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创新中成长

时间:2022-05-26 11:10:35

让学生在创新中成长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是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再一次把问题摆在教师面前,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课程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正像主席指出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值得小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拓展创新能力是指非常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迅速变化的综合能力,它是一种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趋向和能力,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和动力。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将不仅是资源、市场和军事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拓展创新思想的竞争,创新教育是一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后创新能力的问题,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

一、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新模式,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认识新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w,他们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都需要信任、关心、理解、帮助,都有极大的可塑性,都隐藏着极大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许,为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教学,各抒己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用爱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人们都是信奉“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尤其是小学生大都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才心甘情愿地上好老师所教的课,“师爱犹如母亲,更胜似母亲”,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小伙伴”“大姐姐”。爱心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活跃教学氛围不可缺少的前提,学生在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愉悦、平等的氛围中,才能缩短和老师的距离,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师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无拘无束,他们的创新能力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2.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便会激发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应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扬,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使学生觉得“我能行”。教师要想方设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心,强化学习动力,使他们燃起自信的火焰,满腔热情地投身学习。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观念上,教师要打破习惯势力的消极影响,在实践中,要敢于打破定势,大胆放手,真正使课堂由过去教师唱主角的“讲堂”变为学生自主活动的“学堂”,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交给学生,高扬学生的主题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1.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并指导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看、多动、多思、多说、多听,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创造者。

2.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见解,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发散思维即由一点或某些方面与之相关的其他点或其他方面渗透或扩散的思维方式。加强发散思维的培养,等于给学生的智慧插上了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使学生有毅力、有理想。善于克服困难。善于质疑。让学生的思维有驰骋的空间

古人称学习为“学问”,要学必有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教师要精心扶植学生的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乐于设问、敢于提问、善于质问。要支持学生大胆地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哪怕表面上是幼稚可笑的,只要有一点创新意识都是值得珍惜的。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赞许、科学引导,切勿“一棒子打死”,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能提问题,这说明学生动脑思考了,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由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教师应打破师问生答的格局,改机械被动应答为主动反问老师,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创新精神迈出坚实的一步,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求知欲望强烈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灵感和预感,猜测和假说,顿悟和豁然贯通都是直觉思维的表现。历史上的许多发明和创造都来自于直觉思维,它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和创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冲破单一机械的解题模式,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大胆创新,寻求最佳解题途径,把繁琐的思维提高到直觉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在教师。

只有教师站在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高度,站在国家民族进步的高度,站在为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彻底转变教学观念,乐教敬业,善于创新,重视学生创新意识而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上一篇:浅谈中考政治教学的有效复习 下一篇:网络时代的电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