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22:32:04

实验教学法论文

实验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它对于教学的成败,学生智力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由于物理实验室数量有限、教师数量不足,每学期要承担的大学实验物理课程的任务繁重,因此在安排实验物理课程的先后顺序时,无法遵从实验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要求,也无法按照理论授课的先后顺序科学安排实验,并且由于条件限制,所有的实验不分难易程度均为三个学时。这样对于复杂的实验而言,学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使用并完成实验。导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讲授的内容过多过细,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操作方法等都面面俱到。教师讲授灌输的成分较多,对学生启发、引导的内容较少。学生基本是按照教师的讲授或实验讲义要求进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学生遇到问题不认真思考就找人代劳,甚至不好好预习也能将实验完成,应付实验的学生不在少数。这种教学方法陈旧、呆板,实验操作过程简单化和程式化,把有趣且生动的实验物理变成了枯燥的技术训练,不利于学生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陈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理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实验方法、新的实验设备、以及新的科学分支都在不断涌现,物理学时刻都在推陈出新。但是,大多数大学实验物理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实验教学与当今高新科技联系很少,不能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并且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很少,每一个实验项目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表格以及数据处理方法都写的十分清楚,学生课前只须按照书本将上述内容罗列在实验报告上,预习即可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可以按照公式计算完成,轻松地就可以完成一个实验项目。完成实验报告也是处于机械被动的消极状态,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成绩考核标准偏低。大多数理工科大学实验物理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是以平时的实验报告作为学生成绩评定依据,根据学生的预习、实验操作过程、数据处理等综合评定一个实验项目,一学期所有实验项目的综合评定即为该学生的实验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弊端很大,学生只要写好实验报告或考好试卷,就能得到很好的成绩。成绩测评是教学手段,目的在于正确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实际水平。由于学生的实验报告单抄袭现象严重,报告雷同,学生实际情况难以如实反映。学生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实验报告和书本上,而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会导致学生产生懈怠心理,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解决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法存在问题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了提高大学实验物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法提出一些思路和解决方法。

(一)教学方法改革。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各地高校在实验物理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例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等,这些改革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实验素质和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改革大学实验物理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学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对大学实验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创造条件提升对大学实验物理的兴趣。大学实验物理竞赛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大学实验物理学科竞赛是在接受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方法、技能的基础上,以大学实验物理学科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的、协作的沟通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大学实验物理学科竞赛涉及对已有知识的综合和扩展,强调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创造性及创新性。大学实验物理学科竞赛是联系课程教学与实践创新的重要纽带,是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及有效方法。同时大学实验物理学科竞赛也是工科院校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教学内容改革。要从实验项目上进行基本改革,不能按照以往的基本、验证、综合、设计性实验进行简单的划分,要真正做到按照“增加层次、更新内容、开放实验、因材施教”的思路进行实验内容体系改革。1.预备性实验。面向独立学院理工科各专业的基础实验课,它主要包括测量误差、有效数字和数据处理,物理学各分支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常用仪器的物理原理等,使学生基本掌握实验物理中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进行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调整和基本操作技术,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2.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一些典型的和近代相关验证性实验项目,而那些太过陈旧的,没多大现实意义的项目要舍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验知识与技能、锻炼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塌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创新设计实验。建立基础的实验平台,不设具体实验项目,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建相关的实验项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教授基本原理这块内容,项目的选择及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选取,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研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设计相关的实验项目,教师只负责提供仪器和检验实验项目的可行性。有了前三个层次实验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思路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大实验难度,让学生自行查资料并设计相关的实验内容,它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大胆设计与创新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

(三)考核方式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法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相关专业实践课的开展。合理地评定实验成绩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也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办法是至关重要的。健全的实验考核方法是提高实验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验考核,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本门课程实验内容掌握的程度,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有效依据。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从考核方式上应包括实验态度、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及探索创新精神等,可以通过理论考核、实验操作、实验论文、交流心得体会,也可以几种方式组合进行等,每次评定成绩时都应该制定详尽的方案和评定细则,还应该结合平时成绩以及在成绩考核中加入一些加分环节。对每一节实验课的考查,都要从预习-课堂-课后等几方面有一套的考核方法,使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地学习。还可以把提出创新思想和作品的学生纳入期末加分对象,课外自主科研活动的产出也可申请加分,如此一来,学生就更有动力去参与课外自主科研活动了,更是一种激励措施。

三、结语

物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基础性学科,而实验物理又是物理规律研究的基础。实验既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又是课堂理论技术的继续、补充和深化,是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手段。实验物理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有政策、财力的支持,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教师的投入。只有坚持改革,才能建立起面向新世纪的实验体系,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只有建立改革的实验新体系,才能使实验教学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后备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高等教育在经济时代中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实验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管理学是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学科,是一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断发展更新的学科。其主要特点就是研究人类的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既跨社会科学又属人文学科。从研究对象来看,它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来获取对管理现象一般发展规律思考的,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在管理学中,研究对象的人分为两类,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有着各自的价值观念、主观偏好和情感,都是有思想的人,个性化的人。这对管理学的研究带来了两个难题。其一管理者的形象思维和管理情境使得逻辑思维和理性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二管理活动的发生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的,这使得管理理论和方法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同时也说明了管理研究具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此外,管理学的发展必须兼顾科学与人文的共同特质,既探求人类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又重视对人这一关键要素的关注,从而建立起独特的理论体系。

2.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定位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

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在现代各行各业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管理学属于公共专业课程,一般都是在大一年级开设。而大一学生刚刚经历从高中的学习方法到大学的过度,不管从心理上还是思想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过程。在没有很好地掌握大学的学习模式的前提下,对管理学课程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管理学的特点决定了越是具有成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思路才更能胜任该课程的理解。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是单纯的知识点掌握。而且,大多数同学在主观上认为管理和自身现状的差距太大,甚至认为学管理将来就是要从事管理者的工作的,这对很多同学来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如果只是将管理学定位在学了以后就是要做管理者的,那就大错特错了。管理是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遵行的规范和方法。而大一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和感悟到管理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学习上没有动力,学习效果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2教学方法偏重理论,缺乏特色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授。虽然现在有了一定的改进,但由于任课教师大多缺乏管理经验和实践,难免存在照本宣科之嫌。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只能偏重理论内容而缺乏实践指导。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的同时无法激发其对管理的兴趣,不仅教师认为讲授的过程枯燥无味,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也难以产生兴趣,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改革就是把板书换成多媒体的应用,显然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现代教育呼吁的是在教学内容、方式、思路的综合改变而不是流于形式。也有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但由于管理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案例的选择、分析、讨论不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再加之教师对案例教学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即使课堂增加了案例的内容,但也是含糊不清,重点不明,这样的课堂效果显然没有特色。

2.3教学实践环节设计不够合理,实践应用能力难以加强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单纯讲授理论是难以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掌握什么是管理,如何懂得去应用管理方法的。而现有的管理课程在设置上,仍然是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见多集中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到实践场所参观学习,这样流于形式的实践活动效果甚微。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针对现场处理和动手实践更是少之又少。学生没有锻炼的平台和机会,想要靠课堂掌握必须在实践中才能收获的东西显然是不现实的。

