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时间:2022-07-21 06:20:29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日益丰富起来,这为提高教学质量搭建了很好的技术平台。其中多媒体课件是当前多数教师较容易实现和使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笔者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多年,使用多媒体课件也有几年时间,它所具备的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省时、操作简单等优点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 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和视频功能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学生对事物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因而对物理学科涉及的一些抽象理论很难理解和接受,进而形成一系列教学难点。这些难点会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惧心理,也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要想提高物理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巧妙化解这些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难点的解决需要调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观察或感受。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不允许教师将学生带到生活中去亲自体验,若只通过语言调动学生头脑中对这些曾经观察或感受到的东西的记忆,那么由于学生的感知程度各不相同,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如果将需要的生活情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制成动画或视频,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如在“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笔者在课件中制作了一个动画和视频。动画的内容是观察汽车的运动,动画效果是汽车不动,背景缓慢移动。在播放时,学生最先普遍感受到的是汽车在行驶,然后通过与固定点比对,才感受到实际是背景在动。视频内容则是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两列并排的火车哪辆开动了。播放了两个镜头,一个镜头是以其中一列火车为背景,另一个镜头是以站台为背景,使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通过播放动画和视频,无需过多的语言描述,学生就深刻体会和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轻松自然地化解了这一教学难点。

二 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板书功能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深刻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的、多方面的刺激可以使大脑记忆更加深刻。黑板板书是静态的,为了强调某些内容,教师只能通过加划着重符号、改变字体大小或是改变字的颜色等方法来引起学生注意。但这些方法只是从视觉方面刺激学生大脑,对大脑的冲击较小,且变化方式单一,很难调动学生兴趣。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设计的动态板书,则可以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给学生创造强烈、新奇的视觉和声音刺激,从两方面对大脑形成冲击,从而加深大脑的记忆。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使学生理解“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词的含义,我是这样设计的:“静止”设置的动画方式是原地闪烁一下,同时伴有一声敲击声;“匀速直线运动”设置的动画方式是从右侧飞入,同时伴有汽车急驶的声音。两词一静一动,且配合“一锤定音”和“汽车急驶”两种声音来烘托,再配合前面内容的动画设计,学生头脑中自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对动态板书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动画、声音必须与所展现的内容情境相符,切忌不分重点,盲目地添加动画效果和声音。过多的无用刺激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一切围绕教学需要,恰当合理,这是设计动态板书的根本原则。

三 应用多媒体课件强大的内容收纳功能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想在一堂课中多呈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仅凭一块黑板和教师的一张嘴显然是不够的。多媒体课件强大的内容收纳功能可以使教师搜集更多的教学素材来辅助教学。使用课件时,可以将多个素材在短时间内集中展示出来,时间短且内容丰富,有助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例如,在“光的传播”这一节教学时,在猜想光的传播路径这一环节中,由于学生平时对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很难也很少观察到,如果由学生直接讨论给出答案会很困难。于是笔者在网络中搜索了多张反映光的直线传播的美丽图片加入课件中,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完这些图片后,很容易就提出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

多媒体课件强大的内容收纳功能还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知识,很好地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课外知识可以以短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具有时间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信息量大且学生爱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播放多张关于海市蜃楼的图片,学生观看后感到非常新奇,同时也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一现象的原理。

此外,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增加习题训练的容量。在黑板上板书习题浪费时间、题量太小;事先印在纸上的习题又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收纳较多的题目,且呈现时间短、呈现方式灵活,另外还可以配上漂亮的背景和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充分享受解题的快乐。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起来,物理课成了学生最爱上的一门课。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转化思想”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改革中专职业道德实践课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