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鼓励帮助孩子克服自卑

时间:2022-07-21 01:17:47

父母鼓励帮助孩子克服自卑

在“儿童之家”。一个孩子正用字母玩具拼字。这时,意大利皇后来到了他面前,要求他拼出“意大利万岁”这几个字。但这个孩子竟然好像没听到皇后的话一样,

仍然很平静地忙活自己手中的工作,重复将字母拿走又放回原处的做法。

当时,老师们都希望孩子能尊重皇后的要求,希望他暂时停下手头的工作,去执行她的命令。然而,孩子并没因为她是皇后就立刻响应。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奇迹发生了!只见孩子在完成手中的事情后,把字母玩具放回纸盒,然后从容地拿出字母拼写出了“意大利万岁”这几个字。此时,这个小家伙只有3岁多。但事实上,小家伙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自信上,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事实正是如此,孩子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无能,他们可以支配自己的行动和情感,可以做出许多超出我们意料的事情。然而,像案例中这样幸运的孩子又有多少呢?大多数孩子的潜能都没有得到挖掘,他们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行动和情感,也不具备一些出乎意料的能力,他们一直处于大人的控制和压制之下。作为大人的我们,不仅一直在低估他们,而且还随时准备给予他们打击和压制。孩子的自卑感就是这样来的。在大人的阴影下,他们感觉自己一事无成。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之后我们发现,父母在对孩子成长中取得的进步虽然表示喜爱,但与此同时也总是表现不信任。他们不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正如上面案例中那个皇后不相信小孩能拼写出“意大利万岁”这几个字一样。比如一个家长看见孩子端着一杯水,就会担心孩子被烫着或者杯子被摔破,然后狠心地从孩子手里夺走杯子。这时候,孩子心中无疑会有一种挫折感,他会认为自己是个无能的人。他相信自己在大人眼里,连一个杯子都不如。

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不仅要承认孩子的能力,更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锻炼自己,并且还应鼓励孩子使用更合理的方式去做。不能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看到孩子做游戏,就粗暴地打断他;人为地给孩子制订一个活动计划,当到了散步的时间,就不由分说地强行拉出孩子去散步,也不管孩子是否同意。

孩子并不是大人的影子,他们有自己的做事原则和风格,作为大人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当大人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像一头莽撞的野牛一样闯入孩子的生活时,就会大大损害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突然打断另一个人的谈话之际,就要说声“对不起”或者“希望你不介意”之类的话。然而打断孩子的工作时,我们却感觉理所当然,一点都不感到内疚。这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自己没有地位,不受尊重,是没有价值的,自己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服从,无条件地服从大人。

一个人自卑的最大根源是他相信自己没有能力做某些事情。如果一个残疾的人必须跟一个完全健康的人赛跑,他一定不会希望进行这场比赛。一个普通人也不会愿意跟职业拳击手对决。因为在比赛之前,已经有一种不能获胜的感觉使他丧失了比赛的勇气和信心。由于成人不断的轻视,使孩子感到自己软弱,从而压抑了孩子的行动欲望。“你不能做那件事,即使只是尝试一下对你也毫无意义。”或者“你这个傻瓜,你在做什么呢?你难道不知道你不能做那件事吗?”这样的语言不仅阻碍了孩子的工作,打断了他行为的连续性,而且还是对孩子的一种侮辱。

如果父母总是责备孩子没有勇气去做某件事,就应该在自己身上检讨了,因为也许正是他们的某句不经意的话影响了孩子。他们对孩子所做的许多行为都破坏了孩子自我的成长,让孩子的内心开始萌发自卑感的幼芽,他们开始相信自己是笨拙和无能的,自卑感就这样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此时,这个孩子就会陷入冷漠和恐惧之中,自卑感无处不在。这种障碍可能深深地扎根在他心中,使他觉得自己永远是无能的或比别人差。自卑感还会导致更多痛苦:胆怯、迟疑不定、面临困难退缩、经常流泪、绝望等等。

与之相反,如果孩子能够受到父母的鼓励和赞许,那他就会感觉自己就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的心中没有自卑感,敢于尝试一切力所能及的活动,几乎每天都充满激情地做着手中的工作,发展着自己虽然稚嫩却生机勃勃的心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对自己的行为有把握,并充满自信。即使父母和老师不在身边,他们也一样忙活着自己手中的工作,让内在的完美个性得以充分表现。

