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布白,让课堂生成精彩

时间:2022-07-22 01:24:49

智慧布白,让课堂生成精彩

布白,也称留白,是指在艺术作品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借用这一概念,语文课堂教学同样讲究布白。语文课堂智慧地运用布白艺术,将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和韵味,促进学生思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并让课堂不断生成精彩。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深谙其道,在教学《槐乡五月》一课,就巧妙进行课堂布白,让课堂学习一路与精彩同行。下面撷取其中片段,与大家共同赏析。

片段一:

师: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都读得很好。看来同学们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本来要求大家一起读的,看来现在不需要了。不过老师有更高的读书要求了,你们知道?

生:我觉得应该是要读出感情。

师:课文怎样才能读出感情?

生:应该是全身心投入,边读边想象课文的情景,把段落的美读出来,好像人就在其中似的。这样才能把书读得就在那里一样。

师:如临其境,边读边想象,这是一种读出感情的很重要的方法。

生:要读出感情,一定要深入感觉到课文美在哪里,才能把它读出情。

师:对,要找到一种感觉。真不错。

生:我觉得要完全沉入进去,让自己完全融入课文的内容里。

师:你真了不起,人家想象,你要融进去。

师:你们都很聪明。老师的要求你们都猜到了。今天,老师请大家做到四个字:“边读边想”,边读书要边想象,课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要在脑海里浮现出形象。要思考要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首先要读懂,这样才能想得生动、形象。读要注意哪些词,哪些地方能给你带来甜美快乐的感觉。现在就请大家用心读书,边读边想。

生:自主朗读。

以上环节是最普通的自读课文,按照以往的习惯教学思维,老师提出要求,学生带着要求读书,而薛老师却另辟蹊径,就是在自读前进行布白,给出空间让学生调动头脑中已有的读书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分享,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明确更高要求的读书需要做到哪些,学生的发言让人惊叹学生原来有如此好的方法积累,巧妙的布白把课堂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同时获得更多学习方法的内化。最后,老师进行概括,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说,这样的布白指向生成,同时,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片段二:

生:我有个问题。树上说: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这里为什么用“飘”,不用“走”呢?

师:这个问题有意思。红旗能飘、树叶能飘,小姑娘怎么能飘哪?哪个同学知道?

生冷场。

生:用“飘”很美。和前面的“篮儿”一样是借代。

师:你再读一读些小姑娘的句子。

师:大家明白了,其实这里的“飘”就是走的意思,但是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想想怎样的走才叫“飘”?老大爷老大娘能飘吗?显然不合适。到底什么样的走能用“飘”呢

生:我觉得“飘”应该是走得快的。

师:对呀,老大爷老大娘走路慢吞吞的,是飘不起来的。是跑的、快的才能用“飘”。

生:像燕子一样走。

师:那是飞。

生:像燕子一样轻快。

师:对,又轻又快,对了,这样一种感觉,就是“飘”了。还有什么感觉?前面两句话:“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带着槐花。”

生:老师,我还想补充刚才同学所说的。“飘”说明她们心情很快乐。

师:痛苦的时候飘得起来吗?对了,脚步轻快,心情是非常快乐的。从这个“飘”可以读出小姑娘的快乐的性情。刚才是谁提出来的,现在懂了吗?现在读读这个句子,把快乐的心情读出来,注意这个“飘”。

生读句子。

应该说,薛老师这里的教学完全体现了他一直以学生为本,课堂为学生成长服务的理念。而这一环节中的布白,是老师紧紧扣住学生的提问进行的现场生成。老师顺着学生的提问,接着把“皮球”踢给学生:红旗能飘、树叶能飘,小姑娘怎么能飘哪?哪个同学知道?这个问题强烈地激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需要每一个学生“跳一跳”才能够摘到“果实”。在文本、师生、生生的不断对话之中,学生不仅深入推敲这个字的意思,明白“飘”的背后表达的意蕴,同时,也对文本语文进行了细致的品味。老师智慧的布白,留下思考的时空,促进学生品悟文字的精准,带给课堂动态的生成,也带给学生一段美妙的学习过程。

片段三: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来打个比喻,五月的槐乡似什么?五月的槐乡像什么?五月的槐乡如什么?你能把它比喻成一个美好的事物吗?

师:想不出来,拿出笔来写一写。写一句也行,两句三句都行。 (学生动笔写)

生1:五月的槐乡似一幅画,五月的槐乡像一首诗。

师:能不能具体些,似一幅怎样的画,想一首怎样的诗?

生:似一幅雪白的画。

师: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生2:我写的是,似一大幅活的画。

师:像一首怎样的诗?

生:一首美丽的诗篇。

师:不错,一首美丽的诗,优美的诗。

师对生1:你加上两个词再说一遍。

生1:五月的槐乡似一幅活的画,五月的槐乡像一首美丽的诗。

师: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吗?

生:五月的槐乡像一颗明珠,似绿水上漂着的一只小船。

师:像一颗宝石,像一艘小船,表达了你的喜爱。

生:五月的槐乡似春天美丽的花园,像孩子们的天堂。

师:多好呀,像快乐的天堂。

生:五月的槐乡是槐的世界,是香雪海,是令人如痴如醉的画。

生:五月的槐乡似孩子们的乐园。

师:走进这个乐园,所有的孩子都能体会到槐乡的美,都能体会到那种独有的乐趣。

记得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课堂一定要挤进写的时间。薛老师以上教学,让学生通过写比喻的方式,进行课文的总结升华。课堂里有学生写的过程,也有老师在对话中,帮助学生提升写的能力的过程。其实,这是老师在课尾的布白,把动笔写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课堂的读和写真正落实起来。让学生的情感在写话交流中进行渲泻,课堂流淌浓浓的语文的味道,情感的味道和诗意的味道。老师布白,带来的是学生的精彩,也给课堂注入了清新的空气。谁能否认,老师智慧的退后,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的课堂,多么拥有勃勃的生机呢?

智慧布白,智慧课堂,无限生成,无限精彩,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入学习。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责编/齐鲁青

上一篇:咳嗽别犯愁 食疗偏方巧止咳 下一篇:“漫阅读”课例的设计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