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革,新机遇

时间:2022-07-21 10:18:29

新改革,新机遇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展望未来,实在快意得很。改革再出发,基调就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虽然说是六位一体提出全面改革思路,但核心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对于公有制经济的提法更趋强硬,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尽管也提到了,但是相比“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力度显得微不足道。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实现公报提出的“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是一个非常难解的谜题。

国企和民企的关系对于激发中国经济整体活力殊为重要,尽管此处仍未破题,甚至有可能出现新的“国进民退”现象,但是在一些特定的行业领域,确实出现了值得投资者和企业家关注的新机会。

其一是文化领域。要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笔者认为文化产业最大的瓶颈是内容方面,这既与创新创造力有关,也受制于意识形态限制。预计在打造多层次的文化市场体系方面将会适当放开,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将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而内容方面可能加大监管。

其二是环保产业。首次明确了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这意味着将对高污染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即建立环境资源交易市场,消费环境资源要付出额外代价,推动企业通过污染治理降低成本甚至从中获利。这将进一步激发各类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使用。

其三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带来的投资机会。要改变目前的管理型政府为法治和服务型政府,需要的不只是观念转变,更应是方法、工具和手段的革新。政府机构需要更透明、行动更有效率,因此必须借助电子、信息、网络等新技术,预计TMT相关产业在政府转变职能、管理手段更新换代方面有更多商业机会。

其四是新兴城镇化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土地流转和农村城市统一土地市场呼之欲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要素市场趋向活跃。促进双向流动和相互融合,进一步激发农村市场的消费活力。这将为从消费、物流、房地产、交通、文化、旅游等多个产业部门带来想象空间。

其五是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自贸区是另一种改革突破形式,不是一个地区的特例或专利,而是为了复制和推广到尽可能大的地域。从中央高层频繁前往甘肃等西部边远省份调研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沿边开放将成为未来几年的重点主题,中国将迎来以对外开放为主线的西部开发战略。

其六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弊病深重的教育领域如何改革,可能会比医药卫生改革还要更困难更艰巨。但不管推进效果如何,健全创业机制必须尽快提上日程。创业不能仅仅停留在号召层面,创业的加速器、孵化器等配套措施应该更加市场化,政府应该从创业引导活动中退出来,将更多精力放在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创业制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为创业提供恒久的动力源。

三中全会的改革,也许期望在于系统性地规划和推进。中央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是顶层设计。改革的底层和基础是坚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那么横贯其间的就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笔者认为,制约当前社会发展的最大问题源于制度性腐败。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这个方向显然是正确的,通过制度约束和人民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有望最终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三中全会设定的改革目标基本完成的时点是2020年,笔者保持乐观态度,希望中国这艘大船顺利远航。

上一篇:对外担保有效谁说了算 下一篇:王忠军控制权涉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