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部委员会先进事迹

时间:2022-07-21 02:32:50

村支部委员会先进事迹

刘炎村地处桃源县马鬃岭镇,抗战名将——新四军原第一师政委刘炎就诞生在这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70户,947人,46名党员。近些年来,该村大力弘扬刘炎精神,争创“五好”强班子,因地制宜兴产业,巧借外力谋发展,多方筹资搞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和新气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

1、强化班子建设,实行民主管理

为抓好刘炎村的新农村建设,几位村干部几乎成了脱产干部,定规划,他们殚精竭虑;引资金,他们四方奔波;抓建设,他们带头上阵;搞服务,他们户户上门,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村里的工作上。为扩大影响和知名度,还通过镇党委和县委牵线搭桥,把本村原深圳警备区司令员李元成聘为村里的第一书记。在着力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村支两委十分注重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村里的建设规划,村民代表大会投票通过才会付诸实施,村里成立的诚阳有限责任公司,财务帐目由专业人员进行规范管理,每月向村民公开,并把所有利润全部拿出,用于鼓励发展好的农户,扶持发展困难的农户。几年来,刘炎村发展好了,前来学习取经与调研的多了,但由于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严控支出,村里并没有因此增加开支,支部书记李耀清家的客人几乎从未断过,但他一直坚持厉行节约原则,在自家用农家饭菜招待客人,这些年不仅从未在村里报销过招待费,还经常用自己的一辆货车为村民、为集体跑运输。正是这些民主廉洁的举措,使全村老百姓看到了刘炎的发展希望,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2、坚持规划先行,实施分步推进

为避免大拆大建和重复建设,1999年,刘炎村就邀请深圳部分资深专家制定了全村的长远发展规划。在规划制定过程中,突出了生态发展与生产发展兼顾、招商引资和村民自筹结合、村貌改观与农民增收同步的总体思路,并将投资的重点确立在支柱产业发展、村居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为了解决刘炎发展的资金问题,第一书记李元成充分发挥自已的影响力,为刘炎的发展四处奔波。几年来,通过他牵线搭桥,刘炎引进的各类建设资金达500多万元,此外,李元成个人及其家人也拿出50多万元支持刘炎的建设与发展。在有了一个比较科学的远景目标之后,再根据每年引进的资金数量与刘炎的经济发展实力逐年实施,分步推进,确保每年办成2至3件实事。1999年,开始了以兴建沼气池为主的农村生态建设,完成了村级公路的整修;2000年,硬化了村里的5座水库和10座骨干塘,完成了柑桔基地扩展和低产品种改良;2001年,开始了中心居民区建设,完成了村部重建;2002年,硬化了2.5公里中心居民区街道和1.8公里村干道,建成了可容纳108人的村级远程教育终端接收B级站;2003年,完善了村党员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2004年,兴建了投资200多万元的刘炎学校和投资20多万元的针织厂,修建了投资17万元的村自来水厂,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2005年,投资80多万元兴建了全县第一个村级农产品交易专业市场—刘炎柑桔大市场,硬化了2公里的组级公路。

3、注重产业开发,实现持续发展

根据刘炎村的地理位置与传统产业优势,村支两委确立了以柑桔为主导、以生态农业和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的产业发展之路。从1999年开始刘炎村全面推行了由村里出资购买优质树苗、受益后还本和对柑桔发展大户进行奖励的激励机制。目前,全村柑桔生产面积已发展到2800亩,受益面积1500亩,年产柑桔3200吨,仅此一项每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4700多元。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柑桔产业,2005年,村里利用刘炎柑桔大市场,开展了柑桔打蜡分级等初级加工,提升了柑桔品质,不仅使刘炎村的柑桔销售价格由以往的每公斤0.8元提高到了1.3元,而且还带动了周边乡村柑桔的销售。当年,通过刘炎柑桔大市场销往全国各地的柑桔达到5000多吨。在不断提升主导产业规模与层次,巩固优质稻种植、畜禽水产品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还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副产品营销、汽车运输及劳务输出。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家底殷实后,村民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村里对农民建房实行统一规划,建设了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人口集中的居民小区,对入住小区的农户补贴3000元建筑材料费,使小区入住村民达40多户。并按照“以点布局,适度集中”的原则,对居民小区之外的村民住宅进行了统一规划。目前,每个点3到5户建起了别墅式庭园,整个居住环境统一协调,清新自然,时尚现代。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入户率100%,电话入户率100%,几乎家家户户购买了摩托车。丙湾组李元林去年纯收入4万多元,他自豪地说:“我们家在街上有楼房,乡下有庭园,不再羡慕城里人,比大多数城里人过得更舒适,更幸福。”

4、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多年来,刘炎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教育培训农民作为推进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创建了多种教育平台,使得村民素质大为提升。2004年引资兴建的刘炎学校,不仅是全村学龄儿童的就读之地,还是村民接受技能培训的场所。刘炎村不仅每季度请种养业的专家给村民上一次课,还经常组织村民进行实用技术比武,让村民多途径、多渠道学习科技种养知识。目前,村民每户都有1—2人掌握1门以上农村实用新技术。同时,该村还利用远程教育这一平台,对一部分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进行电脑操作培训,使其能够通过网络搜集致富信息,捕捉市场商机。2003年,村民通过上网获知北京、沈阳、乌鲁木齐等地柑桔销售价格较高的信息后,迅速与这些地方的客商联系,以0.8元/斤的价格成功销售75万斤柑桔,销售价格是周边市场的两倍,全村增加了近30万元的销售收入。在刘炎村,看到的是村民幸福的面容,听到的是群众爽朗的笑声,感受到的是融融的和谐氛围。刘炎村没有其他村常见的庙宇,有的只是用以弘扬先烈精神的纪念塔。村民素质的提高,使每位村民都把自己当作刘炎的主人,主动维持街道的整洁,维护一方平安;刘炎村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村组之间一直和谐团结,友好相处;10多年来,村里没有出现打牌现象,没有出现任何上访事件,治安和刑事案件零发生,计划生育零超生。目前,勇于开拓的刘炎人在支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正掀起新一轮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的高潮。

上一篇: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 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下一篇:五种措施推进点村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