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的高职《水工隧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22-07-22 08:32:45

基于项目化的高职《水工隧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水工隧洞的设计、施工以及造价文件的编制是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涉及这些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分别在4门课中讲授,普遍沿袭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个水工隧洞工程的实际工作过程及其联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亟需改革。应从分析水工隧洞工程的工作过程入手,在探讨其职业能力构成的基础上,以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研究课程内容的筛选、重组。教学实践表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项目化课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关键词:高职;水工隧洞工程;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7-132-03

水工隧洞是水利工程常见的建筑物之一,其设计、施工以及造价文件的编制是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涉及这些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分别在4门课中讲授:水工隧洞设计在《水工建筑物》中讲授,造价文件的编制在《水利工程造价与招投标》中讲授,水工隧洞施工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讲授,水工隧洞施工组织与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中讲授。这些课程教材普遍沿袭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1],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个隧洞工程的实际工作过程及其联系;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学完这些课程,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期较长,不符合现行的高职教育理念,需要进行改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尝试项目化课程改革,结合典型水工隧洞工程,组织教学内容,将原来分散在几门课程中讲授的相关内容,整合为《水工隧洞工程》一门课,涵盖其设计、施工及造价文件的编制等所有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目前国内单独开设这门课的高职院校不多。笔者拟从《水工隧洞工程》课程的定位、课程建设思路、工作任务和课程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选取与组织等方面,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项目化课程,以更好地实现水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1 课程定位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水利工程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项目、浙江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浙江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造价等工作,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水工隧洞工程》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综合能力课程,是培养水利工程(辅助)设计人员、制图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等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获得隧洞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造价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刻苦学习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精神。

2 课程建设思路

2.1 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对接 课程设计,首先分析对应的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校企合作,认真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构成和形成过程。从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出发,分析对应的工作任务和需要的职业能力,再由职业能力分析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在此基础上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典型水工隧洞工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按照工作过程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学习项目,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

2.2 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对接 课程标准参照考证标准(大纲)制定,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水利工程关键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课程学业考核标准也与考证对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要求相对应。课程教学内容不仅与岗位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相对接,而且还融入国家注册建造师、造价师、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的考证内容,为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晋职考试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工作任务和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3.1 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教学团队到企业调研,和企业技术人员一道分析水工隧洞工程设计、施工及造价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能力(见表1)。

3.2 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课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详见表2。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最终提交一个典型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技术标和商务标。

(1)掌握隧洞选线与洞身布置的基本原则;

(2)了解隧洞进口建筑物的类型;掌握洞身断面型式的选择、断面尺寸的拟定以及出口消能段布置的原则;

(3)掌握隧洞水力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4)理解衬砌厚度初拟、配置钢筋数量以及校核衬砌强度的步骤和方法;

(5)掌握洞身衬砌的类型、衬砌分缝和止水的设置、灌浆工艺、排水和锚筋加固措施;

(6)掌握隧洞开挖方案确定的原则;

(7)掌握隧洞支护方式的选择;

(8)掌握混凝土衬砌的施工工艺;

(9)掌握隧洞开挖循环图和施工进度计划的绘制方法;

(10)掌握隧洞施工现场布置的内容及要求;

(11)掌握工程招标、投标工作程序;

(12)掌握投标报价的组成和投标报价文件的编制方法。

(1)能根据隧洞的选线与布置原则,结合典型工程的特点,合理地确定出隧洞轴线,并确定隧洞的进、出口及洞身各部分位置;

(2)根据已知流量,初拟洞径,合理选用进口建筑物以及出口消能形式;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隧洞过流能力校核和出口消能验算,检验所拟洞径是否合理,消能布置是否恰当;

(4)正确选用衬砌形式,能合理分缝,确定围岩灌浆加固工艺参数;

(5)判断围岩的类别,正确选择开挖方案;

(6)能够正确编制隧洞循环作业图;

(7)制定混凝土衬砌分段、分块施工方案,选择钢筋和模板施工方案以及混凝土运输浇筑方案;

(8)能够进行隧洞施工现场布置;

(9)会编排隧洞施工进度计划;

(10)会确定劳动力需要量、主要材料需要量、主要机械(设备)需要量;

(11)会编制投标报价书商务文件。

(1)具有刻苦学习精神;

(2)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3)具有敬业精神;

(4)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5)诚实守信。\&]

4 教学内容选取与组织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和制定的课程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水工隧洞的设计、施工和造价文件的编制等职业能力,选取一个典型的、完整的工程项目作为载体,结合完成实际项目所需的步骤,将该项目分解为3个子项目,包含12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融“教、学、做”为一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完整地掌握水工隧洞工程的工作过程,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组织详见表3。

4.1 项目的选取 在选取项目时,既要考虑项目的代表性,也要兼顾项目的区域性。故选取浙江省内某一典型水工隧洞工程,将该项目的招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报价等主要工作内容,贯穿到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完后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水工隧洞工程的建设程序和整个工作过程及工作内容,以增强其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

4.2 课程内容的选取 根据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将其分解为水工隧洞设计、水工隧洞施工和水工隧洞造价文件编制3个子项目,根据完成这3个子项目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要紧跟工程实践和技术前沿,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械,融入真实的工程实例、水利行业规范、标准、水利行业关键岗位考证和职业培训的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考证相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4.3 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确定后,课程组织的科学性是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1]。课程组织是以能力、素质分析的结果为基础,以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为基本原则,以学生兴趣为前提、职业问题为主线,以学科知识为基本取向,以能力本位综合课程类型为主要形式进行的[2]。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结合典型水工隧洞工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具体顺序是完全按照实际工作程序,即由设计开始,到投标阶段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和商务标的编制,有利于学生将来工作后尽快适应职业情境,提高职业能力。

5 结语

从分析毕业生就业领域的工作过程入手,基于项目化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将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态度的培养有机地融渗到学习型项目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在我院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用人单位和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较好,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显著提高。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课程教学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项目化教学的需求,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制定施工方案的能力不足,部分学生的学习成果有雷同现象等,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重点探讨的。

参考文献

[1]刘建飞.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村镇供水工程》课程改革[J]. 职业教育研究,2012(6):80-82.

[2]陈庆合.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4(18):4-8.

(责编:陶学军)

上一篇: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下一篇:髂总动脉高位分叉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