2.4理论学习相对滞后于实践,对管理学教学增加了难度

目前大多管理学教材仍以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为主。学生如果完全自学,课本是可以看明白的。但这个明白仅局限于知道,在学习中大多学生的困惑是不知道这些原理和方法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怎么运用。想要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是学习该课程最大的问题。而随着现在知识爆炸,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的到来,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很多时候不亚于教师。如果教师的讲授跟不上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步伐,就会出现教滞后于学的现象。另外,现代管理的实践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理论教学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做到与时俱进,那无疑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都是滞后于实际生活中的管理的应用的。倘若学生学的都是陈旧的理论和过时的方法,又如何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呢。

3.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法是以项目活动形式开展,针对管理学中的某一个问题,收集相应素材,将管理的实践、案例、讨论等内容形成教学指导资料,在课堂模拟管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个模拟的过程中体验各种管理角色,在亲验式的教学中学习体会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的课程有着积极的应用指导作用。不仅能做到教学相长,改变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单纯理论讲授的弊端,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整个教学场景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从传统的知识信息的单向传输到师生角色的转变,信息的多向传递,学生参与教学,成为教学的主体和主导,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也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

4.从ERP系统到情景模拟实验教学平台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5.基于ERP系统的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5.1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的设计

ERP仿真实验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实验环境。它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操作,将教室课堂讲授的理论问题,以事实、情景的形式一一展现。整个提问、思考、分析、解决的过程都由学生亲自体验,自己动手完成。将管理学教学中的问题加以设置场景,通过虚拟的手段和计算机操作平台实现对其的应用。这种引入式、引导式的学习显然更能启迪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实现了互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要实现这种教学,单纯依靠虚拟实验是不够的,实验设计的完成,要求学生同样具备对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对问题的观察思考,调研访谈、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文献的学习参考等等。

5.2教学步骤与实施

步骤一设计实验指导,提出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设计出实验指导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将学生分组。每个组围绕一个企业运作过程中的真实场景进行演练。在实施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优势,通过网络实验指导的要求和提示问题。步骤二接受任务,分析问题教师完成了任务的下达之后,学习的重心就落在了学生身上。当学生接受任务后,必然要考虑如何顺利的完成。这里需要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思考。此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对任务的接受情况,权衡学生完成的困难程度,是否需要安排专题讲座,是否需要提供不同程度的辅导提示,或者根据学生的个体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和作出的反应,有针对性地网络交流,明确问题的处理需要借助哪个专业知识。完成了这一步,接下来就是熟悉操作平台,通过软件使用和实际操作熟悉每个模块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步骤三执行任务,合作完成小组成员在设计好的虚拟市场环境下,开始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从管理者到财会、秘书、生产、营销,每个角色承担相应的分工。小组之间通过实验平台开始模拟对抗演习。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展开实际业务操作。教师同样要角色转换,如专家顾问,客户,市场监督员等等,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发出求助,进行咨询,这时,教学氛围就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实践的公平的业务平台。步骤四总结评价,信息反馈通过一轮的训练,学生大多对管理中的问题都有了亲身的体验,也思考了解决的办法。通过对问题的正确分析,果断决策,有的小组在运作过程中赢得市场,收获颇丰,有的面临较大的挑战,处于困境。教学活动后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总结评价。反思在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以自评和互评的形式,不强调成绩,重在过程的参与配合和知识的演练。通过评价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改进。以任务驱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师本身也要对学生给出合理适当的评价和建议。同时反思在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如果说之间的步骤注重的是实操,那这个环节更多的是思维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缜密的思考,善于总结,客观地评价,这在管理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6.结语

知识的传承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借助软件和网络平台再现管理中的真实场景。通过信息传输实现对教学的组织管理、教师的引导咨询、学生的讨论协作,从课堂讲授变成个体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无疑是一种进步。网络平台可以实现理论讲授无法达到的高效、灵活、有效控制,又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实践、创新、合作,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所要求的对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验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1改革现行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现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法”课,都习惯于循环式分组实验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大部分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或实验组合。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下列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实验时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实验的研究性较弱,仅停留在能做好实验的层次上,二是实验量小,难度不大;其次,与中学物理教材的结合不够,许多学生实验前不知道该实验在中学物理教材中的位置和实验安排的意图;第三,实验内容的范围较窄,仅以物理实验为主,第二课堂、实验室管理等内容很少。

(2)师专学生的特点。师专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由于实验教学条件较差,因此来到师专的学生不可能深刻认识到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矗而且从师范专科学校的学制看,一般仅二至三年,能用于本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要使师专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能力显著提高,无疑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改变高师学生对实验教学的传统认识是完全必要的。

(3)重新认识课程的教学目标。长期以来,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五十年代的大纲中称为“中学物理实验及实验技术”,主要任务似乎是练技术,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联系不密切;八十年代改为“中学物理实验研究”,突出了“研究”,但是研究什么?研究方法如何?大纲中一直不够明确;八十年代末,又改为“中学物理实验研究及实验技术”,要求两者协调发展,但有效指导仍显得不足。

我们认为,实验研究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实验操作问题,另一方面是研究实验教学问题。进行物理实验技能训练包括: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完成实验报告的技能、改进实验方法和自制教具与学具的技能。而实验教学方面的素质包括:能根据教学要求,确定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形式;在演示实验中能配合课堂讲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在学生分组实验的预习、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环节上,进行恰当的组织引导工作,善于对学生进实验技能训练;能组织好边教边实验的教学活动;能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为提高教学质量,能设计、改进某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显然,要全面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打破从普通物理实验沿袭过来的实验模式。

2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分成五个阶段:物理实验教学理论、基本仪器的使用、基础实验的讲解与操作、难点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教学实验的改进与自制教具。

(1)物理实验教学理论。可采用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初步规范、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方法、误差理论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通过演示和讲授,转变学生轻视实验教学的思想,初步理解中学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教学研究方法,同时通过“多看一点”、“多听一点”,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2)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室可展出三种类型的仪器:一是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中的通用仪器,如各种电源、变阻器、电表和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仪器等;二是物理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如万用表、测电笔、气压计、湿度计等;三是常用的检修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可采用开放实验室的方法,让学生在一周内通过观察、操作、简单使用实验仪器完成表格式实验报告,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调节要领,使之在后续实验和今后教学岗位上能拿来就用。

(3)基础实验的讲解与操作。实验室展出初中物理中的基本实验,如气、液、固体惯性的演示,滚动与滑动摩擦的比较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展出实验的操作,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可依据实验内容而确定重点,如有的实验要求认清教学内容的作用,有的实验要求回答实验技能训练的作用,有的实验要求设计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程序;并用抽签的方式,抽取一部分实验,进行教案的编写讲练。学生通过这一轮实验,基本上已把初中物理教材浏览一遍,并对部分实验进行教学设计,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能力很有帮助。

(4)难点实验的教学与研究。这部分教学内容可采用分组教学方式,精选初中物理中的几个难点实验,如静电系列实验、萘的熔解实验、光学组合实验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研究,写成小论文式的实验报告。对实验报告的要求是:着重研究实验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保证课堂演示的成功;探讨实验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上述要求可根据实验内容侧重研讨一两个方面。

