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法制素养状况分析

时间:2022-07-21 02:39:55

我国高校学生法制素养状况分析

摘要:通过发放问卷,在全国40多所高等学校开展了规模较大的问卷调查工作。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基本上弄清了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学生的法制素养状况,发现高校学生有着强烈的参加学校决策和管理意识,但在法制素养方面上也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希望本次调研成果能够引起高等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学生;法制素养;法律争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5-0075-06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学生的法制素养影响着一个民族法制建设的未来。民族文化素养的水平取决于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同样,民族的法制素养也与高校学生的法制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高校学生作为我国社会精英的主要群体之一,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法制素养水平必然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未来整体法治文化的水平和质量。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法治国家,而一个法治国家公民的法制素养是法制能否真正实现的基本素质和坚实的基础。高校学生作为法治社会的精英集团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法制素养状况理应得到我们特别关注和研究。

高校学生与高等学校之间的法律争议频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近年来,高校学生与高等学校之间的法律争议和纠纷案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一个民主法制社会里,产生法律争议和纠纷本身是非常合理的现象,我国高校学生与高等学校之间产生法律争议和纠纷也是如此。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它反映出高校学生和高等学校法制素养的增强,双方解决争议和纠纷的途径更加理性;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它反映出学校在制度建设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而且过多的法律争议和纠纷也会对和谐校园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鉴于此,我们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门开展了对高校学生法制素养状况的研究。

二、问卷设计的指导思想和问卷调查概况

为了了解我国高校学生法制素养的现状,课题组成员在2011年3月至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在“依法治教”的背景下,了解高等学校在制度建设和校内规章制度的教育方面的状况,充分掌握高校学生对制度的了解以及产生法律争议的原因。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40所高等学校:从学校举办者性质看:公办高校35所,占总数的87.5%,民办高校5所,占总数的12.5%;从办学综合水平看:“985工程”高校5所,占总数的14.3%,“211工程”高校3所。占总数的8.5%,省(部)属重点高校10所,占总数的28.6%,省(部、直辖市)属普通高校14所,占总数的40%,市属普通高校3所,占总数的8.6%;从分布的地域看:东北地区1所,占总数的2.5%,华北地区4所,占总数的10.0%,华东地区11所,占总数的27.5%,华中地区14所,占总数的35.0%,华南地区6所,占总数的15.0%,西南地区2所,占总数的5.0%,西北地区2所,占总数的5.0%。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问卷1528份,回收率为95.5%。其中公立高校回收1290份,占总数的84.4%,民办高校回收238份,占总数的15.6%;从学校办学综合水平看:“985工程”高校回收问卷185份,占总数的14.3%,“211工程”高校回收问卷94份,占总数的7.3%,省(部)属重点高校回收问卷345份,占总数的26.7%,省(部、直辖市)属普通高校回收问卷576份,占总数的44.7%,市属普通高校回收问卷90份,占总数的7.0%;从学生性别的角度看:除10人未填写性别之外,男生填写问卷568份,占总数37.2%,女生填写问卷950份。占总数的62.2%。

围绕高校学生法制素养这一核心问题,本次问卷共设计10个问题(见文中表1-表10所列内容),其中1-9题为客观选择题,第10题为主观题。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本次调查虽然抽取的样本有限,但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各地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问卷结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合理性。

三、高校学生法制素养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现行教育法律中对学生法律地位规定得最为详细的文件,作为高校学生是否了解这部法律对于他们维权十分重要。那么高校学生是否知晓这部法律特别是该法律中对学生权利义务的规定呢?

表1显示:选择“从未听说过”、“听说过但未学习过”的人数占绝对多数,达到了66.8%,这说明,在我国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并不知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其有关学生的义务和权利的内容。有部分学生(27.9%)虽然选择学习过这部法律,但对于这部法律的内容印象并不深刻。如果从高校学生对这部法律的掌握程度来看,在校学生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因为表1的前三项选项的结果高达94.7%。由此可以做出基本判断:高校学生几乎不清楚自己有哪些合法权利,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与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也是一部非常重要法规性文件。

从表2的数据表明:高校学生在学习教育部2005年制定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方面,回答“学习过并了解其中的各项规定”的人数为33人,只占2.2%,即便是“学习过但印象不深刻”的人数也只有14.1%,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并不知晓教育部的这个文件,其人数占据了83.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判断:高校学生对于教育部2005年制定并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基本上不知晓、不了解。

学校针对学生培养的实际需要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履行相应义务来说具有更为直接的价值。作为高校学生理应知道这些具体的规章制度。

从表3的数据说明,高校学生对于学校有关规定的知晓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回答“学习过并了解其中的各项规定”的人数只有14.9%,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学校制定的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不了解或知晓。虽然有45.5%的学生回答“学习过,但是印象并不深刻,”其对于规章制度本身知晓的水平仍然值得疑问,更有38.2%的同学根本就没有学习过学校的这些规章制度。这说明:在校学生并不知晓学校有关大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

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难免会因为触犯了学校的规章制度而受到一定的处罚。必要的处罚对于学生有一定威慑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遵守学校纪律,但是过重的处罚也会涉及是否构成对学生权利被侵害的问题。

从表4的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对于在校期间如果违纪会受到哪些处罚并不十分清楚。除了60.0%(过半)的学生知晓“记过处分”之外,对于其他处分的人数都不过半,就连最为严厉的处罚“开除学籍”也只有44.6%的学生知晓。这说明:在校的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不了解相关的处罚制度。部分学生触犯学校纪律而被处罚是在不自觉、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更需要学校加强教育。

近年来,高等学校在对待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上加大了处罚力度,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抵触,普遍认为这样的处罚力度太大,没有给予学生悔过和改正的机会。那么,在校学生对于考试作弊应该遭受何种处罚是否知晓呢?