八种方法应对自卑的孩子

改变形象法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服饰保守,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国外有实验证实,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能提高自信心。因此,专家认为,家长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形象:穿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语言暗示法语言是思想的表露。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积极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一句鼓舞斗志的话,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预演胜利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可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和自卑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发挥长处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合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

储蓄成功法科学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成功的动作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那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自卑,充满信心。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时,可以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洗刷阴影法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的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做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家长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情彻底忘记。

比较分析法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孩子来说,采用逆向比较,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降低追求法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说,让其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孩子就每时每刻都有成功感,就可更快地进步。

这样鼓励孩子,孩子更自卑

1 6岁的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错误回答: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事实上,你怎么可能完全了解她的感受?自然,你是想告诉她,妈妈理解她,并且想让她知道愤怒、难过之类的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你这样的安慰更容易激怒孩子,孩子会觉得你这么说是觉得他经历的事情很正常,她的不快不仅没平息,很可能,以后她什么都不愿告诉你了。

正确做法: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着手,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及细节,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比简单的安慰有效得多。

2 儿子刚刚同小伙伴玩了回家却宣称“我一点也不喜欢明明。”错误回答:“不可以这么说,明明是个好孩子。”

你只是不希望孩子对他人过分地指责,或许事实上明明真是一个可爱的好孩子,也或者你同明明的妈妈是好友,你希望两个孩子相处愉快。不过在这时候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喜欢”别人是不对的,这等于是轻易地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正确做法:认识到你的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个孩子总有他的理由。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他:“那你今天过得不开心喽?明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你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孩子。

告诉孩子同小朋友们相处,要掌握一个基本的交往原则:先判断一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万一发生了不愉快可以试试有没有改善的办法,如果相处得不好,实在没法达成一致,断交也行。正确地教给孩子这一课,对他将来的社交一定大有好处。

3 6岁的孩子告诉你今天班里画画,老师表扬她了。错误回答:“你是最棒的。”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承受。

而且,孩子同小伙伴一比较,发现“玲玲跑得比我快”,“露露唱歌比我好”。她渐渐发觉她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恰当的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

正确做法不要再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

4 父母大吵的时候,让5岁的孩子听到了,做妈妈的想对孩子作一番解释。

错误回答:“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得太多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如果知道了争吵的来龙去脉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没错,听到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孩子会害怕、不快,但是把大人之间的事全盘托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比。在他们的小脑瓜里,觉得生活像他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混乱、易碎,你们夫妇或许觉得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的婚姻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小点缀,孩子却马上会跳到最坏的状态:我们的家要散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正确做法: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才火气都太大了,这跟他没关系。因为,听到父母在大吵,孩子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争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妈妈还会和好吗?

然后,在孩子面前同你的配偶来个简单的拥抱或是说句调侃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放心,觉得警报解除了。

5 5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同伴嘲笑她有个大蒜鼻子。

错误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妈妈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告诉她无论她长得什么模样,妈妈一样爱她。但是这其实等于告诉孩子她担心的东西是真的。事实上,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了。到了五、六岁,他们会同别人比较,然后,会抱怨:“我的腿太粗了。”“我是不是太矮啊?”你告诉他:“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可能令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他会用你告诉他的标准去看周围的人。他也可能觉得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会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长的不好看,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可以同他讨论,看看能不能帮他。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诉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点,可以鼓励他多去打打篮球,学习游泳。当然,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抱怨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在那种情形下,你可以对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6 6岁的孩子听到老师说吸烟不好,回来问你有没有吸过烟。你回答说没有,他不信任似地再问:“真的吗?”

错误回答:“我从没对你撒过谎。”

你这么说是为了赢得孩子的信任,但这类的话会造成孩子今后很轻易就能抓住你的把柄,不再信任你。

正确做法:“爸爸尽可能对你诚实。”当他下次发现你在说着一个善意的谎言时,你就有了解释的机会,告诉他有时候这么做只是好心。“爸爸知道今天的菜不好吃,可是外婆费了好多时间来准备,我不想让她不高兴啊。”

上一篇:有趣的西班牙教育 下一篇:父亲该如何与男孩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