(5)教学实验的改进及自制教具。要求学生预先提出初步方案,经教师认可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熟悉几项实验技术,如典型材料的加工技术、基本物理量的传感技术和放大技术、部分材料的胶接技术等;其次要学会搜集资料,制定实验方案;第三,要求掌握改进实验和制作教具的技术,最后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交流。

3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1)学生的思想观点得到了转变。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用了开放实验室的方法,实验报告的要求又密切联系了中学物理教材,因而吸引了学生的课后投入;通过实验研究、实验改进以及教具制作,激发了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研究的兴趣。

(2)形成了能力培养体系。新教学模式中的几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了能力培养,如第二阶段侧重于观察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侧重于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第四阶段侧重于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第五阶段则进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可以看出,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形成了梯级,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由低起点到高要求,层层深化,学生通过“多听一点、多看一点、多练一点、多创造一点”的活动,实验教学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当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应具有连续性,各教学阶段间也就必然有相互包容,如第二阶段对仪器的调整与使用也就是操作能力训练的一部分。

(3)扩展了教学内容。首先,增加了实验总量,所有的初中物理实验,学生都可能接触到一次,这对师专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扩大了实验范围,包含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基本仪器的使用中,包含了教学仪器、实验室管理中用到的测试仪器、设备检修仪器;第三,增加了技能训练机会,开放实验室后,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使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在课程开设过程中,每位学生至少有两次讲练机会。

实验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科研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71-03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教学活动,也是学生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的必要学习环节。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应用型学科,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农林高校的专业教学与创新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值得我们深思,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现状

虽然植物生理学具有实验性较强的特点,但是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模式单一、实验技术落后等问题,表现为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布置进行一些验证性的机械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扮演被动的“操作工”角色,而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较少,缺乏对学生的科研思维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导致其与植物生理学的学科发展相脱节,实验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高。目前,国内已有部分高校相继开展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陈颖等通过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自编教材、教学大纲的改写,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设立和实施,初步建立了具有林业院校特色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体系。谢国生等对农科类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考评体系进行了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教学效果。尽管如此,高校现行开设的大部分植物生理学教学实验,仍然远远滞后于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均未能在教学实验中充分体现,极大限制了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研究前沿技术的了解。因此,如何优化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有效提高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教学质量,是当前植物生理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博士共同创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教学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项目”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新方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科研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教学过程。项目教学法近年来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部分专业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在包括农林高校的本科院校高等教育教学中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尤其对于该方法在专业实验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尚未见报道。由此可见,实施项目教学法将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不仅要求我们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还必须实现传统教学体系的彻底变革。因此,在农林高校专业实验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是一个创新的尝试,通过项目教学过程将“教师布置,学生被动操作”的传统体系变革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究”的新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合作精神,旨在为我国农林高校的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四、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笔者针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基于项目教学法构建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变为设计性项目研究,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设计方案制订项目实施交流讨论完善总结论文撰写”的整个项目教学过程,并将传统实验方法和现代仪器测定方法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深刻地了解实验原理,又能接触到先进的分析仪器。每个项目的方案设计、准备工作、具体实施、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都由各实验小组独立完成,教师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只给予适当的指导,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项目设计。以西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为例,将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四个验证性实验改变为四个设计性项目,构建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新体系,见表1所示。

2.方案制订。将学生按照自由组合方式分为4~6个实验小组(5~8人/组),每组根据兴趣爱好分别确定四个项目的研究选题和研究内容,由教师教会学生使用CNKI、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或通过植物生理学研究相关的代表性学术期刊《Plant Physiology》、《Physiologia Plantarum》、《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植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网站,由每个小组独立检索查阅国内外重要文献,归纳汇总资料,制订四个项目的研究方案,然后由教师审阅并提出修改补充意见。

3.项目实施。根据制订的项目研究方案,每个实验小组独立完成四个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在此期间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由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实验研究材料可以选择校园常见的植物,比如滇润楠、香樟、爬山虎、油麻藤、三叶草等,也可结合指导教师科研项目中的研究材料加以利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器皿准备、仪器调试、材料预处理、试剂配制、形态/生理指标的观察测定、数据整理、结果分析等一系列环节均由小组成员协调完成。此外,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定向研究同一植物对不同处理的响应,或者比较不同植物在相同处理下的差异,然后横向对比各自研究结果,统筹分析讨论。

4.交流讨论。待项目完成后,由各实验小组组长汇报项目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共同讨论。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相互质疑,帮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相互取长补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探讨,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多样性。

5.完善总结。学生汇报完毕,教师主要针对项目的设计方案、完成质量、创新性和应用性等方面进行点评、完善和全面总结,并及时记录归档应用项目教学法在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和需要改进之处。

6.论文撰写。在学期规定时间内,每个实验小组按照科技论文写作的标准格式,独立撰写科研论文,然后交给教师批阅。教师对论文的写作进行评价指导,对于内容新颖、写作规范的论文,教师进行重点修改完善,并推荐学生积极向专业学术期刊投稿发表。

五、实验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通过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具体表现为:①提高了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兴趣热情,以及主动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积极性;②增强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⑤加强了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总之,学生通过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得到了良好的科研思维训练,显著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所在课程组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编写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摒弃了一些技术陈旧的实验,增加了应用先进仪器设备的实验,并注重对同一种实验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加以比较,实验设计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研究性、实用性,适合农林高校农学、林学、资环、生技等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使用。今后,关于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仍需深入研究,我们将继续坚持“基础与前沿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实验项目的优化、先进仪器和技术的引入等方面不断探索,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惠娜,范玉琴,许良政,杨期和.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植物生理学实践教学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52-11353.

[2]陆长梅,常福辰,沙莎,李建宏,陈崇顺,陈国祥.如何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上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2013,30(1):67-70.

[3]张立新,胡景江,麻鹏达,赵军,史永敏.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多元化互动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30-132,146.

[4]陈颖,汪南阳,谢寅峰,施大伟,何开跃,徐彩平,胡菲.林业院校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817-3819.

[5]谢国生,王学奎,崔克辉,蔡明历,徐玖伟.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8):134-136.

[6]穆丹,吴甘霖,吴彦,丁元春.项目教学法在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3):159-160.

[7]石永春,刘卫群,郭宏祥,薛瑞丽.项目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试运用及效果[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8):108-109.

