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防灾公园绿地规划的研究

时间:2022-07-21 06:55:29

我国城市防灾公园绿地规划的研究

摘要:城市灾害往往会给人类带来惨痛的灾难和巨大的损失,而城市防灾公园绿地在避难疏散、防灾减灾、信息传递、医疗救护等方面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在城市防灾公园绿地规划中并没有引起重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今后应结合防灾减灾从公园绿地设施、入通系统和植物配置三方面来进行规划,以期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便利,这对我国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市灾害;防灾;减灾;防灾公园;城市绿地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A

A Brief Study of Urban Disaster-prevention Park Green Space Planning

Wang Shengyong1, Hou Jilong1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School of Art,Shandong Jinan 250101)

Abstract: Urban disasters frequently bring about great suffering and huge loss, while urban disaster-prevention park usual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a city. 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the functions of urban disaster-prevention park: refuge and evacua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dical care etc. Then it deals with the planning of urban disaster-prevention park from facilities of park, entrance and communications of park, plant furnishing three aspects, for the sake of offering urban disaster-prevent park of other cities certain reference and guidance.Which 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s in China.

Key words: urban disaster; disaster prevention; disaster reduction; disaster-prevention park; urban green space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及人口的密度比较集中,有关环境的很多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还有就是处于景观大地上的生态布局也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将会严重失衡。为了使城市能够正常进行运作,对于一些工程设施变得越来越重要,诸如城市中的供水、电、暖,交通、排污等。城市作为一种“承灾体”,当受到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和人为的一些破坏如战争、恐怖袭击等活动的影响时,抗灾的能力在整体上就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了。所以说针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如何在灾难降临之的最大限度地来缩小,已成为各个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在2008.5.12发生的的汶川大地震则再次表明了我国确实存在着一些比较严峻问题,诸如城市防灾公园绿地建设发展较慢, 防灾空间体系较缺乏等,尤其是一些比较严重的灾区,由于建筑之间离的比较紧密,对于在空间的开放性上来说又比较少,这就使得在一些必要的救援活动,就临时的安排工作及灾后的重新整治工作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对于城市的防灾公园绿地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地位和作用成了重要的一环。

1 城市绿地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

城市绿地通常是指在城市用地中主要以自然和人工覆盖地被作为地球表面上所存在的这样一种形式绿地。它主要是由在城市建设所规定的一定用地的规模上专门作为绿化的场地和在城市建设使用场地以外那些有着一定的积极功能的和净化环境较好的专门区域的城市的景观生态及休闲的居民生活规律所构成的[1]。城市绿地主要以自然要素为主,在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氧气,纯净水,提供的粮食和一些居民户外休闲与交流的空间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社会科学的人类发展上及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等方面也同样很重要。所以归结起来说,在城市防灾过程中城市绿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1.1 避难疏散

防灾绿地在灾害发生后一方面能够为市民提供一些场地来远离一些严重的灾难,同时在另一方面上又能满足逃难人民的生活上所需要的。比如说在公园绿地上不光能够给市民在平时进行一些休闲与交流,但是这要是把当成城市的防灾绿地时, 在居民进行避难逃散时必须具有有限的场地或一定的自由空间。

1.2 防灾减灾

防灾绿地的防灾功能有多种诸如保持水土,避震,防火、风,抗涝、旱等。绿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在气候的调节,保持水土,含蓄水源等方面体现的尤其重要, 它在一定程度上,针对一些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又能有效防止其发生。通过在有限面积的绿地上能够给市民本身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还可以火势的蔓延得到一定的控制[2] 。北方城市的风沙、沿海城市的海潮风等绿地防护林可以有效阻止它们的侵袭,从而可以减少市民人身财产的损失[3]。

1.3 信息传递

绿地不但可以能够避难,而且也可给市民就灾情的最新情况进行传输和了解一些救灾进度状况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顺顺利利地来进行救灾的临时安排工作,还可就一些抗灾救灾的活动对市民进行有效地指导。

