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更新的技术实践

时间:2022-07-21 12:57:47

浅谈城市更新的技术实践

摘要: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随着新区的规划建设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中心区的衰落现象就更加显现出来,城市更新是一剂良药,及时合理的城市更新焕发出老城新的活力,以其独有的区位及历史地位永葆青春。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老城; 商业中心区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的城乡发展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1949-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0.64%提高到了17.92%,年均增长0.25%;1978-2000年,城镇化水平从17.92%提高到36.22%,年均增长0.83%;2000-2011年,城镇化水平从36.22%提高到51.27%,年均增长1.37%。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城镇化水平达到30%-70%时,城镇化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按照世界银行的预测,中国城镇化水平将在2030年达到68%。[1]

而我们高速的“城镇化”发展正在积聚大量的社会问题,随着城市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城市边界的逐步扩张,城市发展的“萌芽区”却逐步丧失了其原有的功能和活力。比如郑州市二七广场、火车站广场周边地区。

1 历史演变

1.1 雏形初具

早期的郑州在未成铁路枢纽之前,商业中心集中在以“商遍四海富冠全城”著称的西大街,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两大铁路通车后,郑州商业逐渐繁荣起来,商业中心也由过去的西大街转向德化街、大同路一带。

虽然德化街在当时“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但是,因临近火车站这一便利条件,成为各方商旅的中转地和附近各县货物的集散地,省内外一些有名气的商铺也纷纷迁入。逐渐繁华兴旺的德化街奠定了郑州二七商圈的最初基础。

1.2 发展演变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经过工商业改造的德化街则开始真正繁荣起来。据资料记载,德化街的商户和经营品种在解放后发展迅速,经营品种由过去的800多种发展到4000多种。当时德化街共有各种商户120多家,成为郑州市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1951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在原“长春桥”旧址为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修建了“二七”广场和场内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以及在京汉铁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会的普乐园会场的旧址复建。后来分别成为现在的“二七塔”和二七纪念堂。它们在当时分别因其特殊的纪念意义和商业中心地位逐渐成为构成后来二七广场文化、商业氛围的核心。

1.3 鼎盛的时代

1956年直至1991年,郑州火车站正式改造完工,联接南北、贯通东西,担负着京广、陇海两条铁路干线的客货车到达、发送、中转和解编等运输任务,是全国铁路重要的路网性枢纽之一。20世纪90年代,二七广场上演“商战”,郑州商贸由此闻名。

1.4 未来之憧憬

在郑州铁路交通枢纽的带动下,商业中心也在迅速发展。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二七商战的硝烟渐退,原有商业中心-曾被成为“郑州南京路”的德化街,已风光不再;郑州商业向多元化发展,大型高端综合零售商业和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以及应运而生的物流系统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空间格局;曾是郑州市第一高度二七纪念塔已经在仰视周边的建筑;二七纪念堂则淹没在钱塘路商业区的叫卖声中;通向商城遗址的小巷也已不复存在,它们所记载的历史正逐渐被淡忘。

2 现场解读

本区域是郑州市商业、文化、交通的综合中心,是城市形象重要代表之一,周边地区城市形象的品质提升成为我们本次规划设计工作的重点。

2.1 城市规划历程

1927年,冯玉祥组织编制了《郑埠设计图》,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1928年-1929年,《郑州市新市区建设计划草案》出台,规划市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28万。1954年,郑州市重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规划到1972年,人口控制在58万,建设用地控制在63.6平方公里。1979年,郑州市再次修订城市总体规划,1981年编制完成《郑州市修订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规划到2000年,市区人口控制在100万,建设用地控制在104.8平方公里。1995年,郑州市组织编制了《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规划到2010年,市区人口控制在23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89平方公里。

到2007年,郑州市建成区面积已达282平方公里。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规划期末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36平方千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内。

2.2 商业中心区区域现场解读

在过去的80年里,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郑州市城区“大”了30倍,中心城区人流量、车流量、建筑密度也随之增加,而商业中心区的范围和位置基本没有大的变动,仍然位于郑州空间密集度最高的中心地带。

