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贵州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效益的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22 07:51:10

提高贵州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效益的对策分析

一、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效益衡量指标及效益分析

(一)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效益衡量指标

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作为高等教育支出效益的衡量指标,表现为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其效益衡量的指标有很多,但总体来看,用综合效益和人才效益两个指标来衡量,基本上可以从宏观角度描述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的效益状况。

将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带来的“产出”(效益)定义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值和每学年高等学校毕业生总数,可以得到以下两个衡量指标:

BE1=GDP/ E (1)

BE2= Qg / E (2)

式中,BE1表示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的综合效益;BE2表示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的人才效益;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Qg表示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E表示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总额。本文主要是采用上述两个指标来描述贵州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的效益状况。

(二)贵州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效益分析

根据1987―2007年贵州高等教育经费支出、高校毕业生人数和贵州经济指标GDP等相关统计资料,运用(1)式和(2)式进行处理,计算出贵州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的综合效益BE1和人才效益BE2。

从综合效益看,高教经费支出综合效益(BE1)表现出不断下降趋势,一万元高教经费支出带来的GDP从1992年的66.58/万元下降到1996年的42.26/万元,1997年的35.45/万元,1998年的13.58/万元,2002年的9.53/万元,2003年以后呈现逐步小幅回升态势,也仅达到16.53/万元。

从人才效益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经费投资规模开始较大幅度提高,而GDP增幅和毕业生人数增幅却远远低于高等教育经费投资增幅,高等教育经费支出人才效益呈现出低水平现象。

二、贵州高等教育经费支出低效益成因分析

(一)高教经费投入与高等学校产出(毕业生人数)不对称,导致高教经费支出效益逐年下降

统计资料显示,1999―2007年高等学校开始大幅度扩招以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平均增长率为24.73%,而同期高校毕业生人数平均增长率为24.69%,两者基本持平。其间,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9―2002年,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得以大幅度提高,四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4.87%,而同期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也以年均29.55% 的速度迅速增加。第二阶段是2003―2007年,高教经费支出五年平均增长率在前期大幅上扬之后有所回落,下降到18.12%,而随着高校扩招的在校学生进入毕业阶段,扩招效应逐步显现,这一期间毕业生人数五年平均增长率提高到24.91%,首次较大幅度超过高教经费支出平均增长率,其间人才效益开始实现小幅上扬,从2003年的0.17人/万元提高到2007年的0.22人/万元。高教经费支出与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幅不对称,导致高等教育经费支出低效益。

(二)高等学校规模偏小,导致高等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高教经费使用效益

2006―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和分校点)本专科全日制在校生校均规模分别为8148人和8571人,而同期贵州高校在校生校均规模(不含独立院校)分别为5338人和5595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6%和65%。由于校均学生规模偏小,致使万元高校经费投入培养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持续下滑,该指标水平从1987年3.04人/万元,下降到2007年的0.88人/万元。高校在校学生校均规模偏小,学校“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教学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降低了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三)高等教育生师比相对偏低,造成高校人力资源浪费,影响高教经费中指出效益的提高

一般来说,高等院校的生师比应该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来决定,教学型大学的生师比要比研究型大学高。贵州高等院校大多是以教学为主的一般性院校,这就决定了贵州高校的生师比应当高一些。综合来看,贵州高校生师比应该等于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全国高校生师比平均水平相比,贵州情况并不理想。2007年贵州37所高校中,生师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25:1的竟有21所之多,生师比最低的仅为7.55:1,而仅有5所院校生师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贵州高等院校加大了对高学历、高职称专任教师的引进力度,高校专任教师人数迅猛增加。高校专任教师人数的快速增加,是制约生师比提高的主要原因,使贵州高等院校生师比低于应有水平。高校生师比低水平,意味着高等教育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意味着高教经费支出低效益。

三、提高贵州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效益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提高毛入学率和高考录取率,实现单位高教经费成本产出最大化

贵州高等教育市场在全国所占份额太少,高校容纳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供给与需求极不平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高校招生人数偏少,在校大学生校均规模偏低,高等教育规模还有较大的扩充余地。

(二)适当控制高等学校教职工数量,降低教育经费中人员经费比重,提高高教经费使用效益

近年来,贵州高校教职工人数和专任教师人数增长过快,专任教师所占比重较大,高学历、高职称专任教师工资福利水平增长较快等等,导致人员经费占高教经费中支出比重日益增大。人员经费是影响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适当控制高等学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增长速度,从而降低高教经费中的人员经费,降低人力资源投资成本,提高高等教育支出效益。

(三)优化省内高校布局结构,实现师资、设备资源共享,提高高校经费使用效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大幅度增加,贵州高等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由于贵州高校布局结构还不尽合理,存在“小而全”、外延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存在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闲置与紧缺并存的不合理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现有教学资源利用率。首先,扩大高校校均学生规模,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盘活高校教学资源存量,整合高等学校教学资源。实现师资、设备资源共享,使高校教学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高校经费使用效率。

(罗明华,1951年生,广东梅州人,贵州财经学院财政与税收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方财政学)

上一篇: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法的认识与实践 下一篇:大学教育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