地成长,愉快地生活要比接受人为的教育远为紧要得多。衡量儿童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给儿童带来精神的愉快,愉快是儿童内在和谐的象征,所以能让儿童感觉愉快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优秀的。不仅如此,儿童文学特定的接受群体的特殊性,对于儿童文学的欢愉性作了质的规定性。

欢愉,是儿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需求,特别是学龄前期的儿童,他们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记忆有很大的无意性、幻想性,语言和理解力正处在发展阶段。年龄越小的儿童,他们“游戏”的成分就越重。因而越是针对年幼的儿童的作品,越要注意作品中的可读性、趣味性,即要充分发挥欢愉性的功能,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从事独立活动的愿望。儿童文学固然也具有教育性,作家创作当然不能忽视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但儿童文学毕竟首先是文学,而且是服务于特殊对象――儿童的艺术,所以,儿童文学(这里指童年文学)在给儿童以教育的时候,更要强调“寓教于乐”,让欢愉性作为载体,使儿童通过有趣的故事使他们在欢乐中接受教育。所以,幼儿文学应该更加注重作品的欢愉性和趣味性。

少年文学属于儿童文学的一个层次,少年有别于成人,他们在学习、成长中,仍然需要较多的愉快和欢乐,所以,欢愉性应当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幼年的、童年的,还是少年的。

从作家创作的角度看,作家开始进入儿童文学创作时,游戏冲动往往是其创作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创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作家自娱的形式之一。无论从读者的角度还是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或者追溯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史,欢愉性都是儿童文学中的重要属性之一,不管以前自觉不自觉,重视不重视,它都是一个客观存在。

因此,儿童文学相对于来说,总是洋溢着更为浓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这种欢愉之美表现为以游戏、幽默、快乐的美学基础来表现具有美感意义的内容主题。

游戏精神。儿童通过游戏来达到想象中的自我实现的目的,借助于游戏,抛却社会性的压抑和成人世界种种既定的强大的异己力量而感受到的无奈,从而在心理能量的释放由获得愉悦和欢快,获得一种心灵的补偿和替代性的满足。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儿童为什么那样痴迷沉醉于游戏,以至于时常乐此不疲,如同游于锦山秀水之中乐而忘返。

游戏精神就儿童接受文学活动而论,是体现儿童文学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儿童从游戏走向文学,在文学中阅读体现游戏精神的作品,于是,游戏精神沟通了生活与艺术,儿童在生活中亲自参与游戏活动,身心得到愉悦,在文学中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游戏,同样得到愉快和满足;甚至,在生活中不能够做的游戏,不能实现的玩的理想,通过阅读,借助于想象,得到了补偿5、不仅如此,儿童在这愉悦中还受到道德的、知识的、艺术的滋润与营养。

皮诺曹,几乎是每个儿童耳熟能详的著名的童话人物。顽皮、淘气、贪玩,他身上体现出一种鲜明的独立的个性和儿童文学的一种美学品质――“游戏精神”。皮诺曹身上的“顽童”气质、爱玩天性,与生活中的小读者“游戏的欲望”相呼应;皮诺曹历险世界的经历具有游戏的性质,与儿童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所以皮诺曹受到了儿童的欢迎。皮诺曹是儿童读者的一面镜子,孩子们可以从童话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借皮诺曹的历险满足自己无法历险的好奇心,从而使心灵得到补偿。张扬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不光是让儿童得到阅读的,它还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研究表明,游戏包含有创造性想象或发明的成分,孕育着原始的简单的创造力。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是幼儿文学,运用游戏方式来组织文学结构,让作品充满游戏精神,其因不言自明。

快乐原则。寻求快乐是儿童参与游戏的最基本的动机,欢愉和求知是儿童重要的心理原则,文学作家自始至终都须贯穿着、坚守着一条不可更移的原则,这就是快乐原则。让儿童在儿童文学中获得快乐,这是儿童文学作家应有的最基本的情感态度。苏联儿童文学作家马尔夏克曾言:“给孩子们写东西,幽默和快乐是不可少的。”

