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前儿童舞蹈教育

时间:2022-05-22 01:41:25

试论学前儿童舞蹈教育

[摘 要]学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不能将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简单视作成人舞蹈教育的缩小版,而应在教育过程中避免成人化、功利化,同时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培养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为教育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学前儿童 舞蹈教育 特殊性

舞蹈作为一门古老而常新的艺术形式,融合了时间与空间,因而也有着“艺术之母”的美称,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教育更是作为艺术教育的首要形式,受到了狂热追捧,各种舞蹈培训班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壮大起来。然而,由于学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学前儿童舞蹈教育与一般舞蹈教育虽有相同点,却更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一、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概念厘定

广义的学前儿童泛指进入小学接受学校正式教育之前的年龄阶段的儿童,包括婴儿、幼儿。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3~6、7岁的儿童,也正是我们习惯上所称的幼儿。虽然婴儿律动也符合舞蹈的部分特征,但一般所讲的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是指以狭义的学前儿童即幼儿为对象进行的舞蹈教育。从理论上看,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探寻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学问,属于舞蹈教育学的分支。从实践性看,它更是一个教学双方互动相长的动态过程。一般而言,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是以3~6、7岁儿童为主体、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舞蹈为内容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幼儿园和其它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普及舞蹈教育和专业舞蹈教育。

二、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目标

学前时期儿童的学习都是为进入学龄期进行正式学习做准备的。对学前儿童的教育目标不在于向其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学前儿童舞蹈教育也不例外,其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为舞蹈艺术家,而主要在于培养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舞蹈的各种功能,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具体目标是:(1)培养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使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积极主动地参与舞蹈活动;(2)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舞蹈训练方法,促进形体塑造和体格发育,增强儿童体质;(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力、对自我的控制力和对音乐内容的表现力;(4)让幼儿学会简单的舞美设计与搭配,参与舞蹈创编,提升审美感知能力、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5)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高尚的品德,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学前儿童舞蹈以幼儿为主体,舞蹈内容是对幼儿生活、游戏、学习、思想的总结和反映,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贴近幼儿的特点,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表达方式。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处于艺术教育的核心地位。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增强幼儿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增强体质,促进生理发育

就促进身体健康方面,舞蹈与体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舞蹈的功能则更为甚之。学前儿童爱动、爱跳、爱模仿,尤其受语言发展水平限制,喜欢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自我。舞蹈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有童趣,幼儿经常接受规范的舞蹈教育,符合其年龄特征,因而有助于促进幼儿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机体组织的发展,从而增强幼儿体质和抵抗力,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同时,科学的舞蹈教育还能够提高学前儿童动作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协调性。不仅如此,作为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舞蹈还可以帮助幼儿矫正端肩抠背、小腿不直等不良习惯和不良体态,塑造挺拔向上的身形。

(二)提升智力,促进心理发展

舞蹈要求跳舞的人在音乐的起落中完成各种身形的转换,和着音乐的节拍呈现灵动的舞姿,需要舞者具备较强的观察力、记忆力、领悟力、模仿力等。对学前儿童进行舞蹈教育,可以通过多次的学习、排练和表演等活动,锻炼学前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模仿力等,培养专注的品质,同时,可以调动幼儿参与编排舞蹈,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前儿童通过提取生活素材,进行无拘无束的自由联想,形成画面,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转换为立体形象,最后加入时间的维度,编排成为伴着音乐的舞蹈曲目。不论幼儿完成的情况怎样,这样的锻炼都有助于开发学前儿童的右脑,启迪幼儿进行丰富的联想,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升学前儿童的智力。并且,学前儿童舞蹈多是群舞形式。这就要求学前儿童在舞蹈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要能体谅和宽容他人,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三)美育功能

作为最为重要的艺术教育形式之一,学前儿童舞蹈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具有美育功能。在舞蹈教育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认识美、感受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优美的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服饰道具的配搭培养幼儿的色彩形状等审美鉴赏力;丰富的主题使幼儿体验生活多彩之美;集体舞的形式则使幼儿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之美。学前儿童在接受舞蹈教育的同时,也是其生命美本身的展开。他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取材生活,创编舞蹈,通过音乐的映衬下肢体的语言来表达这无尽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

(四)独特的本体价值

舞蹈对学前儿童而言,除了上面述及的各种作用,更重要的一点则体现于舞蹈独特的本体价值。舞蹈特别强调本体感觉,也即“依赖于肌肉运动、身置、肢体平衡和肌肤触摸等所获得的身体感觉, 它是人类最本原的一种智慧, 是人们用身体进行思考和学习的方式。”①这种方式恰恰符合学前儿童理解世界的方式,即主要通过感知去把握世界。学前儿童通过肌体的感受理解世界,通过肢体的言说表达理解。相较于其它艺术门类,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更为突出本体感觉,更有利于幼儿探索和认识世界。

