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好初中数学

时间:2022-07-21 11:30:45

通过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好初中数学

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计算,还包括很多公式和定理。一些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兴趣,不知道怎样学习,没有在初一起始阶段把基础打好,导致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都很吃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教育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其中,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为他们创造一个激励思考和鼓励发言的环境,使他们学会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思路,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好数学。老师不要一个人在讲台上“表演”,而应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学生不同的想法会碰撞出火花,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发散思维。老师要注意设计好问题讨论的深度和层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要让学生“垫垫脚,果果到”,体验在努力探索的过程中找到答案的愉悦心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产生对知识的兴趣。

老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要做的不是严厉地批评他们、打击他们,而是找到他们发言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然后耐心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地帮助他们纠正。这样,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够树立自信心,并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错误,明白应该如何改正。从而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哲学中提出:“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的。”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好初中数学,就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知道数学并不止是课本上的公式定理,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数学数学是以实践为源头,最后又以实践为终结的”,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应用,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涉及很多概念的导入,很多概念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讲,就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把这些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例如,在简单的公式法则a=bc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再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学生领悟公式的本质,加深理解。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有一段路要修路灯,路的总长度已经知道了,但是要怎样确定应该买多少盏路灯呢?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路灯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够很自然地引入a=bc这个概念,并且使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更加具体和鲜活,而不再是课本中枯燥的公式。

在给学生讲授几何知识时,要结合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形状进行讲解,让学生感觉到图形的奥妙。例如,利用形状的变换作出不同的图形:当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雪花不停地旋转时,不同的速度之下,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图案;我们经常见到的普通的线段在经过变换组合之后会变成美丽的风车图案。让学生在图形的变换中感受到几何的奇妙与魅力,产生对几何的浓厚兴趣。

在把知识融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并不只是枯燥的数字,而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是人类在实践中智慧的结晶,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面对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公式时,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一味在黑板上书写,而应通过数学实验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得出的过程。老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数学实验和游戏,让学生在实验中感觉到数学的奇妙,引发学习兴趣,体验到真理在现实中的存在。从而对数学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加深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并且学会灵活地运用。例如:在教学“求圆柱侧面积”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公式有更具体的认识。老师可以让学生考虑如何做一个圆柱体,学生可能用平行四边形,也可能用矩形,甚至会想到把两个矩形挤压到一起,这些方法都可以。然后让学生思考测量这些矩形的面积。有的同学会想到拆开,也有的同学想到先找东西围一下,再测量。

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了验证,产生了学习兴趣。

学生在实践和游戏中,会对数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那些写在课本上的公式、定义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地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满足于学生记住知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要积极地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不断创新,把知识变得生动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数学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委员会.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1-9,第二版.

[2]王子兴.中学数学教育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9,第一版.

[3]朱智贤.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上一篇: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