实验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实验研究能力;实验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64-04

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是学生走上中学教学岗位之前的一门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和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是要培养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做一名合格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其核心就是培养他们的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对化学教师的要求。而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的现状,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陈旧,难度偏低;实验方法呆板,多数是师范生在中学时已做过,没有新鲜感、时代感[1];实验教学模式也较死板,课前预习、课堂操作、课后报告的各环节以教材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跟随教师和教材,这种模仿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师范学生的实验教学技能也得不到训练等。因此导致本课程不受学生的重视,教学的目标和定位难以达成。针对以上几点主要问题,我校对化学专业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①优化实验的内容,开设设计性实验;②创新实验运行模式,实施“课内实验,课外研究”的开放实验的运行模式;③丰富实验的教学方法,辅助以互动式教学方法;走出了一条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的新路子,在培养学生实验教学、实验研究、设计和创新能力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进行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理论依据,选择实验仪器,确立观察内容,设想实验结果,实现实验过程。通过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及一定的研究组织能力[2,3]。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双向式的自学—质疑—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收”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而在互动式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角色进行互换,即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改为“学生讲,老师与学生共听,教师作指正、补充和总结”的教学形式。

一、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的预备

与传统的教学法一样,互动式教学方法必须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对于指导教师来讲要预备的是:应精心组织设计性实验的内容,给每个设计性实验设置难易适度的问题导向并对结果进行预计和评估;明确授课方式和流程,有计划的安排好实验教学时间等;准备好软件和硬件,使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顺利运行实施。对学生来讲要预备的是:要认真研读设计性实验内容,对选题进行全方面的深入研究,明确设计性实验的问题导向及要求和目标,充分做好实验研究的一切准备工作,并做好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授课”内容的组织。

1.设计性实验选题及问题导向设置。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设计性实验内容的选择即选题是成功的关键。设计性实验应含有科学研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操作性,所涉及的方法、仪器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或有所了解的。它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并能促进更高实验能力的培养;②是能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联系学生未来教学实践的内容;③能结合最新的实验研究成果的,对实验内容起到改进、优化和创新的作用。我们以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开展以改进研究为主题的设计性实验。这些选题一般由老师筛选,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学习的体会或兴趣自己提出。选题所关联的问题导向涉及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设计不够合理、可行性差、成功率低;或一些课堂实验耗时太长;或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和容易出现异常;或不够环保可靠等。设计实验改进研究的内容可以是:实验条件、装置的探究;实验步骤、方案的探究;实验产物的探究;实验异常现象、失败原因的探究;实验绿色化、趣味性的探究;生活化实验、现代化实验的探究等[5]。按一个实验教学组20位学生计一般要准备收集20多个选题及关联的问题导向,保证每个学生一个选题不重复。例如:①“氯气的制取与性质改进实验的设计探究”选题,问题导向:制备中氯气逃逸,造成环境污染;性质实验中装置麻烦,步骤多,不能同时进行,浪费课堂时间。②“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的改进设计”选题,问题导向:亚铁离子易被氧化;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所产生的污染;实验设备和装置影响收率和产物质量。③“二氧化碳使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的演示实验的改进设计”选题,问题导向:现象不明显或实验易失败等。在具体教学安排中,这些问题导向可由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

2.实验研究条件和互动式教学条件的完善。一方面,由于设计性实验的科学研究性质,使得完成设计性实验周期较长,实验的运行模式采用“课内实验,课外研究”,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独立的设计性实验研究场所并开放充裕的时间随时满足学生自主研究需要;相应地实验室还必须提供设计性实验研究必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或仪器设备改造的材料,因此我们还要完善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另在教学条件方面,要合理组织安排该课程课内实验的教学的流程,以便实施互动式教学法;在硬件方面配备和完善了计算机、摄像机、播放器,投影仪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研究过程,实验结果等进行文字、影像和声音记录,并在互动式教学中应用和展示这些生动直观的材料,以供大家观摩和讨论。

二、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运行安排和指导教师的作用

1.选题、明确实验问题导向——互动式教学法的嵌入。所有选题经过教师的精心筛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选择;每位学生选定设计性实验选题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研究现有实验存在的问题明确该设计性实验选题的问题导向,从而明确该设计研究改进的方向。在这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存在的待设计研究解决的问题。

2.查阅和收集文献和资料。学生确定自己的选题后,在课余时间,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教材图书信息、期刊信息、互联网信息和学校的电子期刊等查阅和收集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加工。这环节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和资料方法、工具,并帮助学生对文献和资料进行评价等。

3.确定设计实验方案——互动式教学法的展开。通过对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学生提出初步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开设一次实验方案的大讨论课,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走上讲台。学生上讲台陈述各自实验的初步方案,阐述实验方案制定的根据、可行性,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应用的前景等。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方案讨论,对各步骤和环节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或给予补充;教师及时对学生遗漏或讲错的问题进行补充和纠正,去伪存真,集思广益,吸收有益的建议,使实验方案朝着可靠、简明、科学的方向进行,最终确定最佳实验方案。通过这样一个实验方案的提出—讨论—确定的过程,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地互动局面。

4.实验研究准备。为了不占用实验课堂时间,学生需在课外完成各自设计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试剂的配制、设备的调试使用、仪器的改造加工等,同时让学生了解学习实验室工作基本流程,也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在这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是给予必要的协助,特别是在仪器的改造加工方面,提供学生所需的试剂药品和仪器设备等。

5.实验研究探索和创新。实验准备工作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查批准后,在课外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设计性实验的探索研究并进行摄像记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调整方案、或改变方法,经过反复实验摸索改进突破,使实验过程成熟并可重复再现,实现实验设计研究的目的。实验研究活动实实在在展开,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思考和尝试,最后使学生创造性地完成设计性实验。

6.实验成果汇报和交流——互动式教学法的深入。自主选题的设计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的组成,分配有计划教学课时,我们将这部分课时分解到常规实验教学课中,即在每次常规实验教学课前增加一节设计实验汇报展示交流课,每次安排2~3位学生上讲台将各自设计改进的实验进行演示并配合讲解,以“教师”身份给任课教师及其他同学“授课”,将实验研究过程中的发现、创新和收获与大家共享。其他20来位同学,对其教学过程和实验研究进行评价,指出不足,给出中肯建议。经过这样一个环节,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相当明显,获益颇丰。在这过程中指导教师及时总结和评价设计性实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技巧进行指导等。这是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达到最终目标的升华阶段。

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流程示意图如下:

三、效果和积极作用

通过几年的具体教学实践,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1.拓展课程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中的一个实验项目,它包含有20个具体的选题,通过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特别是在实验成果的汇报教学这一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了更多的实验内容,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广度;另外,学生在实验方案讨论和实验汇报的展示和交流中学会举一反三,活跃思维。学生对一个实验的理解不再是平视的,而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学生收益颇丰,增加了教学的深度。

2.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使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正如上面我们提到,设计性实验的研究过程实际上是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过程。首先是资料的查找、分析、加工、整理,确定实验研究改进思路,然后制定实验研究的方案;再到着手准备、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经过反复探讨和试验,一点一点地改进突破,最终接近目标,从而寓学生的研究和创造能力培养于全部的教学过程中。从2009年实施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以来,每年均有部分学生通过设计性实验研究发表相关论文,迄今已10余篇。

3.“讲”与“做”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做”不“讲”,当走上讲台时只会“做”不会“讲”,或者“讲”和“做”脱节,还有在师范学生的教育实习中,不少学生对演示实验的教学感到棘手。互动式教学法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训练平台,在设计实验汇报展示交流课中,学生将各自的实验进行演示并配合讲解。在这过程中,学生训练自己用标准的普通话、科学的化学用语、清晰的逻辑思维进行“授课”,做到目的明确、要求具体、现象鲜明、装置简单、操作规范、面向学生、掌握时间、确保安全、启发思维等实验教学的各大要素,使自身的实验教学技能得到切实地训练和提高[6]。因此互动式教学法也是学生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有力支撑。学生普遍反映,通过互动式教学法的训练,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明显感到上手快,上讲台有自信,教态也较自然和老练。无论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组织以及授课技巧都有明显地提高。

4.促进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设计性实验的内容的广泛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钻研学习业务能力,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设计性实验的实践性特点,要指导每个学生完成设计实验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很强的应变能力,以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去探索更多的实验。因此通过对研究型设计性实验的指导,教师自身素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反映通过这一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不仅大大开拓了他们的思路,激发了他们对实验课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和提高了实验技能,并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实验研究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实验研究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同时使学生的实验教学技能也能得到切实的训练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熊言林,魏先文.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0,31(09):50-52.

