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

时间:2022-03-07 12:34:12

南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

摘要: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职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采取怎样的应对方式呢?文章通过自编量表对南京地区6所公办高职院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南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以及其在年级、专业、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 has become a hot social concer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at way should vocational students take in face of employment pressure?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on six public vocational colleges in Nanjing region by self content, and analyzes the coping styl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essure in Nanjing region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year, profession, gender, etc..

关键词: 高职院校;就业压力;应对方式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mployment pressure;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211-02

0引言

文章通过调查进行南京地区学生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分析及其在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希望调查结果能给南京地区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提供些依据,也为江苏甚至全国的教育发展方向提供些参考。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被试为南京地区六所公办高职院校学生,每个学院抽取被试200人,共1200人。取样时注意被试的代表性,保持各学院、文理科专业、性别、年级等变量的均衡性和适当性。最终回收问卷1013份,有效率84.42%,被试情况见表1。

1.2 研究假设①南京地区高职学院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且相对集中。②不同群体(学院、专业、性别、年级)学生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1.3 研究工具自编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调查表。由于国内外对于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没有标准的、经过科学修订的问卷,因此,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编写问卷。首先,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进行开放式调查和访谈,记录高职学生的主要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开放式问卷和深度访谈的结果,并结合研究者本人的工作经验,综合识别出4种应对方式:回避、自我提高、积极收集信息、寻求外界帮助,则初步确定了应对方式的4个理论维度,并由此编制了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问卷。

2研究结果

2.1 南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分析对就业压力应对方式效果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948, 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9528.94,显著水平为.000,极其显著,表明总体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共同因素,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经过反复尝试,最终决定抽取5个公共因素,累积方差解释率为49.549%。各因子的因素负荷及命名见表2。

2.2 南京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群体差异分析

2.2.1 南京六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差异分析对不同学院的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六所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压力应对的不同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样由于学院对,且具实名,为防止研究影响学院,再此不做具体多重比较。

2.2.2 不同性别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差异分析对男、女学生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在回避方式上男生与女生存在明显差异,即男生应对就业压力时回避的效果显著高于女生,则男生会更倾向于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其他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2.2.3 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差异分析对文、理科学生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在回避、寻求帮助两种应对方式上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即文科学生采用回避、寻求帮助两种应对方式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其他应对方式上不存在专业类别差异。

2.2.4 不同年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差异分析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在寻求帮助应对方式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存在差异;其他应对方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存在显著差异,需要进一步做多重比较,比较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在回避方式上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大二学生又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即越临近毕业,学生越倾向于回避就业压力;在积极收集信息、提高职业能力方式上,大一和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在认真学习方式上,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学生。

3讨论

3.1 南京地区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分析本研究结合很多应对就业的情境自编了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经过调查和数据统计,发现南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应对方式主要有五个:回避、积极收集信息、提高职业能力、寻求帮助、认真学习。按学生采用五种方式的效果大小排序依次是提高职业能力、积极收集信息、认真学习、寻求帮助、回避。这与之前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大学生群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较少使用回避这一消极的应对方式。

3.1.1 提高职业能力这是积极应对就业压力的一种体现,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使自己具备适应某种工作的能力。

3.1.2 积极收集信息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如果不积极收集信息,就不能了解当今社会的需求,也无法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只有不断收集信息才能与社会接近,与工作接近。有学生说:我每天都要看51job网站上的猎头信息,看看岗位要求,然后才能对照自己,按要求提升自己,使我多一点面对工作的信心。

3.1.3 认真学习认真学习既可看成是消极应对也可看成是积极应对,此种方式对于不同个体效果的变异性最大可能也是此种原因。有的同学反映要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有同学则是借认真学习实现专转本等来逃避就业压力,这与本科生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不谋而合。

3.1.4 寻求帮助面对就业压力,很多学生想到了一个直接的办法――寻求外界帮助,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社会资源。这种办法对于中国来说是有很大可行性的,对于外企则不适用。

3.1.5 回避面对就业竞争一筹莫展时也有很多学生会采用回避的方式,例如上网打游戏、靠父母养等。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如果长期回避则可能会使人产生心理问题。例如有学生因为回避就业压力而沉迷网络游戏,最终产生了严重的网络依赖,让父母失望,自己也后悔莫及。

3.2 南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群体差异分析

3.2.1 院校差异本研究发现南京六所公办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跟学院的专业设置、就业指导情况、就业市场拓展情况都存在密切的联系,由于这不是研究的重点,且研究为实名研究,为不给各学院造成影响,本研究中没有就差异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

3.2.2 性别差异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女生较少采用回避这样消极的应对方式,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这一现象说明,高职院校女生虽然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上面临与男生一样的困境,但她们能够正视困难,能够主动地应对压力。

3.2.3 专业类别差异面对压力时,文科学生采用回避、寻求帮助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可能因为文科学生的专业缺少技术性,专业供过于求,他们对专业缺乏信心,对专业的就业方向定位模糊,尽管招聘信息大量涌现,但在他们看来,专业对口的岗位需求很小,专业的竞争优势小,这样就造成了压力的增大。面临压力时,文科学生由于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可能会更多地采用回避、寻求帮助等应对方式。研究结果提醒各高职学院要关注文科生的就业状况,从慎重设立文科专业开始,增强文科学生就业的自信心。

3.2.4 年级差异越临近毕业,学生越倾向于采用回避的方式;大一和大三学生在积极收集信息、提高职业能力方式上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在认真学习方式上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学生。

4结论

①南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应对方式主要有五个:回避、积极收集信息、提高职业能力、寻求帮助、认真学习。②南京六所公办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③男生采用回避这样消极的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女生。④面对压力时,文科学生采用回避、寻求帮助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显著高于理科学生。⑤越临近毕业,学生越倾向于采用回避的方式;大一和大三学生在积极收集信息、提高职业能力方式上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在认真学习方式上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学生。

参考文献:

[1]舒晓丽.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应付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硕士论文].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

[2]沈晓红,黄丽,祝一虹.大学生应付方式的若干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l):67-69.

上一篇:一种基于PXI的多功能数据采集模块 下一篇:浅谈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