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07-22 05:52:10

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440名青少年的移动社交媒介使用特点进行了调查,并以调查结果为依据探讨了移动社交媒介使用对家长和教师教育的启示。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总体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的频率和时间都不高,而且移动社交媒介上的好友大部分是熟悉或认识的人。此外,在使用态度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而在是否有留言和评价上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青少年 移动社交媒介 教育启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5年2月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1],截至201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数的79.6%,2014年全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而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则超过全国31.7个百分点。在青少年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7.6%,远高于台式电脑70.1%和笔记本电脑44%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而在青少年的网络应用行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交流沟通,占到了93%,排第二的信息获取为81.6%。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网络社交仍然是青少年在网络中的主要行为。尤其是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社交媒介的出现,让青少年的网络社交变得更加便捷。

移动社交媒介是指在移动设备上所使用的传统社交媒介以及专门为移动设备所开发的具有社交功能的软件,例如,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微博、手机QQ、微信等[2]。移动社交媒介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开始担心,移动社交媒介的出现会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以往对社交媒介的研究发现,社交媒介与孤独感、抑郁、焦虑、幸福感、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等因素关系紧密[3][4][5]。移动社交媒介具有传统社交媒介的所有功能和特点,而且它还具有传统社交媒介所不具有的随时随地性,那么移动社交媒介会对使用者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青少年是移动社交媒介使用的一个主要群体,而青少年期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是如何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的,以及社交媒介会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的特点

1.被试

以山西大同和安徽宁国两个地区四所普通中学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选择2个班。剔除无效问卷之后,保留440名有效被试,具体情况见表1。

2.研究工具

使用自编《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问卷》对青少年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的基本情况进行测量。我们从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频率和时间、好友情况以及对移动社交媒介的态度几个方面编制了问卷题目。请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帮助检查语言表达,并选择部分中学生进行小规模施测,回收数据后对题目进行修正,然后正式施测。

3.施测过程和数据处理

由各中学的心理学老师或班主任主持,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以指导语指导被试填答问卷。数据管理和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相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

4.研究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

围绕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的383名青少年分析他们每天登录移动社交媒介的频率发现(见图1),有54.8%的青少年每天登录移动社交媒介2次及以下,然后随着登录频率的升高,比例人数依次减少。但是,每天登录5次以上的青少年的人数却有着小幅的提高。这也说明,还是有一部分青少年每天频繁地登录移动社交媒介。

分析青少年每天登陆移动社交媒介后停留的总时间,结果见图2。结果显示,有41.8%的青少年每天使用时间低于30分钟,82%的青少年把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但是,还有18%的青少年每天使用移动社交媒介超过了2小时,甚至还有11.2%的青少年每天使用时间超过了3小时。值得注意的是,与使用频率一样,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人数比例依次减少,但是在最后却有着小幅的提高。

(2)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时间段和好友情况

对青少年使用移动社交媒介时间段的分析,结果见图3。从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大部分是在休息的时间登录移动社交媒介的,比例为46.5%,然后是其他时间(21.2%)、睡前(18.5%)、上厕所时(8.9%),而很少会有青少年在上课时登录移动社交媒介(0.3%)。

对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上的好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见图4。结果显示,青少年在移动社交媒介上的好友大部分都认识(43.6%)和全都认识(40.3%)的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83.9%,而认识近一半的人数比例也达到了12%。这个结果也说明,移动社交媒介主要是青少年与熟人交往的平台,通过移动社交媒介认识陌生人或与陌生人交往的比例很小(4.1%)。

而对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上的好友主要身份的分析发现,青少年在移动社交媒介上的好友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同学和朋友(91.4%),而老师、亲人和陌生人的比例总共占到8.6%。这也说明,移动社交媒介是青少年用来与同学、好友沟通的工具。

(3)青少年对移动社交媒介的态度

让青少年根据自己对移动社交媒介的喜欢和重视程度进行评分,分析他们对移动社交媒介的态度,结果见表2。可以看到,青少年对移动社交媒介的喜欢和重视程度平均值为2.01,标准差为0.55。在3点计分的问卷中,青少年对移动社交媒介的态度平均值略大于中间值,说明移动社交媒介已经成为青少年比较喜欢和重视的社交工具,青少年对移动社交媒介的态度倾向于更积极。

(4)青少年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的性别差异

①使用时间和频率

为了考察青少年使用移动社交媒介在时间和频率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进行了t检验分析。结果发现,青少年在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的时间(t=0.91,p>0.05)和频率(t=0.06,p>0.05)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②留言和评价

为了考察青少年在移动社交媒介上的留言和评价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到,男女生在移动社交媒介上的留言和评价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在移动社交媒介上的留言和评价比男生更多。