[2]张晓晖,杜学东.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8,(29):520.

[3]李立军,兰辉.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02):107-109.

[4]尹传奇,黄齐茂.有机化学实验互动式教学法探索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2-334.

[5]熊言林,魏先文,朱昌青.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化学教育,2011,32(04):46-48.

[6]陈迪妹,程亚倩.高师化学专业“开放实验教学”的实践[J].教育评论,2009,(01):96-98.

[7]赵建芬,韦寿莲.设计性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江教育论丛,2007,(04):57-59.

实验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字】网络新闻实务;实验教学法;文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42―03

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一门学科的方式方法,它不仅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与思维方式,而且也影响着学习者对这门学科的喜好及对该课程的理解与掌握[1]。好的教学法往往可以激发刚涉足一门课程的学习者的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认识的需要即学习的内驱力,它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并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者在该学科领域的成绩与发展。实验教学是以实验内容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既包括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又包括了实践的理论提高,其教学模式较之理论课又具有可变的灵活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大作用。

一 网络新闻实务课程与实验教学法

网络新闻实务是一门近几年来在全国新闻学专业广泛开设的新课,其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网络新闻业务素质,该课程的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在其教学中引入实验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实验教学法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传统教学法, 教法上“讲授法”占有绝大部分的比重,这种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课堂知识的信息传递总体上呈现单向路径。这种教学法的优点在于,理论观点阐述时连贯性较强,有利于基本理论与概念的灌输,其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的建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造成学生学习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被压抑。学生缺乏实践与应用环节,所接受的刺激不能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理论及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都还是脑外之物,要使它们融入学生的头脑,从而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仅靠课堂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是不能奏效的。而实验教学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而且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使用实验教学法[2]。

其次,实验教学法是大学文科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实验教学法一直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一般认为只有理工科的学生合适采用运用实验法进行教学,并认为这是理工科教学不可缺少的。事实上,从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特点出发,对文科学生的教学也应该运用实验教学法[3]。文科与自然学科学生对知识与原理的认识规律并无二致,文科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去验证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些理论,从而加深印象,逐渐建构学生自己对所学专业理论的体系。

再则,网络新闻实务课程的自身特点也要求引入实验教学法。网络新闻实务课是一门实务课程,培养学习者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其最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正如同其他一些文科实务课程,如新闻编辑、新闻摄影、会计学等一样,网络新闻实务如果不采用实验教学法,是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同时,不断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使得采用实验手段进行教学成为可能,为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二 网络新闻实务中实验教学的应用

网络新闻实务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法,与传统新闻实务所采用的实验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为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为了加深学生对网络新闻实务相关原理的理解,加强学生网络新闻实务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以计算机、互联网及软件为辅助,把单纯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发展为课堂讲授与现代化实验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仅管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都采用实验教学法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具体应用上又存在很大不同。从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考察,实验对象都为自然世界客观存在之物,因为它们相对稳定,便于在一定的条件的控制下重复进行,不断得到验证。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则不同,其对象处在不断的变化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社会的内容、历史的内容、环境的内容、人的内容无法重复实验,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实验教学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和灵活性,教师与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自主能动性较高。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实验教学法可与案例分析法以及模拟教学法结合使用,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实验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的综合使用

案例教学法是文科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实践等功能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好处是,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发展了他们利用现有的理论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如果学生掌握了分析能力,学生就不用死记硬背一些原理和规则,在分析事例的过程中就可以基本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案例进行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的过程,是有意义的问题求解过程。专业本身的特征是决定能否使用案例法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4]。

在网络新闻实务教学中,实验教学与案例分析通常被结合在一起来使用。例如教师将某一篇网络新闻、或某一网络新闻专题或某一新闻网站等作为研究目标,老师在实验之前,讲授原理,其后,学生们对目标对象进行观察、体验,对其进行分析,最后,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教师则进行案例的点评和系统的总结。

案例的精心选择和准备,是实施成功案例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收集案例时,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具备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5]。该课实验教学所选择的案例都真实存在于互联网,是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代表性的客观问题的呈现,并动态更换案例库,能及时反映网络新闻发展的前沿问题。

由于网站及网页是动态的,具有复杂的网状结构,多媒体的表现形态以及丰富的交互手段,如果仅仅是截取网站或网页在某一时间点的静止片断作为案例,那么这样的案例是不完整的,这样的案例教学无疑也是失败的。因此,这门课的案例分析教学一定要在真实的互联网环境中进行。学生不仅仅要进对案例进行观察与分析,还要完成点击超链接、发表评论、使用聊天室等过程,才能深入了解某一则新闻,或某一网页、网站,从而完成案例分析。

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范围大小和时间长短。如果案例太难,那么学生不太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形成双向路径;如果案例太容易,那么又不具备挑战性,也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难易程度、范围大小和时间长短的选择与把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采取适中的尺度,就能把握较为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成功的案例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从“教”与“学”中真正获得活的知识,并有助于顺利完成自身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建构。在网络新闻实务的实验案例教学中,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将理论与知识融入案例,以更为形象生动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并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与路径。学生能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在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2 实验教学法与模拟教学的综合使用

所谓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充当各种角色,根据所提供的背景资料,进行模拟性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为了搭建网络新闻实务教学模拟实验平台,要对已有的传统文科实验室进行升级。新的文科实验室要能够结合文科各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教学内容及特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设备和教学手段,对信息进行系统分析,构造虚拟环境,进行仿真、模拟,解决现代人文科学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社会问题[6]。

具体来讲,在网络新闻实务模拟实验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网站平台,让学生在实验室熟悉有关网络新闻采、写、编、评的全部流程,并掌握基本技巧与方法。网络新闻实务课程开展模拟性实验教学,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设施条件,第一,计算机实验室,这些计算机构成一个内部局域网,并与互联网联接,这是硬件上的要求;第二,除了通常我们使用的系统操作平台之外,每台计算机还需要按装适合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CMS),这是在软件上的要求。

模拟实验所具的新闻网站内容管理系统要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内容采编管、内容管理、网站结构管理、网页模板管理、系统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等功能。如果依靠学院自身的师资力量来开发实验系统,可能会存在以下二个问题,其一,开发周期长,花费较高人力物力;其二,开发出的系统可能无法满足以实验教学对CMS的要求。我们的实验教学需要成熟的产品级解决方案,并且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无需进行第二次开发和烦琐的后期技术支持。国内软件公司已推出不少CMS解决方案,其中如风讯Foosun CMS,动易CMS,CWC新闻系统等都可以作为选择的对象。