(五)其它作用

我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多民族国家,悠久的舞蹈传统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舞为学前儿童学习舞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幼儿学习舞蹈,一方面是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肢体这个共通的语言与其它文化进行交流。此外,由于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学前儿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还能享受到音乐本身带来的价值。

四、学习和从事学前儿童舞蹈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学前儿童舞蹈教育作为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除了与其它年龄阶段舞蹈教育的共性,还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学习和从事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对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

目前,在绝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舞蹈教育并没有作为专门的课程纳入日常教育计划,而是以兴趣班的形式在进行。这说明,在很多人眼里,舞蹈对学前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孩子被送到舞蹈训练班是因为“别人的孩子学了舞蹈”;有的是因为家长认为“总得学点啥”;另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学习舞蹈能够获得考试加分或者为参加艺靠打下基础;少数家长认为送孩子学习舞蹈可以锻炼身体塑造形体;而鲜有人能全面地认识到舞蹈对于学前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所起到的多方位的作用。所以修正家长们对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有失偏颇的认知,把舞蹈视为与其它课程同等重要,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尊重学前儿童在舞蹈教育中的主体性

在学前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学前教育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却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便是:着急着塞给幼儿各种知识,使学前教育变成了“前小学”教育。学习似乎只为了成绩,教师成为“填鸭教育”的主体,削弱甚至剥夺了本属于幼儿的主体地位。正如前所述,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在学前儿童舞蹈教育及其它教育中,都应该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才能达成教育目标,使幼儿成长为具有自由精神的、自主心灵的、有创造力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

(三)尊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舞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良性作用是建立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的。学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要在适宜弹跳的地面进行舞蹈训练。不能忽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以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关节灵活、肌肉弹性和伸展性提高,便于机体快速进入灵活的舞蹈运动状态;也不能忽视训练后的收整活动,以使机体从兴奋到安静有个缓冲过程,避免儿童发生软组织挛缩,保证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柔韧性。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连续性、不均衡性等特点,秉承整体性原则、适量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着眼于整个有机体,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避免单纯侧重某一方面的训练或者超出幼儿身体承受力和理解力的训练,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此外,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还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舞蹈训练要尽可能顾及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态。

(四)平等对待每一位学前儿童

领略舞蹈魅力、享受艺术教育是每一位学前儿童的权利。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将每个幼儿都培养成为舞蹈艺术家。那么所有的学前儿童,不论性别,不论其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不论其生在城市或者山村,不论其是否有舞蹈天赋,不论残疾或健康,都应该享有接受舞蹈教育的平等机会。所以只要是学前儿童,都可以学习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表现自己的精神风貌。作为教师,进行舞蹈教育时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

(五)避免成人化、功利化

学前儿童舞蹈内容应该反映幼儿的游戏、学习、生活和成长,舞蹈素材要贴近幼儿,符合幼儿的理解力,舞美设计也要以幼儿喜闻乐见为标准,而不应该把幼儿舞蹈看成成人舞蹈的缩小版,盲目追求技巧难度,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幼儿舞蹈的主题、音乐或动作。道具选材也要因地制宜,让幼儿学会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合理利用资源,不应该盲目购买进行奢华攀比。此外,一定要确保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目的的纯粹性,不应该把舞蹈教育当成考级加分的阶梯或者比赛拿奖的工具。

言不如歌,歌不如舞。学前儿童接受舞蹈教育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陶冶幼儿情操、全面提升幼儿素质均有重要作用。由于学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在引导学前儿童领略舞蹈魅力的过程中,应以培养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为主要目标,尊重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注释:

①易晓明:《论本体感觉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第22页

参考文献

[1] 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 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范素芬,陈维素.舞蹈教学应注意儿童心理品质培养[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14

[4]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5] 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王雯晶.舞蹈心理治疗的跨文化研究述略[J].文学界,2010,(5):284-285

[7] 王小金.论舞蹈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09,(11):171

[8] 吴雪蕾.浅谈少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与少儿舞蹈教学[J].大众文艺,2010,(16):257

[9] 徐文霞,孙娟.舞蹈基础教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10] 易晓明.论本体感觉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04,(3):22-23

[11] 张兰.重新审视儿童舞蹈教育的价值[J].科教文汇,2007,(11):133-134

上一篇:什么是“爱”? 下一篇:民族地区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方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