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过变通课后习题强化语言训练的几种形式

时间:2022-07-22 04:01:53

浅谈通过变通课后习题强化语言训练的几种形式

语文课后习题是教材的组成部分,是进行语言训练的主要依据。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作业题的含义常常在作业要求和提示中难以充分表露出来。教师就应当强化语言训练,对作业认真剖析,合理变通,凸显语言训练。那么如何通过变通课后习题来强化语言训练呢?

一、简化:摒弃烦琐分析

不少课文有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作业,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联系语境解词释句的能力。为落实词句,摒弃烦琐分析,对这类练习可简化程序,直接引导在读中理解。

如《月光曲》作业要求联系句子体会“随便说说”的意思,可这样引导:师:(指名读课文,当读到“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时示意停下)知道“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生:“随便说说”就是没有认真考虑,说的不是心里话。师: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从中你看出了什么呢?生:不是这样,因为盲姑娘刚才还说“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那有多好啊”,可见她要听贝多芬弹琴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她现在这么说并不是发自内心,而是为了安慰哥哥,说明她对哥哥非常体谅。师:还有吗?生:从后文看,她也不是随便说说的。当得知弹琴的是贝多芬的时候,她是那么高兴,那么激动。要是随便说说的话,她决不会这样,她这样说是怕哥哥难过。

二、梯化:平缓训练坡度

课后不少习题颇有难度,如要学生回答、体会句子的感情,归纳文章的中心,谈谈读后体会等。这些习题,如简单从事,学生是难以适应的,可通过变通,以架设阶梯,平缓坡度,降低难度。

如:体会一下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再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田忌赛马》)这道题意在让学生说出包含在田忌赛马这一故事中的道理,可这样引导:

1.为什么马没有变,田忌第一次输了,而第二次却赢了?――由果探因,单向归纳。

2.在实力不变的前提下,要取得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的胜利该如何?――类比迁移,扩大背景。

3.除了比赛,要干好其他事情必须如何――完善过程,抽取事理。

4.你能联系实际加以说明吗?――事实证明,加深理解。这样引导,就能使学生循着“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阶梯顺利达到训练目标,使学生受到扎实的语言训练。

三、细化:提供操作依据

有些习题,看似简单,可一旦让学生独立完成,他们又拿捏不准。就先变通,明确要求,细化目标,易于学生操作。

如:默读《冀中的地道战》,并以任丘的地道为例,简要地说一说地道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该题可这样细化:

1.默读,画出有关句子。要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写地道结构和特点的句子,想一想,地道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么设计?弄清课文介绍的地道的部位以及特点。

2.绘画,还原地道形象。要学生对照课文,借助想像,画出地道结构简图,具体标明大洞、小洞、气孔、出口、警戒洞、迷惑洞中的死道、孓口、活道,标明各部分的作用,以使地道结构直观化,结构特点清晰化。

3.简述,指出结构特点。要学生依据简图,按顺序口述地道的结构和特点。

4.想像,描述战斗情景。要学生想像描述:如果这一天鬼子下乡“扫荡”了,他们会如何寻找地道口,地道的各部分又会如何显示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特点,以形象理解地道的特点。这样引导,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好操作,效果优。

四、深化:保证训练力度

课后作业中有不少是读读写写的词语练习,从题目看非常容易,而如果真是一读一写了事,作业是完成了,而学生则难以得到扎实的语言训练。对此,要通过变通,保证力度,以使学生能够得到训练。

如:读读写写,查查带点字的意思:停泊、钞票、作梗、填没、松懈、糙米、愤激、赛龙船(《粜米》)。这题初看简单,但细加分析就可看出其训练价值。这些词中,“泊、钞、梗、没、懈、糙、激”是容易读错的;“票、填、赛”是易于写错的;“停泊”是近义字组成的词,“糙米”中的“糙”是用以修饰米的,其意思较为特殊。这样看来,这道题就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词义。

为此,可这样进行训练:

1.导读。指出容易读错的字,提醒学生关注重点字的读音,然后指读纠错。

2.导写。指出容易写错的字,叮嘱记住字形:看一看,写一写,记一记,默一默。

3.导查。先猜一猜字义,再查出加点字的意思,并理解词义,进而了解两个词的构词规律。“停泊”中的“泊”与“停”相近:“糙米”中的“糙”修饰米。这样引导,就能达到训练目的了。

五、优化:挖掘语言因素

课后习题大多数是关于内容理解的,宜变通优化来挖掘语言因素,达到“理解语言内容与探究语言规律”的双重功效。

1.说明。促其品出用词匠心。如:《粜米》:“仔细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体会句子里的思想感情,注意带点的词语”,可这样说明:想一想,这些词语包含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为表达这种感情起到什么作用?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在理解词语思想感情的同时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在句子教学中,体现“语言文字一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往复。

2.补充。促其体味写作技巧。如:对“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在何时、何种环境下进行的”(《詹天佑》)一题,可补充“作者是怎样叙述环境的?这样有什么好处?”等问题,促使学生从读写两方面剖析课文。

3.变通。突出训练重点。中高年级安排了“读写例话”的习题,而一些课文作业中对此不突出。为此,可通过变通,凸显训练重点。如《我的战友》题组的训练重点是“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对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可这样变通:是怎样隐蔽的?大火是怎样烧到他身上的?烈火烧身时他是怎么做的?这样,就能使课后作业充分体现其训练重点、强化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只是本人一孔之见,仅供参考。教无止境,继续探究。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下一篇:保证工件两端面平行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