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如何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时间:2022-07-22 06:31:42

农村中学如何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学校坚持特色办学理念,走特色办学之路,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现实生存的迫切需要。很多农村中学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为载体,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农村中学立足本身实际,相比县城中学而言,虽然国家一直在为教育均衡而努力,农村中学的各种资源仍显匮乏、薄弱,走体育特色学校之路不失为一条捷径。其次,体育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体魄。同志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不仅贯彻了“健康第一”的理念,而且增强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其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中学;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一、农村中学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背景分析

农村中学要立足于本身实际,现今社会,虽然国家教育部门一直在为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而努力,但城乡学校的差距明显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资源都有不小的差距,再加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观念差异。就我所在的城市而言,县城普遍是独生子女,父母亲绝大多数是在职职工,文化程度较高,对子女的要求也较高。他们平时会时常留意子女的学习情况,常和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和薄弱科目,有针对性地让子女去一些补习班补缺、补差,孩子的成绩自然不会太差。而农村家长由于生活需要,绝大部分青壮年远离故土到他乡打工,他们将子女留在家中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隔代教育,甚至有的子女独自生活,大量的留守儿童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自然也就对农村中学教学成绩的整体提高带来很大的难度。再则,农村儿童父母整体素质仍比较落后,对子女的学习不太看重,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不景气,大学毕业也是打工,不如让子女现在就去打工,多挣两年钱,造成了一种“书读好读坏无所谓,书读多读少无所谓”一种不好的风气在农村蔓延。造成县城、农村中学差距越来越大,有条件的务工人员将子女接进城读书,农村中学的生源流失严重,造成城里中学学生爆满,农村中学生源不足的现象。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农村中学如何谋求发展,如何在不利的环境下崭露头角,突出办学特色,走体育特色学校之路不失为一条捷径。

二、如何创办体育特色学校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曾指出:“失去体育的教育不完整,失去教育的体育将走向歧途。”现今社会,我国运动员由体校培养,个人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就业难,所以家长不愿意让有特长的孩子参加训练,造成了后备力量的不足,制约了竞技体育的发展。而一些有体育运动天赋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去挤考试这座独木桥时,往往是被挤下桥的失败者。因此,教育和体育结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课余训练,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为国家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农村中学走体育特色办学之路,挖掘本地资源,成为特色学校乃至名校的一条康庄大道。

1.创建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

(1)宣传发动阶段。全体老师要明确体育特色学校的目标和内涵,形成规划,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要随处可听、随处可见。

(2)形成特色阶段。学校制订具体计划,健全相关制度,充分利用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放学后、周末、寒暑假等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3)提升品位阶段。不断努力完善各项制度,注意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注意校运动队的组建、指导和训练,积极参加县市级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使学校品位和知名度逐渐提高,吸引周边学子。

2.体育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的实施原则

(1)全面性原则。特色教育要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得到落实,注重对每一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2)协调性原则。由学校领导小组制定制度,学校各部门特别是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密切配合,按计划开展工作。

(3)渐进性原则。特色学校的建成非一日之功,特色小组的活动及训练也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逐步彰显特色,不可急功近利。

三、结论

随着体育特色学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充实,有更多的元素补充进去,学校不仅培养出部分体育特长生,在学校中形成特色学生的群体,从特长学生走向了学生特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发展,农村特色体育学校的雏形基本形成。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

2.中国学校体育,2010.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濠城中学)

上一篇:离婚后,他还是你的谁 下一篇:小学写景类散文教学方法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