在实验教学进行前期,我们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四至五人组成。模拟实验的目标设定为新闻网站,由小组成员来确定新闻网站的风格、定位受众,分配工作,设计栏目,策划报道等,学生的在小组内部的角色可以进行轮换,以体验不同的业务流程。在课程中期,学生即可以开始模拟实验,一直持续到课程结束,与课堂讲授穿行。网络新闻的采、写、编、评,各个环节以及CSM系统操作,同学们都能在这个模拟网站上实践,最终实验成课为新闻网站和实验报告。

模拟平台具有仿真性特点,真实再现新闻网站的具体业务运作情境。学生们不仅在课上可以使用该平台,在课下,通过管理员授权,依然可以对模拟新闻网站进行全时性操作。以教学、学习和交流为目的,学生的实验网站可以挂在学院的主页中,供大家浏览。

通过模拟实践教学,能使学生在小组集体活动中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协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各方面专业知识进行决策分析,巩固了所学理论,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模拟实验教学的实验成果就是一个小型新闻网站并,通过过网页访问量统计工具, 新闻跟贴,BBS评论等,我们可以观察到某则新闻或是某个栏目的到访率以及受欢迎程度。这种来自于受众的评价非常重要,在模拟教学实验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根据受众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传播技巧,完善自己的模拟网站,与受众的交流与互动与真实新闻网站完全一样。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调整前后传播效果的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并加强技巧与方法的使用。

三 结束语

网络新闻实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旨在通过对原理与技巧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掌握网络新闻采、写、编、评的技巧,加深对网络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其中,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网络新闻实务实验教学过程并非单独使用的,往往与其实教学方法综合使用,贯穿于课堂内外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始终贯穿以学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网络新闻实务的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法不仅仅适用于自然科学的教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中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还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对实验教学不断加以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慧景等.经济学实验教学法改革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58.

[2] 段鹏飞.论经济学的课堂实验教学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6:76.

[3] 徐杰舜.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332.

[4] 王华.利用案例进行新闻教学初探[J].新闻界,1999,3:119.

[5] 聂良佐.增强大学生知识与能力建构的案例实验教学法研究――以岩土工程实验教学为例[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1:110.

实验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综合化学实验;项目教学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76-02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培养化工人才的必需环节,实验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特殊且重要。传统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以物质性质或某一理论的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综合性、应用性,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1]。综合化学实验是把基础化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方法加以归纳、分析、渗透的一种实验形式,专业覆盖面广,实践性和综合性强。对于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高专而言,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首要目标。探索综合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及实验内容,对推进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毕业生论文(设计)是学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环节,笔者在多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很扎实,基础操作技能也很娴熟,但在毕业论文(设计)阶段遇到综合性、研究性问题时仍不懂从何处入手,综合应用实验技能的能力差。长期以来,化学实验课被看作理论课的附属品,考核要求比理论课程低,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实验内容主要为验证性实验,低年级阶段做基础实验,高年级做专门实验,学生在实验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现代化学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已经发展到了掌握将基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应用的人才[2]。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存在必须要被突破。

综合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的有力手段。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课程学习中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拓宽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促进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更加科学完善。

二、项目教学法在《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实验教学方式是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项目教学法(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要求教师根据各学期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适时安排实验教学计划,制定和设计项目课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加以实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教学过程中体现了项目教学法的鲜明特征:①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②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③以“任务”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学习目标;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估构成了项目教学法的四要素。项目教学法的四要素,每个步骤在教学目标、能力培养、工作方法和完成时间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不再针对一个具体的知识内容来组织教学,而是针对一个项目课题设计教学方案,知识点的灌输传授不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对学生学习行动的引导、辅导、协助、监督成为教师的工作重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取”。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书本、教师、互联网等途径主动寻找信息,按照方案实施。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入相关领域的知识,扩展学生视野,例如引导学生思考经营、技术、环保及售后服务的诸多因素,使学生在获得完备知识的同时具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三、项目教学法在《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示例

下面以黄酮类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为例,说明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具体步骤。

1.项目设计背景。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3]。广西桂林在天然产物提取领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关企业众多,目前桂林辖区出口植物提取物生产企业有3家,其中有国内植物提取行业领军企业、国内植物提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桂林辖区出口的植物提取物产品以罗汉果为主,另有很多其他植物的提取物,如红景天、枸杞、葡萄籽、石榴等。该项目以此为背景设计了这样的项目情境:某植物提取企业计划开发广西甜茶,从广西甜茶中提取分离具有抗氧化性的物质。围绕这一目标而产生的相关工作包括:查阅现有文献确定广西甜茶含有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确定目标分离产物在甜茶各位的分布情况以确定采集部位、确定提取分离路线并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含量测定、确定中式方案、在中式车间进行试验、撰写实验报告。

2.项目教学组织。项目教学组织是项目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4]。项目教学是以小组协同工作完成项目计划,实验小组是主要的组织形式。为确保项目活动的开展和形成成员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组,在学生自我分组的前提下,教师要发挥协调作用,对组员进行微调,将不同能力、不用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便于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例如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局部微调,平均分成5个小组,实验中他们的实验对象将分别是甜茶的根、茎、叶、花、果。

3.项目教学任务。在分组完成后,分组进行讨论,明确小组的具体工作任务,小组组织填写由教师发给每个小组的项目任务书。对文献收集整理、实验路线方案设计、实验试剂药品的准备、分析测试的协调与操作等工作进行分工协作。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独立开展实验,自己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树立了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信心。

4.项目教学的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一环是项目教学的实施。在项目教学实施中,各小组围绕着项目任务自主地开展活动,在角色分配、文献收集整理、实验路线方案设计、实验试剂药品的准备、分析测试的协调与操作等工作上进行分工协作,除了各司其职外,更多的是集体讨论、协同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进行全程指导,掌握进展情况,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并且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提前做好提供相应资源的准备,比如实验原材料的准备应在项目布置前准备好,在对开放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中式车间、网络资源等的使用上给予支持和协调。

5.项目教学的评估。项目教学是对项目任务完成的总结,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验,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衡量。成绩考核应是学生自我评价应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完成项目任务进行自评,接着是组内互评,再组间互评,最后由相关专业的专职教师评估。在此环节中,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对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点应给予肯定,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改进。

四、结语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题组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使用项目教学法使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锻炼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统筹管理的能力,这是真正适用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方法。如何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需要课题组继续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倪聪奇.浅谈项目化教学在三维动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4,(08):118-120.

[2]郑榕.小议项目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4,(03):40-41

[3]周璐珊,张文雄.化学类本科综合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通报,2012,75(3):279-283.