从表5所呈现的数据可以看出:除了有43.5%(不超过半数)的学生知道如果考试作弊会受到“记大过处分”之外。对于其他各类型处分情况的了解程度都很低(选项比例在13-15%之间),竟然还有12.4%学生不知道考试作弊会受到处罚这个规定。由此可见:在校学生中对于如果在考试中作弊是否会受到一定的处罚这个规定知之甚少,对于该受到哪一种处分的学生更是微乎其微。

在校学生在受到学校处罚时会采取哪些态度呢?这是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救济渠道,尽量减少对学生权益的侵害。

表6的数据表明:有半数的学生知道向学校提出要求复议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如果把要求申诉、向法院学校等选择也计算进来,其比例高达95%,说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强烈。但是,表6中的数据也有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现象:

首先,部分学生中还有寄希望于通过找关系来解决他们与学校之间的法律争议或纠纷。这说明部分学生还不了解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缺乏法制素养和法律救济意识。其次,部分学生有忍气吞声和无可奈何的应对态度,即便自己有道理也不敢向学校反映。最后,也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现象,就是竟然有少数学生希望通过报复手段来对付学校。虽然这个选项的人数极少(只有2.6%),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人数少而忽视,因为这些极少人的过激行为可能对于高等学校的日常工作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后果。

那么,高校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除了要知道有哪些救济制度之外,还必须了解获得救济的机构,这样才能使救济落到实处。

在表7中,我们发现一个让我们感到震惊和无奈的现象,绝大多数大学生在遭受学校处罚时并不知道向学校哪些部门表达自己的诉求。甚至对表达诉求本身并不感兴趣(33.7%学生选择“听说过,但是不很清楚”),知道向学校那些部门请求帮助的学生只有23.2%。不到总人数的1/4。由此可见,我们可以设想:在高等学校对于学生的处罚中,绝大多数学生不是不想获得救济,也许是不知道或不屑于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诉求。

如果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向学校有关部门表达自己的诉求,他们会向学校的哪些部门提出来呢?他们知道这些部门的功能吗?

从表8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准确找到表达自己诉求部门。他们往往片面认为与他们学习和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部门就是他们提出诉求的部门。这只能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还不知道学校有专门解决学生权利受到侵害的机构,或者说,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成立这些机构。

学生能否有效参加学校决策是大学生维权的一个重要体现,那么学生对于这种状况持什么样的态度呢?他们是否具有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呢?

表9的数据清楚地表明,高校学生参加学校管理和政策制定的积极性和热情十分高涨,有65.8%的学生选择愿意参加学校政策的制定,而不愿意参加和反对参加者只有2.8%,是极为少数的学生。可见: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政策制定是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意愿,表现出他们对学校发展的关注和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在提高。

最后,我们还想了解高校学生如何理解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便来判断这些权利和义务和我们所期望的权利和义务之间有多大的距离。

表10所列举的数据说明:高校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与我国的主流意识是一致的,也与当今法制社会的需要是相适应的。高等学校和各级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并加以鼓励和促进,使他们能够在受教育过程中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努力履行自己的义务。

四、对策与建议

为了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构建学生与学校之间更和谐的关系,减少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冲突,维护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我们希望国家和高等学校在下面几个方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

1.加强对高校学生法制教育和宣传力度

人的行为受制于人的认知,认知水平越高,行为就越明确。提高高校学生对于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显然是提高他们法制素养的必然选择。从本次问卷的情况看,学校是否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校内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成为他们能否真正维权和救济的重要因素。如果学校能够在文件宣传方面做到让学生知晓并熟悉制度内容的话,则学生的法制素养会逐步提高,触犯校纪和国法的几率就会降低,学生与学校间的冲突和争议也会随之减少。为此,高等学校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使每一名学生都知晓和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心中有法、遵纪守法、维权依法。高等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印发相关制度的文本,及时送发给每位学生;组织学生学习印制资料、检查学习效果;开展案例宣传,扩大教育效果;加强相关信息收集,及时评估宣传教育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2.制定、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于1994年颁布实施。但是,值得我们疑问和不解的是,既然教师已经有了自己的法律,那么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学生为何至今还没有自己的一部法律呢?我们呼吁国家权力机关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法》的立法速度,同时在学生法的制定过程中考虑以下几点:

上一篇: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定位分析 下一篇:I Learn Chinese Through My Liking of De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