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健身俱乐部从业人员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22 12:37:19

长沙市健身俱乐部从业人员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长沙市五个区的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健身俱乐部200名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运用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对长沙市健身俱乐部从业人员现状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我国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着眼于长沙市健身俱乐部与从业人员的共谋发展、互赢互利,对长沙市健身行业从业队伍的培养机制与发展对策进行初步探讨,为长沙市体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决策与各健身俱乐部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长沙市 健身俱乐部 从业人员 对策

目前,对健身俱乐部管理与从业人员的研究多是通过访问调查后作出客观的现状描述与分析,本文通过走访与实地调查长沙市中体倍力、子阳、冠军、恒力等健身俱乐部,对长沙市健身俱乐部的从业人员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发现健身俱乐部的管理、服务水平低下,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与其他从业人员在素质与能力方面参差不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长沙市雨花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岳麓区五个区的十个健身俱乐部从业人员200名,包括普通员工和管理人员。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3)专家访谈法。

(4)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1.普通员工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1)职业认同

通过实地调查,健身俱乐部普通员工认同自己的职业为“健身服务行业”的占40.6%。认为自己的职业属“民营企业”的占5.6%,认为自己是自由职业者员工占10.6%,还有43.1%的普通员工说不清自己的职业定位而选择“其他”,后三者之和高达59.3%。由此可见,健身俱乐部普通员工的职业认同感呈现普遍偏低的现象。造成以上格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职业认同在健身行业还没有大规模的普及,健身行业发展缓慢;其次,普通员工学历及教育背景偏低导致职业认同的定向能力不高,行业规范不严谨。

(2)工作性质和性别结构

目前,长沙市健身行业普通员工专职人员占66%,兼职人员占34%,专职人员所占的比例几乎是兼职人员的两倍,这说明随着体育健身行业的发展,慢慢地成为一种职业,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健身俱乐部从业人员男性占61%,女性占39%,男性占绝对的优势。这一现实可能与以下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一是男性在健身俱乐部健身指导员、私人教练、会籍顾问、管理人员、一般服务人员等各个领域从业。而女性主要从事有氧项目的教练或一般服务人员领域,相对来说就业岗位狭窄;二是健身行业吸引女性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瑜伽、健美操等比较舒缓、轻松的课程,锻炼者的主要目的在于修形塑体,而有氧项目多为集体项目,教练相对人数比较少。现在私教的流行使得器械健身、室内小球等项目的教练人数急剧上升,而这些私教大多数为男性;三是体育健身行业的营业时间大多为休闲时间,女性从业人员受到家庭、子女教育方面问题的困扰,就业时间上相对不允许。

(3)学历层次及其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到,普通员工中教练员学历层次大专和本科以上居多,占83.3%,只有少数人是高中学历,占16.7%。另外,研究生比例较低,占5.6%。而一般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以大专、大专以下居多,占95.7%,本科及以上学历极为缺少仅占4.3%。从以上学历层次的调查情况反映出,虽然目前体育局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涉及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从业人员的资质认证十分重视,但是长沙市健身市场管理和监督体系尚未成型,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

(4)从业资格证及其分析

教练人员的从业资格认证初、中级别占61%,无资格认证的人数占27.8%,有高级从业资格认证的仅占11.2%。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教练人员从业资格认证总体来说处于低下水平,无级别和初级认证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63.4%。主要原因是:①目前国内健身教练认证较少,体育行业培训机构尚未完善,没有统一的培训地点和场所。同时,已取得相应级别的健身教练员无法及时进行资格认证升级,导致高级认证的健身教练人数稀少。②健身俱乐部在雇佣教练人员时,在教练人员资格认证这一环节把关不严格,因此,出现了大量无证上岗的现象。③教练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受金钱观的制约,有些教练人员因资格认证培训和考核费用迟迟不想取得资格认证。已取得相应级别的健身教练员出于费用的考虑,安于现状也迟迟未取得资格认证升级。

