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智能

时间:2022-07-22 09:37:09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智能

每个人都有某方面发展的潜能和机会,也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学生的智力发展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优劣差异,它们各具特点,并有独特表现方式,有的学生在某一种或几种智能上表现突出,呈显性状态,另一些学生则在其他智能表现突出,而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则有待于家长、老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因此要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读、写、听、说为主,却忽视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不能只是围绕语言文字做文章,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类型,放开视野,立足创新,利用不同文体与不同背景材料,因文因人制宜,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把多元智能、个性发展与语文教学相融合,设计出适合学生多元智能的教育方法,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教与学的策略呢?如何在教学中扬学生所长、补学生所短,发展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的各种智能呢?

(一)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的课堂情境

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就要针对他们的智能等差异设计课堂情境,使他们自信、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强项,能够充分分享自己的长处。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使得学生希望成为“专家”,这反过来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同时在多角色互动的开放课堂中学会欣赏别人,试着改变弱项,最终主动追求自己的全面发展。

(1)让多元化的教学走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卢梭在《爱弥书》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些都生动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影响。

(2)创设各种活动情境,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激发或支持学生进入学习的思维状态,如背诵、朗诵、演讲、辩论、读书、唱歌、讲故事、听演讲、画画、写作、访谈、欣赏音乐、合作学习、表演课本剧、设计手抄报以及制作手工艺品和小发明等。对于初中生来说,当学习一些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曲折的文学作品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改编课本,排演课本剧。这样,学生改编课本形成剧本的过程就是言语语言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自我认识的过程;而排演课本剧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表演,则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性格,同时也激发他们深入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组织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能力组合的教学方法和专题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能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真正做到“为多元智能而教”。这样安排设计教学过程,使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又使学生的语言、视觉空间、音乐韵律、肢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智能都得到较好的培养。

教学方法的创造性是指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的教法忠实一致、完全吻合。因为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智力结构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我们应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心理状态和智力优势与弱势的相互变化,机智地变换教法,才能使教学双方配合达到最优化。如下午的课与上午第一、二节课相比,学生的精神、心里、智力就有很大差异。只有随课堂教学内容、学情将各种教学进行综合创新,适应不同智力结构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智力开发才有保证,语文素养才会逐步提高,而机械的教学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为给学生智能发展创设恰当的外在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同一专题的不同方面,这就有了选择学习材料的自由,也有了充分的机会探索各个学习领域。充溢的学习资源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达到全面的、合格的发展水平,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发现和强化自身的优势智能。另一方面,在专题学习中,学生需要规划自己的学习,这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如提出问题、拟定计划、收集信息、记录统计、分析整理信息、发表意见、讨论交流等,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各项基本技能,也获得了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智能进行学习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制于课本,而是在“做”中学、“探”中学,在体验中学,从而体验更深刻,知识、经验更丰富。

(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学生一般对动作的体验较深,教师在进行复杂的说明文教学中,可以将较为抽象的事理的过程与具体动作或表演的过程联系起来。例如,《核舟记》中苏轼、黄庭坚和佛印和尚三人的位置姿态是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可让几组学生轮流模仿表演,然后请学生自己揣摩比较,达到真正的掌握和理解。这样,学生不仅理清了说明顺序,而且发展了人际交往、视觉空间、自我认知等智能。

另外一个重要的做法是,教师可为学生们提供发挥其优势智能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学习。例如,在《爱莲说》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愿结合,组成以不同内容为研究对象的活动小组,向他们提出不同的认务。如诗歌组,负责收集历代有关描写莲花的诗词篇章及其出处并背诵,编一首《采莲曲》,配曲演唱;图片组,网上搜集有关莲的摄影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资料组,负责收集有关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的背景资料,了解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查阅有关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等方面的图书资料;结构组,负责梳理全文结构;语言组,负责鉴赏本文的语言特点,理解莲的形象,等等。总之,应该让学生从多角度去体验,进行各种交流活动,扬长避短,积极发展学生的智能潜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还要探索复合、多样、立体的教法与学法,以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孩子的需要,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