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探析

时间:2022-07-21 04:11:53

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探析

摘 要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各大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传统的一级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的发展。二级管理体制作为高职院校院系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二级管理体制的概念,简要地分析了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事业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二级管理体制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始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各大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近年来,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多,给各大高职院校的校内管理带来一定问题。新时期,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对实现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二级管理体制基本概念

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体制主要指在高职院校中以二级建制作为标准,充分地给予各大院系一定的职责,根据每一个院系的大小和实际运行需要,下放部分权力实现各大院系自我管理。因此,二级管理模式各个部门和层级之间比较清晰,并且能够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实行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一级管理模式、二级管理模式以及三级管理模式。①相比于一级管理模式和三级管理模式,二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各大高职院校的管理和建设。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能够充分地发挥院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大院系能够对本部门的人力资源以及办学资源拥有一定自。尤其是在对学生和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方面,能够为各大高职院校提供良好的保障。

2 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的职责和权力有待明确

职责和权力的明确有利于各个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提高各部门的活力和自主性。但是,从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来看,往往一些高职院校中的院系两级之间的职责和权力之间界限与内容比较模糊,从而导致各个部门的工作缺乏有效性。

一所高职院校的开办必须由各个部门同心协力,互通有无,才能够促进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对各个学院的管理权限并不清晰。每个院系对本院的具体工作内容并不是很清楚,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各大院系之间就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由于职责和权力的模糊,各大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以及管理模式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对各大院系的财务管理管得过紧、过严,导致各大院系部门没有足够的财务管理权。当院系需要根据本院发展实际开展相关活动时,缺乏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进而影响了各大院系的教育教学发展进度。

2.2 院系二级管理机制中的机构设置有待完善

二级管理的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具有直接影响。如果院系职能部门过多,会造成各个部门之间职能相互重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各大高职院校对院系进行管理中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人员的编制以及对各个机构的设置都是参照一级管理模式,给二级管理模式的运行带来一定困难。同时,机构冗杂不仅增加了高职院校的经费预算,而且各个部门的职责相似,导致管理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各大院系的机构设置不健全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造成一定阻碍。此外,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思想素质也会对机构设置产生相关影响。

2.3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相关部门管理力度有待增强

各大高职院校在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过程中往往对本校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及管理力度不够。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都是借鉴国内外普通高等院校的成功管理经验。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因此各大高职院校需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增强相关部门的管理力度。

2.4 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机制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机制涉及的环节非常广泛。但是,目前,从各大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其院系二级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机制中还存在不少漏洞。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往往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监督机制作为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高职院校对各大院系缺乏科学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就会致使各大院系的管理工作出现极大随意性。同时,权力和职责的滥用又会进一步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从以上内容可知,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在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才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管理的改进。

3 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对策研究

3.1 进一步明确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的职责和权力

明确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的职责和权力对提高各大院系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将更多的权力下放到各大院系部门,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重新规划。

由于每一个高职院校都有自身的发展目标,各个院系也有自身的发展目标,因此各大院系的发展目标应该和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相一致。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近期工作重点和长期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全方位的分析。同时,各大高职院校还应该根据本校实际发展情况,对管理中心进行综合的改革,明确各个部门在学科建设中的职责。在具体的职能规划时,应该根据各个院系发展需要以及学科设置目的,提高二级管理体制的实效性。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师资队伍的壮大以及学生工作的开展等方面都需要明确相应责任,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例如,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学科建设方面主要以市场为标准,分别开设了机电技术系、信息科学系以及基础部等。2004年,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实施制造业与服务业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工程”。②在师资队伍管理方面,该校对教学设备进行不断地完善,并且营造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尤其是在对“双师型”教师管理方面,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优秀教学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适时地将权力下放,对各个职能部门按照各大院系的管理要求进行指责的划分。各个部门和系部通过沟通和协商,使得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进行。此外,该校在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时,严格按照权力和职责相统一的原则,各大院系明确地制定本部门的发展计划、教学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以及各类工作人员的编制等。

3.2 完善院系二级管理机制中的机构设置

院系二级管理机制中的机构设置状况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和教学具有积极影响。③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过程中应该根据本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调整和规划。为了方便高职院校未来的工作开展,各大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地对各部门的机构设置进行完善。

例如,各大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公共课程的管理设置两个部门,对本校的师资力量的管理、学科建设设置一个部门,对教学设施以及办学规模设置一个部门。通过院系二级管理机制的建立,对各个职能部门的数量和人数进行调整和简化,从而提高各个部门的办事效率。

3.3 增强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相关部门管理力度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各个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本部门的权力和义务,增强相关部门的管理力度。因此,各大高职院校要不断强化对内部的管理,提升教育质量。

首先,各大高职院校要树立科学的人本管理理念,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人本管理的决策能力。④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渗透着人本管理理念,才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科学管理系统,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一般由管理者、学生与教职工三部分组成。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尊重教职工和学生的意志。其次,各大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对院系的整体化建设。不论是对院系人员的配置,还是对院系各个职能部门的划分,都需要进行综合管理。最后,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对各级行政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提高行政工作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各级职能部门管理力度的提升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3.4 提升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机制

科学的运行机制对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机制不仅包括对人才资源的培训机制,而且还包括对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因此,各大高职院校要充分地提高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机制。

例如,高职院校在对激励机制的构建中可以充分地参照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该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成果,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激励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在二级管理机制的指导下,才能够明确各个系部的工作目标,加强对各个部门的有效考核和监督。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地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成功的管理经验,不断地完善二级管理体制。只有充分地发挥二级管理的优势,才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杨萍,王海峰.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② 秦佳.新建地方高校学报高教研究栏目建设的成功范例——试论《泉州师范学院学报》高教研究栏目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4).

③ 刘智勇.高职院校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思考[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④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9).

上一篇: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