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与后记

时间:2022-07-22 05:01:59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与后记

【摘要】教师既要对自己的教学情境进行感知,又要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实践操作进行反省,实际上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双重角色,既是实践者又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评价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一阶段也是教师理性思考问题、提高教学监控能力、应变能力、总结评价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反思,提高

在现代实践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下,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得失,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师逐步成为专业型人才。因此,数学教师应有这样的认识:

1.反思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反思意识是教师改变其教学行为的基础,通过反思,可使其教学活动更自觉、更理性。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并能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教学实践的新认识。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时常进行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发展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不论是教学前、教学中,还是教学后都要自觉反思教学。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回顾与思考,是重新认识,再评价和经验的总结,是教学上的再备课,是对原来教学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梳理和再思考,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反思意识,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评价,养成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

2.教后小记是一笔财富

著名数学老师李吉林发现了迷人的“情景教学法”,据说在研究中,她写下了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她的许多著作就是在反思笔记基础上形成的。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教后记。那么教后小记要记什么呢?

2.1 总结教学中的精彩之处。每位老师课前的备课阶段,对课堂的教学结构、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上,都作了充分的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把师生互动中,自己感到标新立异,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引起学生共鸣的,好的做法都及时记录下来;课堂上师生情感和智慧碰撞出的“奇思妙想”“奇问妙答”,也是课堂上闪光的瞬间;教师自己形象贴切的比喻、引入入胜的导入语、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恰到好处的微笑记录下来,更应将自己如何及时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加以重组,并趁机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开展讨论进行细致的整理,这便是教学经验。

2.2 总结教学中的遗憾之处。“善于从自我找失败根源的人是容易走上成功之路的”。课前的完美设计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每一节课下来,都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失败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难易欠妥的习题配置、由于某种原因进行探究和剖析,想一想,是教学思想上的问题,还是知识积累上不足,或是对学生认识上的偏颇,都要认真分析,及时将问题记录下来,并积极从主观上找原因,同时请同行赐教,向学生征求意见,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

2.3 捕捉学生的高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识过程,也是展示其思维品质的过程。在学生学习、探索过程中,常常产生一些有创新的、独特的见解,给课堂增添色彩,如课堂上师生情感和智慧碰撞出的“奇思妙想”“奇问妙答”,往往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成为课堂上闪光的瞬间。只要将其高见之处适时捕捉,及时整理,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相长的机会。

3.反思是智慧的碰撞

积极参与各学科组织的讲课、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筛选,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和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师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可却常常不知如何办,甚至于还出现了放任自由的现象。教师立即进行深入反思,认识到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共性,是由于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的误解,导致了操作上的误区。经过反思探究,大家认识到教师应尽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学习观、教学观、发展性评价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将学生作为有尊严的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加以正确引导。

与学校同一年级的同学科的教师,配合教研组长,选取同一专题,共同研究教材的同一内容,然后分别执教。上完课后,执教教师要写教学反思,同时必须向听课老师汇报“教学反思”,接受听课老师提问、质疑,共同探讨这一节课的闪光点以及需探讨的方面。作为听课老师,大家各抒己见,找出成功与不足,再互相交流达到共识,最终积累起来就是大家智慧的结晶,也是智慧的碰撞。

4.反思日记是成功的阶梯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一天的数学教学效果、成功的经验、学生反馈意识、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解决办法与设想,真实的记录下来,从中提炼出最典型、最需要探讨的教学个案,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对它们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研究、整理和完善,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探索出适应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走向成功之路。

5.反思能促进教师及学生的发展

在数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品质的积极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

5.1 反思――促进新的知识结构。

每节课,每单元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提炼思想观点,引导学生将知识向纵横方向拓展,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5.2 反思――促进教学活动。

对与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是否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效果如何?教师的教学水平会越来越高,经常反思,学生的才华在数学课堂上就会得到充分的展示,思维更活跃,课堂会更加充满生机和魅力。

6.反思是一味终身受用的良药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勇于探索,不断进取,随时捕捉数学学科领域中的最新信息,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在反思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经常反思”的观念。由于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就是一种反思性思维,从本质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数学是如此重要,它站在科学的高峰拓展人们的智力,探求真理。数学的研究成果传递给物理学、化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数学又是这样的美丽。在数学家眼里它是诗、是歌、是画。所以,数学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很多“营养”,也可以让我们医治教学中的好些疾病,它是我们数学教师终身受用的一味良药。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的收获。

总之,教学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课后反思作为数学教学思想轨迹的记录,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写好教学反思,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下一篇:注重阅读、说话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