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7-22 04:21:45

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8月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旨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打造出一批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制度的示范性课程。①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共享服务信息平台的监控统计,截止2011年5月,国家级精品课程已达3835门,省级精品课程已达8279门,校级精品课程已达8170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②它在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和共享,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调动教师教学改革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把课堂讲授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巩固和扩大所学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要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就应以“精品课程”的要求及标准来建设实验教学课程,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1 实验教学平台是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是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各高校应设立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改善实验室环境,更新实验仪器设备,保证实验运行经费。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实验室进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创造条件。实验室所有的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都应责任到人,实验经费和实验物资的管理也应专项拨付专项管理。另外,实验室应建立多媒体教育平台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作用,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实验教学内容,更好地完成各类实验项目。

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仅包括“硬”条件,还包括“软”环境。实验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带教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及学生积极的配合,带教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都需要有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实验技术人员常常需要在实验前进行数天甚至数周的细致准备,带教老师和实验技术老师应积极做巡回技术指导,密切关注实验动态,及时发现及处理好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实验技术问题、仪器故障的排除等工作,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去。③

各高校应创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去。在各个学科实验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实验教学辅助岗,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实验教学中去,对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各高校应积极营造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者独立申请实验课题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科研实践中去,对于表现突出或发表科研论文者,给予评优授奖。

2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实验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具体说来,传统的实验教学的似乎是理论教学的单纯延伸,大多数实验只注重理论验证,学生根据准备好的实验条件和预设结果,进行机械性的验证。一些复杂的实验则由教师演示,教学方法简单枯燥,学生只是加深了些理论知识的印象,其他的可能基本上都没有学到。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对传统的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内容要尽量减少,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及创新性研究实验内容的比例。实验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塑造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钻研精神。

实验指导教材是实验教学内容的载体,实验指导教材并不能一成不变,我们应紧密结合当前学科发展趋势,对实验指导教材不断地进行修订优化或者重新编写,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其适应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及创新性研究实验项目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应充分利用当前计算机网络共享信息平台,多从别的单位或部门学习引进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到自身的实验教学实践中区。

3 教学方法是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手段

在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实验教学中,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实验教学中,特别是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一种,它集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介为一体,不仅有利于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实验操作的放大展示、实验结果的多样性展现,都有很好的辅助效果。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建立虚拟实验室, 促进虚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结合。虚拟实验室能够扩充实验资源,使实验不受仪器、设备、场地的限制;突破传统教学实验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同时对某个虚拟实验进行观察和操作分析;另外, 还能避免特殊实验所造成的风险。④同时我们应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将电子教案、习题、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开放,使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

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避免传统“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⑤切实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开放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应有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在基础型实验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外,我们还应有意识地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灵活应用。综合型实验是对所学理论和基础型实验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融,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我们注意逐渐加大综合型实验的比例,它可以在多个层次上实现,即可设计成各个章节的小型综合实验、不同章节之间知识融合的中型综合实验和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实验等。⑥对于设计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师只对学生提出实验目的要求,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教师只负责指导、答疑及检查、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从成功中获得动力,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师资队伍是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障

在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资源配置中,教师是主力,是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倡导教授和优秀教师带头上讲台、进实验室,与学生深入接触,将其纳入实验教学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且相对稳定好的教师梯队。

实验教师应具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不仅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而且有强烈的团队意识,能经常采用交流、研讨、互助等方式,取长补短、密切合作,提高团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实验教师还应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开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

作为学校应为实验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鼓励实验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学历和职称,鼓励他们外出进修培训、申请科研课题,积极为教师业务学习、科研学习提供保障。学校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对实验教学的工作积极性,更新教师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5 可持续性发展是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

精品课程能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⑦相对于一般课程来说,“精品课程”就是“高水平且有特色的课程”。⑧高水平且有特色源于创新,只有坚持创新理念,才能形成特色效应。

建设实验教学精品课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不能建成后停滞不前,要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师资结构,提高课程管理水平,才能推动课程建设水平,增加课程教学特色。所以在精品课程建成之后,仍要不间断地审查,整改,提升。拿教学内容而言,在精品课程建成之后应本着创新的精神去架构教学体系,组织教学信息,使其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最新成就和学术研究最新成果,教学时能把当前日趋活跃的学术态势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因此,在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的基础上做到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从管理模式上注重动态教学模式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才能使精品课程具有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⑨

6 结语

中国大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弱于发达国家培养的大学生,这已成为中外高等教育界的共识。面对当前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实验室建设严重滞后、实验教学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各高校应引起重视,加入投入,以精品课程的要求和标准建设实验教学课程,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建设实验教学的精品课程,就应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体制、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理念等方面全面创新、全面突破,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全面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上一篇:艺术类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的行动研究 下一篇:浅淡中学图书馆的藏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