1.4 医疗救护

一般在灾难发生后, 很多地方需要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比如说重伤员或病人从受伤地点被送往医院或到外地接受治疗,需要紧急调运的救灾物资和人民的一些生活必需品,还有像一些救灾救援的活动是由抢险救灾的大批部队及其他工作人员进入到灾区来实施进行,一些政府相关领导到灾区进行一定视察工作或是新闻记者到灾区就具体的一些灾情来进行采访询问等。所以,像一些大型的机动车停车场和停放直升机的草坪应该在抗灾救灾指挥机构中心的防灾绿地上进行有效设置,同时一些机动车辆通行的行车道、出入口在各类防灾公园及其内部空间和其他疏散避难的地方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时候还要对停车场进行一定的设置。

2 我国城市防灾公园绿地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建设和管理者缺乏主动防灾意识

一些相关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中往往只是从片面的角度来看待城市防灾问题而未能站在战略高度和宏观整体的角度上来看待,使得太多城市的防灾减灾规划大多归结表现在于形式。就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相关的诸多问题没有并到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之内正是由于这种防灾减灾意识的淡薄所造成的,甚至还谈城市普通居民等对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的深刻了解与认识[4]。

2.2 城市绿地防灾系统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

在城市中有着独一无二的作为室外的能够进行防灾避难的大型场所的城市绿地,与城市防灾减灾的要求相比实际差的太远主要表现在它的系统布局和功能配置上。如果一些设施如公园广场、地上空间、道路绿化等在完成集中、疏散与防灾避难相结合的能力上若表现不好,就会对城市的整体防灾减灾的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5]。而在我国,就城市公园绿地本来就很少,人均绿地数量也很低,同时考虑到城市防灾减灾的需要上针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与修建期间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城市绿地防御系统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上表现的微乎其微,而在一些应急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的不是很到位。

2.3 城市防灾管理体制和法规有待完善

当今我国在防治灾害方面上的法律条文虽然有多种,诸如地质灾害法、生物防治法、防震减灾法、道路交通设施与安全法等多项法律的规定,往往这些法律规定的主要是在某一方面的减灾上来划定的,其具有一定的受限性[6]。所以,一些综合防灾减灾法律的制定对于一些各类突发性灾害事件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4缺乏对城市绿地防灾减灾规划的系统性研究

当前,我国的城市防灾问题在现有的城市规划中只是采取在某一方面上对各项防灾设置安排或工程性防灾的措施来进行重点对待,那么对于本来就缺乏一定的主动性还去对城市所生灾害的实情上进行一定的研究,而一些综合安全减灾尤其表现的更加缺乏尤其在联动应急机制方面还有深度协调化机理方面等在常态下还要进行的一系列的系统研究。这主要是由于研究理论比较匮乏及技术可操作性也比较弱造成的,从而导致了城市防灾减灾建设实践也相对比较落后。所以,一般常态下城市绿地的功能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实践中很容易表现出,相比之下对于非常态下就非常的稀少旨在城市绿地防灾减灾特定规划上[7]。

3 城市防灾公园绿地规划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防灾设施规划

3.1.1公园广场、绿地规划

一般在绿化广场、公园防灾绿地的作用上的划分、逃离灾难场地的空间布局上还有灾时表现出的向防灾公园转化的问题上等等这些在防灾公园绿地的规划上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像公园广场的地面上应该使用一些比较松软的或种植一些低灌木花草等,这样就能够为行人方便了许多主要针对于搭建帐篷等避难空间设施而不是大面积的去使用钢筋混凝土。除此之外,绿化广场、绿地与躲避灾害场地综合设计应积极的得到提倡,在灾时,针对公园广场在平时的一些绿地就应能转化成能够躲避灾害的场地上来进行使用。

3.1.2水景设施规划

水景设施有多种,这在防灾公园的绿地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诸如水井、水池、水流、抗震贮水槽、洒水装置等。在平时生活用水能够被提供又能在灾时饮用水也可以被提供的主要为水井,水池、水流等水景由于具有能够供应一些水源用于浇灌的、生活上的还有消防上的,所以这种水设施在在平时公园的景观中运用的比较多,而像一些水源主要用于消防的及洒水装置上的,这些在灾时运用的比较多。抗震贮水槽也成为了必备的贮备设施之一, 抗灾贮水槽在灾时城市给水系统受到损害时可以临时使用。能够为避难居民提供饮用水和生活用水,这主要发生在避难初期的时候。

