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时间:2022-07-22 07:52:07

提高“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摘 要 “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在初步探索阶段中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本文在界定双语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中在师资、学生、教材、评价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教学质量 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材评价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国际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持续发展。同时,国外的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市场,一方面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与经营的经验,另一方面则增加了中国企业的竞争,使得中国企业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因此了解现代的经济学知识,了解经济动态以及各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以理论来指导具体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国际经济学”是用于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教学的一本专业教材,主要研究了新经济条件下各国的经济活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国际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因为对于这样一本综合性的经济类教材,使用双语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国外的相关方面的理论与研究,通过双语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将国外的这些理念、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1 双语教学内涵的界定

Bilingual是双语的英文名称,这个概念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做了详细的定义,所谓的双语教学指的是课程老师利用第二语言或者是外语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双语教学的模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有多种形式,如浸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在3年内用英语讲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的比例达到10%。

透视“双语教学”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在进行除外语学科以外的其他知识性学科教学时利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用语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目前绝大部分是以英语作为主要课堂用语。其要求在知识讲解过程中能正确流利地使用英语,但为避免学生由于语言滞后所带来的思维障碍,其又不绝对的排除使用汉语。

2 “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经济学”属于外向型课程,其开展双语教学具有天然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知识和内容。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比中国要早,相关理论的研究也比中国要丰富、深入,因此对这些原版的文献进行讲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掌握更加准确的经济学方面的原理。由于很多的文献或者是论文都是采用英语语言,所以利用双语进行教学史很有必要的。中国的教材和原版教材在体系结构、编写思想、习题配置、内容取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性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和思考所学理论知识,有助于加强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理解。

其次,是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进行国际对接与合作的需要。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的学术知识、获取外文文献资料进行国际学术讨论,从而培养良好的学术习惯。

3 “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英语程度相对较好。但大多学生从小适应我国中重语法而轻听说,重考试而轻实践的英语学习模式,因而普遍存在国际经济专业词汇理解模糊、阅读障碍、理解混乱、无法举一反三进而应用于实践的问题。以至于“国际经济学”这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效果较难显现。

(2)师资能力。当然“国际经济学”的双语教学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授课老师的能力。而其能力主要表现在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和良好的英语表达两个方面。但现实中这两种素质均具备的教师少而又少,这就使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3)教材选用。选用合适的教材对“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国际贸易或国际商务专业多选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原版引进的保罗・克鲁格曼和多米尼克.萨尔瓦多主编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其在世界经济学范围内的权威性和系统性毋庸置疑。但这两本教材存在几点共同的问题:首先逻辑思维方式与我国传统教材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前期理解和后期复习过程中均出现障碍;其次案例多选自北美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实践无法对接。

4 提高“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1)重视双语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语言能力。要想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高校的管理者应该重视经济学专业教材的双语教学,并在校内甚至是国内推广这种教学模式。其次,要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教师是关键,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不光要具备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能力,可以用英语进行课程的教授与讲解。所以高校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教师的双语能力,提高教师的双语水平,这样才可以推动双语教学的实施。还要加强各个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与国外的高校,要定期聘请专业的经济学专家到校内进行讲授,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们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国外的先进的经济学理论,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水平。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推动高校的双语教学的发展。

(2)选择适合中国学生的双语教材。目前中国的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原版教材,采用原版教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可以了解更多的经济学理论。但是如果直接使用双语原版教材,而不考虑中国学生的外语能力、接受水平、理解能力的话,很容易会产生负面的效果。所以可以选择适合中国学生的双语教材,或者可以对原版教材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但是要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对于一些经济学原理可以结合中国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将理论用于实践当中,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3)保证授课课时,提高教学效果。由于采用的是双语教学的模式,学生在理解上要比传统的母语模式的难度有所增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进行反复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教学的内容。同时由于是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相应的考核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变得更加复杂,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保证教学的课时,保证教学效果,不可以图快,要确保教学质量和数量。

(4)采用科学的双语教学方式。双语教学模式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课老师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挑战,需要双方的语言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还要求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一定要找到科学的教学方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在运用双语模式讲授“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可以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讲授。首先第一阶段,可以主要通过母语进行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讲授,用母语来帮助理解概念,进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是要渗透专业英语词汇,将专业概念、理论模型、公式等用英语进行表达,同时可以增加英语的解释;其次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双语模式的过渡,主要是对国际贸易政策的讲授,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课程的讲授,让学生更好理解国外的贸易政策,保证知识讲授的精确性;最后是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际收支平衡内容的讲授,学生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专业的经济学概念和词汇,这个阶段教师就可以交替使用汉语和英语来进行教学了,或者只采用英语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5)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第一,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的节奏和进度。因为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低,并且双语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用英语教学的时候要保证教学的质量,不可以追求教学进度,要确保学生可以理解。第二,在进行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必完全按照课本的顺序进行课程的教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能力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当处于初级阶段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随着水平的提高,接受能力的增强逐步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教学的方式,运用教学设施,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通过直观的幻灯片让学生们了解课程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在教学的而过程中要运用具体的事例来对经济学原理进行阐述,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等于是将理论用于实践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6)建立教学评价体系。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可以对双语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的评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推动双语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发现并解决。

5 结束语

“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双语课程教学,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通过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改进和更深一步的探索来实现双语教学的效果能够达到或者超过传统教学的效果。高校在设置双语教学课程时需要对开展教学的成熟性和可行性上做好充分的考虑,以便于在专业技术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方面使学生得到应有的提高,实现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经贸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师资建设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65-267.

[2] 王威,朱广华.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1.13(3):134-137.

[3] 王秀敏,洪波,肖英.高校双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0(31):373-376.

上一篇:平面设计中的构成艺术分析 下一篇:高层建筑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可靠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