现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沿街界面及建筑外观品质问题;道路交通压力过大,人车流线交叉干扰问题;城市绿化及景观较少;道路与广场地面铺装破损及缺失;市政设施损坏与缺失。

3 设计构想

现状城区逐渐扩大的需求已经要求对现有商业中心区空间进行整合、分流(人流、车流)、减压、优化以及加快周边商业区的发展。

一般说来,城市总是经常不断地进行着改造和更新,经历着“新陈代谢”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常用的“城市更新”。本次规划的目的是对老城商业中心区进行升级改造、投资和建设,在更大尺度下分析城市功能合理营造更适宜本区域发展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城市更新的方式可分为重建或再开发(redevelopment)、综合整治以及功能改变三种。综合考虑本区域的情况,本区域归属于综合整治类更新项目。设计思路主要包括改善消防设施、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沿街立面、环境整治和既有建筑改造等内容。

3.1停车管理方案

(1)机动车

提高大型商业建筑配建停车场指标;利用商业建筑设置屋顶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等,密集区可建设停车楼;取消不合理机动车停靠点;实行错时停车,按时收费。

(2)非机动车

现状80%非机动车停靠点车辆为商户停放,占压人行道情况普遍,建议这一部分车辆由商场内部解决,统一停放到人流量较少的区域;对自行车停放密集的地方,投入专门人力进行管理并收取一定费用。对自行车停放相对宽松的地方划定停车区,为市民免费提供自行车的停放。对白线外停放的车辆进行纠正和处罚。

3.2建设项目规划施工管理

在城市有机更新的过程中注重各个分区的特色与有机联系,划分高端商业零售区、特色文化商业区、交通枢纽核心区、批发商业物流区四个区域。分别以主导产业功能控制片区业态形式,保证片区之间产业资源合理配置,完善片区功能。片区内新建项目应尊重片区特色,有序规划。项目批复应严格控制,引导合乎区域特色项目进入,营造区域特色。

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3.2.1 建筑方面

在建及有意向建设项目在设计中应符合街区风格,建筑审批中严格程序,已经批示项目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从根本上保证整体建筑风貌的和谐统一。主要从建筑的形式、材料、色彩、高度、地标建筑等设计要素着手,规定共同遵守的准则,以保证建筑的彼此协调,强化地区总体意象特征。3.2.2 景观绿化方面加强植栽日常管理和维护,完善本区域景观体系。从片区总体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替换修复破损路面铺装材料,新设铺装路段材料及样式合理反映街区风格。3.2.4 市政设施拆除老旧失去使用价值的设施。移除孤立线杆,拆除影响人行交通的宣传栏及IC卡电话等设施。合理规划网络盒、变电箱的位置。调整现状位置不当窨井位置。3.2.5 交通方面在城市运营中结合道路功能合理化交通流线。规划停车场地,从根本上缓解车流与交通需求的矛盾,解决停车难的现状。执行自行车按点停放,结合城市更新进程,增设机动车停车位。新建项目要求相应增加机动车停车位的配比,考虑专用停车场地及停车楼的配建。

3.3旅游线路规划

结合现有资源,在德化街靠近火车站附近依托现有建筑改建郑州旅游推介中心,由旅游局组织相关景点或旅行社组合而成。基于郑州老城区历史文化遗迹,结合城市中心区特色,强化本案功能分区,发展以购物天堂、忆古思今、便捷交通、高效物流为主导的特色旅游项目,既可独立成篇,亦可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感受现代与历史的碰撞。

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应确保城市有未来,更有过去。任何一座城市在营造自己的文化环境时,都需要在原有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使城市形象独具特色,城市功能更趋于合理化。城市有机更新最重要的特色是尊重历史,遵循街区的原真性、整体性和持续性,反对大拆大建。无论是在需要保护的地区还是在需要更新的地区,都同时面临保护与更新两方面的问题。目标都是为了通过塑造一个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通过改善城市的生活品质,去实现适应并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 城市更新网 .再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 .2013-02-26.

作者简介: 黄幸安( 1983- ) , 女, 本科,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一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概述 下一篇:大学校区道路规划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