3.1.3通信系统和发电设施规划

在城市公园进行规划时,一些照明设施可以与广播通信设施和发电设施综合运用在一起来进行设计。与游园有关的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动听的音乐在平时主要为游人提供,这里面广播设施起了很大作用。而在灾时,广播线路又可提供躲避灾难的一些相关信息提供给一些避难者来听。所以,在进行通信系统规划时,应使用平灾相结合的通信系统这是为了在灾时使信息更加的畅通无阻。而为了防止由于城市电力系统瘫痪而使得公园电源和照明都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在进行公园电力系统规划时,就应该积极采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来进行发电获得能源使相关工作正常进行。

3.1.4储备仓库规划

在防灾公园进行规划时,如果将储备仓库与抗灾减灾物资储备相结合来进行设计使用,那就为以后的减灾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而用于抗灾减灾物资储备的仓库也可以来进行设置,对于一些城市灾害物资储备仓库,也可以专门设立,像灾时所急需的食品、药品、衣物等等都可以用储备仓库进行储存。为了防止地震灾害时的塌陷或发生严重的损坏,储备仓库应当使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而且还要注意储备仓库的通排风,减湿和降温等一些条件。为了使各类物品在灾时能够安全使用,对于一些具有保质期的储备物资,应当进入商品流通和使用。

3.1.5厕所的防灾规划

在发生较严重的灾害下排水系统比较容易受到一定的破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平常所使用的水冲厕所就不能派上用场了。所以, 为了能够为避难者提供一些临时厕所这就要在城市防灾公园规划时应适当的进行考虑,但是要想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类型就应该根据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除此之外,针对于灾后厕所废弃物的排放,导致一些疾病在灾后能够进行传播并会受其影响, 这一点应该多注意一下。

3.2 入口和道路系统的防灾规划

在发生灾害时,避难者进入防灾公园、救援车辆运送救援物资和伤重人员的重要交通要道主要为公园的出入口。所以, 为了保证避难者能顺利入园,针对防灾公园的避难人数的多少及避难的完成时间的长短还有设计合理的入口尺寸,这些都将在设计防灾公园时应适当的考虑到。而且,一些无障碍的人性化设计在公园入口处还应当被考虑到。为了更好的能够使工作人员、市民及车辆的顺利行驶应该在灾难发生时可以将入口通道进行加宽, 入口护栏也应该可以人为的进行装卸由于避难疏散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避难道路,所以为了能够给平常游人的活动,灾后救援、安全避难提供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而在进行道路系统规划时我们应当满足防灾要求的一些重要路段如避难、消防通道及用于运输救灾物资的道路。

3.3 植物配置的防灾规划

我们大多数在进行植物的选择配置时, 各类防灾的树种需要根据分区的功能来进行选择,如防火、防风树种等。又比如说一些的拟生火源或是灾后延烧的可能火灾规模的大小,这在防灾公园的防火隔离带进行规划时应当注意,同时还要相应地规划防火隔离带的树种、宽度还有高度[8]。在平时防火隔离带既可作为绿地景观,又能在防火方面发挥一定的功效。像一些树种本身具有抗火性能较强、火焰遮蔽率较高,这样在防火植物带中就可以有效的来进行选择。

4 结语

在今后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与防灾公园绿地的减灾功能的探索与研究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防灾公园绿地的建设还比较缓慢且也很不完善,所以我们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在很多城市建立起更多的防灾公园和避难疏散的场地空间,而且为了平时与灾时的管理应该进行重点加强同时还要设立专门用于管理防灾公园系统的办事机构或场所,这样一些防灾减灾的功能在各类城市灾害避难疏散的场地上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此同时还要在防灾减灾上取得更大更多的效益,最后要既能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能使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参考文献:

[1]李敏.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何剑民, 王珊.基于城市绿地与城市防灾减灾的探讨与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3)

[3]王秋英.城市公园防灾机能的研究.河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李延涛, 苏幼坡, 刘瑞兴.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思想[J].城市规划,2004,(5): 71-73.

[5]GB21734-2008.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S].

[6]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R].北京: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2010.

[7]许浩.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李树华,李延明.浅谈园林植物的防火功能及植物配置方法. 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2005: 432-434

作者简介:

王胜永:(1960-- )、男、山东省济南市、现供职于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是园林景观绿地规划与设计。

侯吉龙:(1988-- )、男、山东省济南市、现供职于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硕士、研究方向是园林景观绿地规划与设计。

上一篇:高职《桥梁结构设计与计算》课程的教学方法探... 下一篇:论建筑项目工程中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