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强国,实业立国

时间:2022-07-22 11:55:33

制造业强国,实业立国

通过做节目,我认识了很多这样的靠制造业起家的实业家。但他们不愿意让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因为“太辛苦”。他们普遍选择送孩子去做金融,搞资本运作,去股市上圈钱。问题是,当所有的人都想四两拨千斤、空手套白狼的时候,谁来养这只白狼呢?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国外很多家族企业代代传承的,正是一份单纯的手工业劳动,否则那些让中国人迷恋不已的奢侈品牌,早就不存在了。

2012年1月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次日沪指放量大涨,股市信心大为提振。而此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三把火”,并未在股民中间引起太强烈的反响。可见中国股民这些年交足了学费,对于资本市场顽疾之深、治理之难,心中有数。

金融误国,实业立国,这一规律在西方早有印证。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在《领导者》专访中说,17世纪是荷兰的黄金时代,荷兰凭借强大的造船业、船运业成为世界霸主。后来,富裕的荷兰人变懒了,心态变得急功近利,通过贸易、房贷等方式实现一夜暴富是普遍风气。再加上周边国家的战争使这位债主损失了大量利息,荷兰一朝衰落,霸主地位被英国取代。

英国彼时正兴起工业革命,船坚炮利,以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发明制造,开启了一个大机器生产的全新时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但是英国成了新的霸主之后,长期的富裕繁荣使它放松了对实业的要求,人们都想走捷径玩儿杠杆,躺着挣钱。英国几乎卖掉了制造业者属于自己的皇冠上所有的宝石:罗尔斯·罗伊斯卖个了德国宝马(除了飞机发动机以外),捷豹路虎卖给了印度塔塔,宾利卖给了德国大众,MG rover卖给了中国的上汽南汽。今天已经没有什么经典品牌Made in UK,取代英国成为霸主的,是靠制造业崛起的美国、德国和日本。

德国的工业革命比英国晚了80年,它之所以能够从二战的废墟中迅速崛起,成为今天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最强悍的经济实体,是拜制造业而非金融业所赐。大到奔驰宝马奥迪,小到博世小家电双立人指甲刀,无不体现者德国制造业的扎实和精湛。

德国驻华大使说德国的高中毕业生只有30%左右去读大学,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职业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制造业参加工作。经济环境的长治久安,需要制造业的稳健发展。从事制造业的工人可以获得很丰厚的报酬。在那些高度机械化的工厂里,高级技术人才的办公环境甚至堪比某些华尔街银行家。所谓“蓝领”和“白领”之间的差别,在那里其实很模糊。

今天的日本虽然经济情况并不乐观,终归也不会太差,同样是因为日本有制造业的支撑。美国更是将制造业视为国家的命脉。奥巴马曾经提出“强劲的制造业才能赢得美国的未来”,在国情咨文中更是吹响了“重返制造业”的号角,连低端制造业也不愿放弃,鼓励那些跨国公司工厂回到美国的土地上。

再将视线转向中国。中国的制造业未必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我们连高精度的轴承都制造不出来,飞机、汽车制造技术距离发达国家还远得很,满大街跑的汽车还是外国品牌多,从工业品到日用品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洋品牌好使。不断扩招的大学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已经远远超过“白领市场”就业需求,而“蓝领市场”却因工作环境差,薪酬低等原因,少人问津。

单靠金融就能成为“超级大国”吗?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制造业上不具备强大的实力,而仅凭金融成为真正的霸主。资源过度向金融领域流动,这样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

盼望中国的金融业能如总理所说,悬崖勒马。愿“金融误国”对于中国,永远只是一个假说。

今早专访牙买加总理辛普森·米勒女士阁下,专访进行得很顺利,对话也很有意思,结束后,总理热情地提出要拥抱一下,并热情的亲吻了我的面颊三次,同事们也立刻捕捉到了面部留下的吻痕…… 据芮成钢的微博

上一篇:如果孩子“高”消费…… 下一篇:保护好你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