(5)青少年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的年级差异

①使用时间和频率

为了分析青少年使用移动社交媒介在时间和频率上是否存在年级差异,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在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的时间(F=0.96,p>0.05)和频率(F=2.25,p>0.05)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是,事后的多重比较却发现,高二学生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初一、初二学生。而且,线性趋势检验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使用频率也会线性增加,结果见图5。

②使用态度

考察移动社交媒介使用态度在年级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在移动社交媒介使用态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F=4.21,p

5.讨论

对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87%的青少年使用移动社交媒介与好友联系,这也说明移动社交媒介已经成为大部分青少年之间互相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而只有少数青少年(13%)还采用比较传统的交流沟通方式。这也再次印证了青少年是一个比较容易接受新献事物的群体。对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的研究发现,大部分青少年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他们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的时间和频率都并不高,并且随着时间和频率的增长,人数在减少。但是,有一个现角值得注意,人数下降到最后都会有一个小幅度的提高,而后面的这些人也许正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人群。他们在使用时间和频率上都很高,说明这些人有可能是潜在的或已经成为移动社交媒介使用依赖的群体。每天使用移动社交媒介超过3个小时,使用频率超过5次,这对一个青少年来说无论时间和次数都比较多。

对移动社交媒介上好友情况的分析发现,青少年的好友主要以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为主,有83.9%的被试报告他们移动社交媒介上的好友大部分都认识或全部都认识,这也再次说明了移动社交媒介主要是一个与熟人交流的工具。而对好友身份的分析发现,青少年的移动社交媒介好友主要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同学和朋友(91.4%)。这说明,移动社交媒介为青少年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而移动社交媒介的随时随地性和便捷性等特点也让青少年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对移动社交媒介的态度更加积极的原因。这一结果也与传统社交网站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对传统社交网站的研究[6]发现,91%的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跟熟悉的好友进行交流。

对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男女青少年在使用时间和频率上不存在差异,但是在获得留言和评论上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的留言和评论更多。这说明男生和女生在使用时间和频率上是一样的,性别不是影响使用时间和频率的因素。但是,性别会影响移动社交媒介使用的行为。女生比男生更喜欢评论和留言,这也比较符合女性的特点。

而在年级差异上,虽然在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上仍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使用频率的线性趋势显著。这也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青少年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在使用态度上,则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线性趋势显著。这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青少年越来越接受并重视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

二、对教育的启示

1.家长和教师要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移动社交媒介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大部分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时间和频率都非常低,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但是仍有一少部分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他们每天使用频率在5次以上,使用时间超过3小时,这部分青少年很容易移动社交媒介成瘾。所以,父母和老师要起到监管的作用,不能让他们无限制地使用移动社交媒介。但是,也没有必要像防洪水猛兽一样禁止青少年使用移动社交媒介。有些家长禁止孩子使用手机或频繁更换家里的移动网络密码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青少年适当使用移动社交媒介对他们的人际关系是有帮助的,雷雳和王伟的研究[6]发现,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有助于青少年友谊质量的提高。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教会孩子正确地使用,控制好使用的时间和频率,而不是采取强制措施禁止使用。

2.家长和老师还要教会青少年安全使用移动社交媒介

青少年在移动社交媒介上会提供大量的个人信息,稍不留神就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而且,青少年对社会的危险认识不足,缺乏防范意识,很有可能受到伤害。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教会青少年如何安全地使用移动社交媒介,如何保护自己。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显示,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上的好朋友大部分都是熟悉的人,这也说明移动社交媒介主要是青少年与现实生活中认识中的人交往的平台。但是,还是有一部分青少年使用移动社交媒介与陌生人交流互动,家长和教师要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移动社交媒介来伤害青少年。

移动社交媒介的出现给青少年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和新的交流渠道,也给青少年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帮助青少年正确使用移动社交媒介将会是教育工作者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C].2015.

[2] 王伟,雷雳.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行为的结构及特点[J].心理研究,2015(5).

[3] Bonetti,L.,Campbell,M.A.,& Gilmore,L.The relationship of loneliness and social anxiety with children's and adolescents' online communication[J].Cyberpsychology,Behavior,and Social Networking,2010(3).

[4] Apaolaza,V.,Hartmann,P.,Medina,E.,Barrutia, J.M.,& Echebarria,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izing on the Spanish online networking site Tuenti and teenagers’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oles of self-esteem and lonelines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3(4).

[5] Lai,C.,& Gwung, H.The effect of gender and Internet usage on physical and cyb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3.

[6] Lenhart,A.,& Madden, M.Teens,privacy,& online social networks: How teens manage their online identities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the age of myspace.Washington DC: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2007.

[7] 雷雳,王伟.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与其友谊质量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5).

[作者:刘晶(1982-),女,河北武安人,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王伟(1980-),男,吉林桦甸人,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雷雳(1968-),男,重庆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工业化理论关于经济赶超战略的政策主张 下一篇:助力科研的资源利用与服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