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类专业课实践教学特点和对策方法探索

时间:2022-07-21 06:37:37

汽车机械类专业课实践教学特点和对策方法探索

摘 要:汽车机械类专业课实践教学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专业课实践教学只有合理地安排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才能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灵活地、创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师生双方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达成有效教学。

关键词:汽车机械专业课;实践教学;有效课堂;方法探索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职院校的首要和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传授必要的职业熟练技巧、知识和职业行为能力,使学生能从事专门的职业工作。汽车机械类专业课实践教学有其特殊规律和特点,只有摸清其规律、掌握其特点,才能合理地安排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课堂、达成有效教学。

一、教学准备工作内容多,教学任务重、时间紧

(一)教学特点

1.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准备工作内容很多,以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实训为例,包括实验教师准备、实物准备、资料准备、场地准备,教师准备需要实验部门派出具有适当专业技能的实验教师,实物准备需要备好实践课所需实验机台,如车辆准备、部件总成准备、各种检测辅助工具准备、量具准备、油品准备等,资料准备应该提供与实验车型相对应的维修手册和用户手册等,并把相应实验参数提前印发给学生。场地准备则应根据学生班级人数和分组情况准备实验场地,不能造成实验教学拥挤状况,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出现。

2.除了教学准备工作事务繁杂外,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迫,以自动变速器机械系统拆装实验两节课连排为例,实验教师完成讲解、拆卸演示需要整整45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非常少,这样,学生消化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环节占时不够,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策与方法

1.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应该协调合作,明确分工,分头做好教学准备。实验教师负责准备实物、场地;理论教师负责准备资料和实验参数及其分发。

2.对于任务重、项目内容多的实践课程,采用四节课连排的方式,以便在教师讲解、演示后,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和消化,留出教师纠错和复讲的时间,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实践教学项目需要多人协调操作,实验重复性差

(一)教学特点

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当中许多实验项目需要多人协调操作,如汽车转向和制动系统排空气、汽车四轮定位检测、汽车故障诊断等项目就是非常典型的实例,而且一般来说,此类实验占用课时时间相对较多,这样,实验老师讲解演示完毕后,某些学生就只可能练习一部分操作,影响学生对整个实验技能的学习和练习。这样的实验耗时多,操作复杂, 要重作一次,教学时间不充分,而且,课后辅导都无法再现实验原貌,实验重复性差,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操作练习。

(二)对策与方法

1.针对实践教学项目需要多人协调操作问题,可采取分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经验,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的分组应以每组10人左右合适。分组教学能保证学生对整个实验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不产生知识训练空挡。

2.对这类实践性教学,教师应该配备适当的实践教学光盘或仿真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挂在空间或在课后辅导时,为学生播放,解决实验重复性差的问题。

3.分组方法可采用“三个搭配”,即每一个教学组中,既要有文科学生,也要有理科学生(文理搭配);既要有男学生,也要有女学生(男女搭配);既要有学习上进的学生,也要有学习后进的学生(先进、后进搭配)。文理搭配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层次取长补短,男女搭配便于在拆装和搬运汽车机械类零部件时互相配合,先进、后进搭配使先进学生带动后进学生一起进步。

三、操作者需具有工、量具使用和钳工操作基本技能

(一)教学特点

学生在进行汽车机械类专业机台类拆装实验前,应掌握扎实的工、量具使用和钳工操作基本技能,工具方面,例如,各种扳手的选取方法和操作要领,汽车专用工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举升器具安全操作规程;量具方面,各种游标尺、高度尺、钢板尺、千分尺、量缸表的使用方法与读数方法;钳工操作方面,拆装螺丝、螺栓方法和注意事项,简单攻丝和套丝方法,锯、锉等基本技能。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的项目内容,是建立在这些基本操作技能之上的更深、更高层次的操作,没有这些最基本的技能,或者这些最基本的技能没能熟练掌握,势必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对策与方法

1.在汽车机械类专业机台拆装维修课程之前,开设完钳工实习、工量具使用等专业基础课程。

2.对照汽车机械装配工艺,强化装配钳工训练内容,达到见到螺栓就知道用什么规格型号的扳手的境界。

四、操作者需具有一定的体能

(一)教学特点

众所周知,汽车机械类专业机台的结构,即使拆卸成为部件和零件之后,都还具有较大的体积,较重的质量,在搬运、检查、清洗、修理过程中,操作者需要耗费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有时,甚至需要多人协调操作,因此,在分组教学时,应考虑气力弱小学生和女生的体力能否胜任相应操作需要。

(二)对策与方法

1.分组时注意男女学生搭配,便于在拆装和搬运汽车机械类零部件时互相配合。

2.设计制作专用实验实训台架,拓展现有实验台架使用功能,尽量减少体力搬运操作。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必须及时完成

(一)教学特点

在以任务驱动为目的的汽车机械类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实践教学实验重复性差,需要及时纠错、及时进行教学现场评价,过后评价不能复制现场操作实况。不利于学生有利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对策与方法

由教师根据实践教学课堂要求下达任务,制定工作任务单、操作工单,拟定实效任务,各组组长帮教帮学负责检查组员项目任务完成质量,并填写工作任务单。最后,由教师集中抽查和点评任务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实效评价,必要时,进行重新演示、纠错,并对学生评分。

六、操作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

(一)教学特点

教学安全是最突出、最直接的教学效果。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的教学中,涉及的安全因素非常多。如机床操作、汽车运行实验、制动和转向实验等等。

(二)对策与方法

教师在实践操作课前,应按操作要求清理和整顿场地,消除安全隐患。在实践操作课时,应该反复强调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要领,讲清操作步骤。学生练习时,应时刻关注操作违规现象,及时纠正学生操作错误。

七、结语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教师对照实物讲解,增强讲课效果,或学生利用实验设备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并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是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汽车机械类专业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对策方法探索,丰富和完善了汽车机械教学实践环节理论,能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邮帜芰和创新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学的参与程度,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 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胡江倩.论有效教学标准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教育,2001.10(17-18).

[2]徐芳.从微观教学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J].教育教学,2011.01 (176-177).

[3]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5).

[4]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13,3.

[5]金清肃等.应用型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1(132-133).

上一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愿景、就业现状... 下一篇: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