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育,用爱沟通

时间:2022-07-22 07:38:19

用心教育,用爱沟通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班主任是班级的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班主任肩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任,承担着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

1 努力完善班级常规制度

1.1 “建制”的由来

凡事有依据,学生的行为更规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班级建制”。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热情高,积极向上,但是这种情绪不稳定、不持久,所以要建立班级制度,这就可以让学生按班规来学习和交往,班级发生的事依制度办事,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积极、上进的班级氛围,指导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使学生达到自律的突破口就是培养学生的“班规意识”,使全体学生都照章办事,遵制而行。

1.2 如何来“建制”

“建制”的第一步骤是:提出班级的奋斗目标,由学生自己提出的奋斗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有共同的追求、目标,产生学习热情,也使他们积极投入班级活动,在班级生活中健康成长。第二步骤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班级制度。比如:和学生一起制定了班级的各项制度:《二一班纪律标准》、《二一班卫生划分表》、《二一班加星标准》。这些标准都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的。如《二一班加星标准》:(1)按时背书者。(2)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者。(3)考试成绩有进步者、优异者。(4)语文听写两次100分者。(5)数学作业三个“甲好”者。(6)一星期内各项作业都认真完成的学生,卫生纪律表现优秀者。(7)每个月,针对课堂上的表现综合评定,评出表现优秀者。(8)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者(办板报、升旗朗诵、作文比赛)。(9)以上情况,每符合一条的学生加一颗星,依次类推。(备注:红星榜是期末评选明星学生、三好学生的必要依据。)制度、标准一般都与奖励挂钩,或是物质上,或是精神上,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与耐力。

1.3 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力量,他们分别负责班级的各项工作,如中队长、学习委员、课代表、生活委员、纪律委员等。

对班干部进行两方面培养:首先,鼓励班干部大胆创新地开展工作。在思想上对他们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以身作则、团结同学、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充分发扬他们的长处,又帮助他们弥补不足,在班干部工作的时候,充分相信班干部,不做过多指导,更能激发班干部发掘自身的管理才能。其次,定期给班干部举行培训,召开会议。给班干部定期培训――如何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等培训;在班干部会上,让他们互相谈一谈自己工作的得与失,并互相找对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使班干部的工作合理化、正规化,以便他们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

2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我国教育历史上就有组织学生课余活动的实践。《学记》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古代教育提倡既有正课学习,又有课余活动,劳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活动是班集体生命力的依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班级活动,既能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又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良好的班级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更好地凝聚班级力量。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才能。

根据学生的特点,举行了这些体育活动:踢毽子、跳绳、吹气球等;在文化建设方面,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朗诵、书法比赛、听写大比拼、手抄报、语数英知识竞赛等。

为更好的记录学生校园生活,让孩子们的生活更精彩,我利用数码相机给孩子们拍照,至今已有上千张的记录:如每月的“优秀小组”评比、颁奖会,消防演习、班会记录、学生听报告、颁发学生奖状等精彩瞬间。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和班级凝聚力,班级意识也不断深入人心。现在,班级已有自己的相册了,也有了班级相片的张贴处――班级“家庭树”。

3 做学生心灵的雕刻家

3.1 做好角色转化(情感教育)

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教师一定要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种关心学生情感的种子,培育种子的幼苗,时刻浇水、施肥,使它成为参天大树。

所以,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我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处处给学生以热情的关怀和鼓励,这种师生之间的情感建立起来了,为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学记》指出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播种情感的种子,收获着幸福的果实。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转换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上,是学生的老师;在课下,是学生的朋友;在不同时刻,老师要有不同的角色,这样有利于打开学生心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构建和谐班集体。

3.2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班主任,应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作为班主任也有与时俱进的理念,用心教育,用爱沟通,用智慧去启迪智慧,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上一篇:地方本科院校兼职班主任的角色困境与对策 下一篇: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