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想法

时间:2022-07-21 07:46:37

浅谈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想法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等事业日趋全球化,在高校教育中双语教学的开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科学,只有在双语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及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近两年的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实践,文章就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想法。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of our country,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Physical chemistry is a basic and theoretical subject. Only holding a clear teaching objective, obeying the teaching rule and stimulating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of the student, a better teaching effeciency can be obtained in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of physical chemistry. We put forward some ideas on improving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physical chemistry based on our recent bilingual-teaching practice.

关键词: 物理化学;双语教学;课堂教学

Key words: physical chemistry;bilingual education;classroom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241-02

0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事业不断与国际接轨,日趋全球化,培养一大批视野开阔、善于交流和训练有素的国际化人才已越来越被重视。早在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1]。自此,国内高校积极响应,先后开始对部分本科课程试行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的效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2]。自2008年起,我校也开始对部分本科课程试行双语教学,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专业课教学,经过近两年的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认识和经验,在此对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以下几点想法,以期共同推进物理化学双语教学。

1教学模式的选择和目标定位

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双语教学的实行大概有三种模式:[3,4]①沉浸型教学模式(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学校完全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教学;②保持型教学模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③过渡型教学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用外语上课”,它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学生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除了学生听老师用外语上课外,双语教学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及学生掌握专业外语知识的表达和写作。通过对本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平时教学效果的观察,我们以过渡型教学模式为主。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用中英文重复解释, 避免学生因听不懂而产生厌学情绪。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重视课前预习,遵循教学规律

由于物理化学学时数有限及其理论性较强,往往需要学生课前先预习,查找相关的英文单词和了解专业英文的表达习惯。通过对比,双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先预习和不预习的效果相差甚远。先预习的学生能理解教师提到的某个专业英语词汇的含义,并有兴趣继续思考下面的内容;而没有预习的学生在不清楚教师提到的某些专业词汇的含义后,失去了听懂和理解后续知识的耐心和信心,从而课堂效率低下。在我们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提前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课堂预习笔记实行检查制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英文板书和制作英文多媒体课件,尽量用英文讲授。由于学生英文水平及专业领悟能力参差不齐,一些较难专业词汇及重难点内容的讲授采用中、英文并用的方式。双语课堂教学中,用英语提问,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如提高平时成绩)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每一章学习完毕后,布置英文作业,鼓励学生用英文解答。遇到内容听不懂,英文不会表达等问题,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提供相应的英文网址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信息,并鼓励学生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还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渠道训练口语。课后,找学习委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与学习情况,并积极寻找与之相应的措施。所有这些尝试,将为我们逐步完善和实现物理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积累经验。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避免“填鸭”和“满堂灌” 式教学。由于物理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性科学,再加上英语毕竟不是母语,更会使得物理化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这门课敬而远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表现欲和兴趣等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取“问题-讨论”式[5]、启发式和师生或学生间讨论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使学生用外语来思考、陈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双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设计的内容很多,例如结合所学理论分析一个具体的实例;或为一个具体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或根据已学的概念自己演绎、推导新的概念及其特性;或根据多种现象归纳普遍规律等等。

4注重传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和颜色鲜艳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尽管多媒体教学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并不适用于任何学科[6]。由于物理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理论多、概念多、公式及条件多等特点,学生往往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随着高等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各专业的物理化学学时数大大减少,尽管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大大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板书时间,但涉及到一些公式的推导及使用条件,就必须结合板书进行推导和讲解,这样学生在较慢的速度中学习,才会融会贯通。

5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千方百计使传统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妙趣横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可以通过贴切、简单易懂的生活实例或从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引入讲授的知识内容;适当引入当代科技(前沿研究)简介学科新成就或把化学史和化学家史料融入课堂来活跃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提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引入新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原理”这一过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让他们思维进行创新活动[7]。在讲到稀溶液依数性的时候,可以提问08年南方雪灾人们是如何让大雪融化的?它利用了物理化学中什么原理?然后利用物理化学中相平衡的知识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饶有兴趣地接受新知识。比如2009年干旱,甘肃省进行人工降雨,利用了什么物理化学知识?农药中为什么要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为什么农民要锄地?仅只为除杂草吗?……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可用表面化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圆满的解释[8]。像这样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每一章中都有,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对周围遇到、看到或听说过的现象进行思索、寻求答案或提出解决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英语氛围。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空”对“空”的课堂说教,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成就感和乐趣,从而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6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在教会学生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应注重教会他们学习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理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它在将经验事实上升到理论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9]①归纳法,即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②演绎法,即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③假设法,即当某一变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有限种可能时,假设该因素处于某种情况,并以此为条件进行推理的方法。④模型法,即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热力学四大定律是从大量经验事实中归纳得到的。然后,以这四大定律为基础,运用严密的演绎法,得到许多具有实用价值的方程和结果。所以在热力学双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用演绎法学习基础知识的培养,而不能靠让学生死记硬背记住那些符号、公式及其使用条件。假设和模型法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很多。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紧紧地抓住现象的主要矛盾,暂时撇开次要因素,建立一个能反映现象本质的模型。然后再用数学演绎出基本上符合实验事实的方程和结果。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近似性,但却是人们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最常用的方法。因此,要加强学生对这种方法和实例的学习,从而培养他们提出和建立模型和分析模型的能力。注重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从而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

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和品质的培养。通过例举象Clausius、Nernst、Klevin, Langmiur, Gibbs及Arrhenius等科学家们在科学上的建树,点评告诉学生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勤奋和具有百折而不饶的精神;②善于观察生活;③善于总结、提炼、升华;④尊重实验事实,不弄虚作假。除此之外,通过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的成就,如黄子卿教授上世纪三十年代作的水的三相点,至今仍在世界通用等等,增强青年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在教学中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就及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一些相关前沿实验的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 实施双语教学, 师资是关键。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外语教育素质和专业教育素质。 具体而言, 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要经常阅读一些英文文献、书籍等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把学科的前沿新知及时融入教学内容。同时,还需要让相关教学的老师参加英语集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或送往国外访问学习,向国外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从而引进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经验。

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效果除了受上述几个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其英语水平等,会对双语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提高平时成绩和增加这门课程学分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进,本人发现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还发现坚持进行双语学习的学生不论是在公共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方面,其听、说、读、写能力都有很大的长进,其四、六级分数普遍较高。

参考文献:

[1]胡军,牟伯中,黑恩成,史济斌,叶汝强.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6,(3):40.

[2]潘洁,蔡继业.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研究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65.

[3]王朝杰,孙东,卫涛.学时数较少的药学物理化学教学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0):924.

[4]张雪红,钟劲茅.双语环境下物理化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00.

[5]李本林.寓创新精神培养于“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之中[J].高等理科教育,2005,(4):130.

[6]王亚珍.对物理化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6):19.

[7]徐志花,严朝雄.提高物理化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几点尝试[J].科技传播,2009,(11):97.

[8]方文军,雷群芳,王国平,许佩新.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2):33.

[9]刘国杰,黑恩成.物理化学导读[M].科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南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 下一篇:面向ERP系统的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