实验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果树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40-01

塔里木大学正处在教学转型时期,而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学院。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围绕果树栽培学课程特点,改变实践教学传统的惯性和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开展“课题教学法”的果树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对提高学生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高等院校园艺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果树栽培学的课程实验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程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塔里木大学园艺专业果树栽培学课程在大学三年级第2学期与大学四年级第1学期分2个学期开设,与果树的整个年生长发育季节相适应。根据植物科学学院园艺试验站果树种类和栽培形式,调整组合果树栽培学课程实验项目,使每一个实验教学内容形成相对独立的小型“实验课题”;按照科研训练形式增加实验研究内容和观测指标,使整个实验课题内容更加丰富完善。采取“课题教学法”的方式,按照科研训练的模式,明确“实验课题”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实验教学实施方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帮助者角色,将室内实验与田间实验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验基本技能相结合,课程实验与科研能力锻炼相结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这样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增强了学生综合能力。

2 实验教学的设计

“课题教学法”就是通过学生完成1个小型“实验课题”,是在实验课题实施过程中实现实验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是围绕某一实验内容(实验课题),从理论知识的准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结果调查总结、实验课题报告撰写等,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研训练的形式完成的。学生通过“实验课题”的教学,实现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经历了基础科研训练。

“课题教学法”的关键是“实验课题”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课题”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适应果树生产实际、符合果树栽培学课程特点和实验教学计划要求。果树的年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其季节性、实践性很强。在果树生产的不同季节,教学上有着不同实践性(实验)教学内容,每一个实践性教学实验内容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小型“实验课题”来完成。因此,将果树栽培学中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成多个“实验课题”,实施“课题教学法”。通过调整组合将整个果树栽培学实验课构成10个小型课题。例如:将主要落叶果树树种识别和主要果树品种识别,合并成“主要果树资源调查”;将主要果树开花结果习性观察与枝芽特性观察,组合成“主要果树枝芽生长与开花结果习性的调查研究”;将果树果实结构观察与果树果实品质测定结合,形成“仁果类(核果类)主要果树品种果实品质性状比较”等。

3 “实验课题”教学的具体实施

3.1 下达“实验课题”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就是每一个小型“实验课题”。下达任务就是明确实验课题目标、内容和要求。

3.2 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

拟定实验初步方案,是实施“实验课题”的基础。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充实相关理论知识和每个实验课题相关的研究进展,了解研究的方法,明确实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讨论,根据学校试验站和生产果园的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方案及调查方法、指标和时间安排。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通过教师引导、点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

3.3 实验课题的实施

实施是“课题教学”的核心部分。在实施之前教师对实验材料进行选择,对实验指标调查的方法进行示范,统一实验方法和标准,减少实验的误差,然后让学生按已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施[3]。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对学生不规范、不正确的操作要予以纠正。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新的疑点、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对这些问题可以适当的调整实验方案并进行探讨,必将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3.4 实验结果整理分析

实验结果整理分析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是“实验课题”实施效果好坏的衡量标准。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形式对自己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表格或绘图,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文献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5 实验课题总结报告撰写

实验课题总结报告的撰写是实施“实验课题”重要环节。很多时候学生只注重实验过程,对实验报告的撰写缺乏足够的重视。然而,实验课题报告的撰写既是对实验课题完成过程的总结,使学生了解总结报告撰写的格式、要求,又可检查学生完成实验情况,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课题总结报告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进行撰写,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小结与讨论、参考文献等。这些锻炼了学生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6 总结

在“实验课题”教学中,教师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但教师自始至终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实验实施中,基本掌握整个“实验课题”实施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结束实验课题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行为、理论准备、动手能力、参与态度等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工作成绩,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今后做得更好[3]。同样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课题完成情况进行反思,重新审视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工作进度等内容,讨论安排是否得当,实验方法是否正确可行,课题内容是否全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否能够通过理论准备得以解决。通过“实验课题”教学自己学到了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加深学生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教师对学生个人成绩评定要注意对整个课题过程进行跟踪记录,观察学生参与情况、协作精神和个人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考核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因此,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技能水平、实验完成程度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方法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让每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收获,从而使其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增强求知愿望,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以后毕业论文完成、科研能力培养、工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实验课题教学效果

在果树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实施“课题教学法”,把学生学过的理论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验课题教学中得以应用和巩固,进而掌握了每个“实验课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效果显著。培养了本科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4]。随着果树生产的日新月异,新的品种、栽培模式 、栽培技术不断出现,教师更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宽广的知识面,在教学中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出具备从事果树栽培生产管理和科研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6 参考文献

[1] 张媛,李明,张钢,等.果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3(5):75-77.

[2] 胡子有,黄海生. 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09(6):45-46.

[3] 韩德果,杨国慧,于泽源.《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5):44-46.

实验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卫生检验;实验教学;创新与实践

R115-4

引言

近年来,在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推动下,围绕着构建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对实验教学能力的认识有了质的突破,从而实验教学特别是侧重于能力培养的地位及重要性逐渐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实验教学的改革已经逐步著力于从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的完善、从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模块化与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向有利于培养个性与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向网络平台实验教学等开放性资源方向转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诸多的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1,5]。

卫生理化检验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这些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实验教学是卫检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启迪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以及开拓创造思维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实验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学内容的单一重复,教学方法未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构建新型的卫生理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值得深思。

一、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效率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面,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最有用的。泰勒分析了逻辑程序与心里程序的关系后,提出了课程组织的三个原则。(1)连续性,即直线式的陈述课程内容。(2)顺序性,强调后继的内容要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同时不断增加广度和深度。(3)整合性,要注意各门课程的横向联系,使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内容统一起来。卫生理化检验实验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其包括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和食品理化检验四大方块,主要以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基础专业课为依托,将理论延伸到实践,最后以综合设计性实验整合专业课内容整体把握。

1.扎实“准”的基础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

专业课的开展以修学专业基础课为前提,要求在基础实验上把握“准”的原则,比如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对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及重量分析要求非常严格的,从称样到操作到最后的终点判断及误差的分析计算必须非常严谨;同样的,仪器分析实验开设的分光光度法及色谱的实验等要求准确掌握仪器的使用及适用对象,为后续专业实验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把握“深”的专业实验,理论实践相联系

专业课的修学以“深”为维度展开,则以基质较简单的水质理化检验和空气理化检验为先,主要涉及不同化学物质的化学检测方法和原理,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析化学中滴定分析的应用及仪器分析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的应用。生物材料检验样品则相对于前者较复杂,且生物样品的采集及保存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此课程的重点在于生物样品的采集、保存及处理,进一步巩固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水质硬度测定,加深络合滴定实际应用的认识;重金属的检测则加强仪器光谱学的知识。最后是食品理化检验实验,食品样品繁多且基质复杂,主要包括有效营养成分和有毒有害成分两大部分,涉及大分子小分子,无机物及有机物。因此,此课程重点在于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掌握。

3.拓展“广”的设计实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则体现了整合内容的“广”度,实验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只有在面临问题时,才会认真思考,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应当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简单或困难的问题都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综上,课程侧重点的考虑,课程内容的整合是突出应用型特色,拓展专业口径,突出市场需求应充分考虑的问题。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普遍采用比较法

卫生理化检验的前处理方法繁多,涉及的样品种类千变万化,检验项目涉及面较广。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不可能让学生掌握所有的方法和项目,必须通过设置合理的实验内容尽可能以点带面,通过比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奶粉中蛋白质的测定,掌握湿消化法(酸水解法)比较海带中碘测定干灰化法;奶粉中铁测定比较原子吸收法和分光光度法等。通过一样多测的方式比较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及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让学生加深对原理、仪器及方法的认识。