由于儿童女学读者的特殊性,儿童文学遵循“快乐原则”正是顺应满足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儿童观照生活的心态相比成人是充满好奇而又单纯稚气的,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单纯的,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稚嫩的。如果不顾及儿童的心理特征,把只有成人世界才会发生的一些社会阴暗的事情搬进儿童文学作品中,呈示给这些心灵尚未成熟的孩童,有可能对他们的心灵造成终身难以补救的伤害,所以,我们提倡“快乐的文学”,把快乐给予儿童,把真正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们。这对于终日处于学习重负挤压下疲惫不堪的学龄初中期的儿童是个“福音”。让快乐的儿童文学作为抚慰他们疲惫心灵的精神食粮,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的快乐的童年时光,这是对每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要求,也是衡量每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价值高低的标尺。

在此,我们不得不认同以郑渊洁为首的“热闹派”童话作家群体秉承“快乐原则”,为孩子们奉献了大量可读性强、想象奇特、幽默风趣、洋溢着游戏气息、体现着娱乐性美学原则的“热闹童话”。更要感谢“热闹派”的鼻祖任溶溶的开山之功。任溶溶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富有“孩子气”的作家,他的气质、天性乃至精神深处处处流露出纯朴、可爱的纯真。他的童话《“没头恼”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等都是让小读者一边阅读一边乐不可支的“快乐的儿童文学”。《“没头脑”和“不高兴”》中那位“没头脑”的家伙果然没头脑,设计摩天大楼居然忘了设计电梯。于是要到处于二百二十五层的剧场看戏,就要准备一个月来回的日用品等。这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作者大胆地想象,使情节抹上浓重的奇幻色彩。在“武松打虎”一节中,“老虎”居然不高兴被打死,甚至大有让武松做它的利爪尖牙下的美食之势!这是完全违背常规的,凡是知道《武松打虎》原本情景的小读者读到此处,岂能不笑得前仰后合?以至于学着“林黛玉”喊着让老祖母“揉揉肠子”。作者以超常的夸张和位移,造成热闹的童话品质,使情节非常生动,形象非常突出,从而达到创作者的目的: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成长。

幽默意识。幽默一词源于拉丁文humor,本是一个生理学术语。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幽默”一词的意思也发生了变 化,在文学作品中,幽默是指通过情节、语言等文学自身的特定手段来创造一种包含着复杂情感,引人发笑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幽默在中国文学中自古就有。远的不说,比如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一部“幽默小说”。最能体现这部神魔小说幽默品质的形象,非猪八戒莫属,他“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正面人物,他的优缺点都为人们所熟悉,富有生活情趣,按目前通行的说法,是一个逗人喜爱的喜剧角色”。滑稽、幽默,是猪八戒形象的主要美学品格,娱乐、游戏,是猪八戒形象的鲜明童话品质,猪八戒是作者借助超现实的幻想,运用比拟、夸张、荒诞、象征等艺术手段塑造出的融神性、物性、人性子一体的艺术形象。首先,一个猪首人身、非猪非人、不伦不类的形体本身就构成幽默。其次,作者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猪八戒的馋嘴与好色,又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他吞下人参果的食相令读者喷饭捧腹,他因贪色被撞了个“天婚(昏)”地暗后继而又被“珍珠衫”绷吊在树上的情景,让读者更是忍俊不禁。他以滑稽的体态、诙谐的举止、戏谑的行为等幽默品格,痛快淋漓地高扬儿童的欢愉天性和童话的游戏精神,集中凝聚了童话形象的美学内涵。

张天翼是以幽默著称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作家。他在童话《大林和小林》中,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描写大林(卿卿)刚到叭哈家时的极为滑稽的场面,把讽刺性幽默艺术推向极致,漫画手法突出了童话的幽默感和欢愉性,因而受到小朋友的广泛欢迎,作者被人们称作“笑的大师”。创作出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作家都富有幽默意识。

如为全世界小朋友写出《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在意大利行销过至少260个版本,英文版本至少有115种之多的“童话圣经”《木偶奇遇记》的作者意大利文学家科洛迪,以及我国的柯岩、任溶溶等等中外著名的文学作家,无不具有幽默的“天才”。他们以其作品把幽默的品质传递给儿童读者,为造就主宰未来社会的、具有优良素养的、机智聪慧的、健康进取的、生机勃勃的公民而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幽默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共同追求的至高的文学境界。儿童文学是培养小读者具有幽默感的主要阵地和课堂。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文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灵等等无不需要幽默的滋润,因为“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心灵则日趋顽固”。

上一篇:全球化语境中的美国文学研究 下一篇:对罗丹雕塑作品的艺术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