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视阈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研究

时间:2022-07-21 10:28:43

区域经济视阈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与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就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与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展开探讨与分析。

区域经济专业建设应用技术型21世纪以来,在经济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下,我国社会迈入转型期,以产业革命的发展周期和新的国际分工为依托,形成了不同产业集群支撑的区域经济。纵观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特别是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在与区域经济发展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性上不足,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服务面向单一、专业人才缺乏特色等诸多问题,加剧了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失衡。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给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服务于社会的作用,是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多元化宽口径发展

黑龙江省委提出的“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明确了我省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项目、优势区域。随着区域经济建设的加快,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将面临较大的缺口,人才需求呈现出综合技能素质高、专业交叉性强、职业发展领域多元化的特点。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亟需针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与主导产业相关、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模式。

以笔者所在的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在调研行业现状基础上,做到在专业设置上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以产业岗位群来设立专业结构方向;在课程体系上做到宽口径与柔性专业方向相结合,形成专业化、层次化、系列化、模块化。课程类别共包含四类:通识教育课程、就业力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行业企业课程。其中就业力核心课程设置分为室内设计模块、景观设计模块、展示设计模块、陈设艺术设计模块,每个模块的人才供给与产业结构匹配度相一致,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行业就业方向:如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陈设设计师、展示设计师、展览策划、项目管理员、工程绘图员、工程预算员等。此外,在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增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外语、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交叉专业领域主干课程的学习,形成特色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强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黑龙江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等;“十大工程”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三优”文明城市工程等内容,涵盖了与艺术设计行业联系紧密的诸多职业领域。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产业链的需求有实际的发展意义,但当前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现象说明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完善适应结构产业群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使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的重要途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尤其要加强相应技术领域及职业岗位(群)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的硬环境与软环境方面实施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硬件设施方面:包括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强化校企合作,在教学实训、项目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面形成深度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软环境建设方面:一是要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应用型双师型教学团队,团队由在职专任教师、企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共同组成。在职专任教师普遍存在应用技术能力欠缺问题,重在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通过校外实习、培训基地,顶岗锻炼等方式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可以划分为实践导向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三个层次。实践导向教学旨在让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密切结合,通过有机整合形成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专业实践教学借助于基础性设施平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通过教学实训、真实案例设计、专业实习等环节完成。项目实践教学搭建于校内外实训工作室及实习基地,运用项目实践、校企合作教学、工作室实训展开,通过多种实践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及创新精神。

三、地方区域经济要求创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鲁昕部长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经验交流会”的讲话中提到艺术教育核心问题是:只有具有现代技术和专业技术训练的人才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对我们高校专业教师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属于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体现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导向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必须在教育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具体体现在:

(1)教学方法改革。将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理论部分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具体设计案例进行系统讲授,运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式、启发式、参与式等多种方法进行互动教学。实践部分在专业实训工作室进行,以学生为主导,单独或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承接真实设计项目,教师采用演示、引导、点化等方法进行指导。

(2)师资力量拓展。通过第二课堂等活动,定期聘请行业专家来校讲学,深化专业知识学习,增长间接经验,了解行业一线状况,开阔设计视野。定期组织和指导专业学生参加主题设计比赛和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和鼓励学生提供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校外实践教学。行业企业课程以设计公司进行实践教学为主,结合企业行业的实际业务和设计项目进行,由专职教师进行监管和统筹,并回校后讨论、总结和教学评估,保证学习与实践的效果。

(4)“工作室”教学模式。实训工作室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应用技能水平有重要的意义。以实践为导向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校园实训基地为载体,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工作室以动画、环境设计和平面设计方向为主,通过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以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将设计应用到具体的工作项目中,通过校企合作、边用边学,实现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技能的提高。

总之,实现民办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共赢,是民办高校专业结构优化与人才培养战略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要密切保持教育教学理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应性,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继安.构建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4.

[2]白雪艳.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究[J].对外经贸,2012.

[3]金旭东,陆飞.“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与职业,2013.

本文系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N2014-10)。

上一篇:浅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现途径 下一篇:让缺失的亲情不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