2.适度采用发现法

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东西,确切的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探索和学习,去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各式各样的样品前处理过程,不墨守成规直接给出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查阅资料去积极的解决问题。比如,化妆品中美白祛斑类成分的禁限用物质测定,发现各式化妆品处理的微小差异,发现部分化妆品处理产生乳化现象并找到合理的方法避免或消除乳化。再比如,大型仪器的实际操作,学生反馈乐意去尝试,但往往大型仪器的造价昂贵,开设的多为观摩课,针对这一弊端应小组教学,先精讲后演练,去发现操作错误,从而思考改正。

3.加大异步教学法

异步教学法也称六课型教学法,是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强调教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要求形成由学习过程“8环节”,“6课型”,“6因素”构成。8环节强调上课指制定计划、课前自学、启发思维、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运用创造,6课型强调课内指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6因素指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异步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先导,由课题来组织。

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在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中,题目由实验教师集体讨论制定。在实验选材上尽量体现应用性和趣味性,实验项目灵活多变,包括课程的重难点(定性观测及定量验证)、学生的疑难问题与兴趣、教师的研究课题、社会服务与需求、学科热门问题等,具有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前2周布置给学生并提出实验的相关要求。其次,学生拿到实验项目后,4-6人组成一个实验小组,积极查阅资料,然后写出实验方案(包括原理、装置、步骤、试剂用量和含量测定)。实验步骤围绕采样、前处理(试剂及条件的选择)、检出限及灵敏度四种因素为核心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成合理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经实验指导教师审查符合要求后,采用开放性实验形式,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随时可以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完成实验后,写出小论文和实验体会,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小论文和实验体会给出相应的成绩。设计实验的开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异步教学法贯穿于实验的准备、实施和考核的各个阶段。

三、改进实验成绩评定形式,提高创新积极性

实验成绩的评定应克服传统的重理论考试,轻操作考试,重期末考试,轻平时考核以及主观性强,缺乏客观标准等缺点。改革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强化平时考核,提高成绩评定的客观性,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实验考核的内容要从以基础知识测量、基本技能测量为主转向以能力测量为主。把考核贯穿整个能力考核,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测量,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考核方法多方式并用,把笔试口试操作考试有机结合;将考核时机分散化,注重阶段性考核。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由2部分组成,其一包括预习报告、出勤率、实验态度、课堂答问、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精确度、实验原始记录及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仪器损耗情况、药品浪费情况、实验室卫生等内容,占总成绩的45%。每次实验成绩满分10分,分值分布:出勤0.5分,预习报告(课堂答问)1分,实验过程(药品浪费情况、装置、实验记录、仪器耗损、实验结果、仪器清洗、实验室卫生)5分,实验报告3.5分。其二是综合设计实验的小论文和体会文章,主要考察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数据的整理以及论文写作水平占总成绩的15%(小论文10%+体会文章5%)。

(2)实验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一般知识、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图、平时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思考题等。

(3)实验口试加操作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借鉴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考题由学生抽签而得,主要包括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各种量器的读取。。。。。。考核时每项操作对于基本操作有关的原理、规范、注意事项、影响因素等进行面试。考核时教师根据其操作的规范性和面试情况给予相应的得分。考查内容包括: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问题;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正确稳妥,指出错误之处,这样学生不易猜题,只有全面复习有关实验内容,掌握了所学知识和技能,才能考出好成绩。上述考核方法,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证了实验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结语

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需要长期探索,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不是通过某一个教学环节能彻底解决的,需要注入更多新的活力和方式,如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的开拓;需要将相近实验课程融合的师资能力;需要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机制等。21世纪人才培养,自主实验教学,C合创新是高校改革的永恒话题,任重道远,努力实现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把主动实践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3-4],推行全新卫生理化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邹学贤.我国高等卫生检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B):126-129

[2]余静,高蓉,等.构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卫生检验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2):430

[3]陈刚.面向自主创新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7(1):104-107

[4]宋国利,盖功琪,苏冬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92-93

实验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课题教学法”就是通过学生完成1个小型“实验课题”,是在实验课题实施过程中实现实验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是围绕某一实验内容(实验课题),从理论知识的准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结果调查总结、实验课题报告撰写等,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研训练的形式完成的。学生通过“实验课题”的教学,实现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经历了基础科研训练。“课题教学法”的关键是“实验课题”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课题”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适应果树生产实际、符合果树栽培学课程特点和实验教学计划要求。果树的年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其季节性、实践性很强。在果树生产的不同季节,教学上有着不同实践性(实验)教学内容,每一个实践性教学实验内容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小型“实验课题”来完成。因此,将果树栽培学中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成多个“实验课题”,实施“课题教学法”。通过调整组合将整个果树栽培学实验课构成10个小型课题。例如:将主要落叶果树树种识别和主要果树品种识别,合并成“主要果树资源调查”;将主要果树开花结果习性观察与枝芽特性观察,组合成“主要果树枝芽生长与开花结果习性的调查研究”;将果树果实结构观察与果树果实品质测定结合,形成“仁果类(核果类)主要果树品种果实品质性状比较”等。

2“实验课题”教学的具体实施

2.1下达“实验课题”项目任务项目任务就是每一个小型“实验课题”。下达任务就是明确实验课题目标、内容和要求。

2.2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拟定实验初步方案,是实施“实验课题”的基础。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充实相关理论知识和每个实验课题相关的研究进展,了解研究的方法,明确实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讨论,根据学校试验站和生产果园的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方案及调查方法、指标和时间安排。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通过教师引导、点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3实验课题的实施实施是“课题教学”的核心部分。在实施之前教师对实验材料进行选择,对实验指标调查的方法进行示范,统一实验方法和标准,减少实验的误差,然后让学生按已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对学生不规范、不正确的操作要予以纠正。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新的疑点、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对这些问题可以适当的调整实验方案并进行探讨,必将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2.4实验结果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整理分析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是“实验课题”实施效果好坏的衡量标准。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形式对自己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表格或绘图,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文献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5实验课题总结报告撰写实验课题总结报告的撰写是实施“实验课题”重要环节。很多时候学生只注重实验过程,对实验报告的撰写缺乏足够的重视。然而,实验课题报告的撰写既是对实验课题完成过程的总结,使学生了解总结报告撰写的格式、要求,又可检查学生完成实验情况,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课题总结报告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进行撰写,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小结与讨论、参考文献等。这些锻炼了学生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6总结在“实验课题”教学中,教师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但教师自始至终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实验实施中,基本掌握整个“实验课题”实施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结束实验课题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行为、理论准备、动手能力、参与态度等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工作成绩,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今后做得更好。同样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课题完成情况进行反思,重新审视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工作进度等内容,讨论安排是否得当,实验方法是否正确可行,课题内容是否全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否能够通过理论准备得以解决。通过“实验课题”教学自己学到了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加深学生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教师对学生个人成绩评定要注意对整个课题过程进行跟踪记录,观察学生参与情况、协作精神和个人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考核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因此,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技能水平、实验完成程度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方法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让每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收获,从而使其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增强求知愿望,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以后毕业论文完成、科研能力培养、工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实验课题教学效果

在果树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实施“课题教学法”,把学生学过的理论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验课题教学中得以应用和巩固,进而掌握了每个“实验课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效果显著。培养了本科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果树生产的日新月异,新的品种、栽培模式、栽培技术不断出现,教师更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宽广的知识面,在教学中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出具备从事果树栽培生产管理和科研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上一篇:政工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史料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