(5)从业背景分析

健身俱乐部从业人员的从业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其他体育专业毕业生、体育爱好者、退役运动员和其他。其中其他体育专业毕业生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8.9%,体育爱好者占31.1%,退役运动员和其他占16.37%,而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只占13.3%。这一现状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①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在全国开设的时间比较早、规模较大,培养的人才相对较多;而社会体育专业规模相对较小,培养的人才不多。②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和健身俱乐部的现状需求出现脱节现象。③体育爱好者凭借长时间的健身经验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健身俱乐部教练队伍中占有较大的比例。④健身俱乐部在组建教练员队伍时对其从业背景没有严格要求,体育行政部门也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教练员的从业背景必须具有相关资质及专业理论知识。

2.管理人员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1)管理人员能力的配备

体育产业管理能力为90%,体育产业经营能力仅为80.5%。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中在体育产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体育产业经营能力占的比例偏低。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相对来说能够满足俱乐部发展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财务方面:健身行业的财务制度、规章尚不健全,在具体的财务工作中造成了无章可循的局面。同时,很多健身俱乐部缺乏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人事方面: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人事管理制度,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教练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在各俱乐部之间流动频繁。

(2)管理人员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体育健身行业作为健身服务业,要想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管理人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从对健身俱乐部的顾客和普通员工的访谈中了解到,某些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还很薄弱。因此,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在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中更应该得到加强和体现。

三、结论与对策

1.结论

目前,长沙市健身俱乐部还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从业人员在健身俱乐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从业人员在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有如下问题:(1)普通员工的职业认同感不强,职业认同的定向能力不高,行业规范不严谨。(2)普通工作人员学历及教育背景偏低、跨度大,尤其是一般工作人员学历普遍低下。(3)教练人员的从业资格认证没有严格的尺度,资格认证普遍偏低,出现了大量无证上岗的现象。(4)从业人员的从业背景混乱。(5)管理人员在产业经营和市场预测与开发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在财务和人事管理的细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6)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是树立企业形象和维护企业利益的两个基本点,目前健身俱乐部有些管理人员在这两方面还有待加强。

2.对策

(1)首先,体育行政部门和健身俱乐部管理层应该加强教育和宣传,使普通工作人员在职业认同过程中有据可依;其次,健身俱乐部管理层应该适当组织普通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对职业有认同感。

(2)普通工作人员学历偏低这一现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健身俱乐部在招聘普通工作人员时应该加强学历层次和专业上的把关,提高和优化普通工作人员学历层次和专业能力。俱乐部应该给普通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学习的机会。

(3)在教练人员从业资格认证这一问题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现状:体育行政部门应该提供更多的教练人员从业资格认证的机会,同时,要及时、准确相关信息,使更多想从事健身教练工作的人员能够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并确保获得资格认证的教练员顺利升级;俱乐部应该积极鼓励教练人员参加资格认证的进修、培训,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适当地实施竞争策略。

(4)我们应该从学校的培养机制着手,体育院校在社会体育专业制定培养方案和开设课程时应该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俱乐部在组建教练团队时应该对教练员的专业知识进行严格的考核,社会和学校应该多鼓励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到健身俱乐部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5)在体育产业经营方面,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应进修或自修营销专业知识。在市场的预测与开发上,首先,管理人员应该着手对市场的了解,从宏观和微观上整体把握,进行适度的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其次,管理人员要培养较强的开拓意识,要敢于创新;再次,健身市场的预测与开发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其他行业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在财务管理方面,管理人员要建立层级清晰、权责明确的财务集中核算与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算,使资金的流动能够保持连续性。在人事管理方面,管理人员必须注重自身品德、学识、才能等多方面的修养,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采用适当的竞争策略,充分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

(6)在提高道德品德和法律意识素质上,第一,要对广大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进行道德观的思想教育。第二,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加强自身的法律修养。

参考文献:

[1]鲍晓玲,于菲.我国健身俱乐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体育科技,2008,29(3):27~29

[2]杨凯.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526:227~228

上一篇:习作起步,不要坏了孩子的胃口 下一篇:中小企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