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2-07-20 10:29:11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36-01

引言:

三强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国人都是一脸的迷惑。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名校长论坛美、英等国的校长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中国的教育缺乏创新精神。是呀,多年的老习惯老传统老教法很难改变呀!就语文这门课来说,我教了十个年头了,总觉得没有很好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次新课程改革,我逐步掌握了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办法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素质,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

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因素培养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是要把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

一、不拘泥于教学参考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是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指明学与做的关系时,提出这样的学习原则: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做中获得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和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产生并发展的。在创新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例如督促学生阅读报刊杂志,关注社会热点;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懂得用自己的眼光去视察理解社会现象和知识,打破思维的定势,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看法和思想。

二、学习魏书生老师,把民主、和谐的氛围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努力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是狭隘意义上的“自由市场”,而是一种平等对话与交流的课堂氛围,即所谓的蹲下身子听学生的心声。要求教师把自己的“讲”变成学生的“讲”,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我口说我心”。满堂讲或满堂问仅仅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是以教师的口代替学生的口和脑,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三、要教会学生怀疑一切,敢于向权威挑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而直奔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因此,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寻求正确的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的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例如:语文阅读教学,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新培养的因素。它的教学模式很多,具体教法多样,但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章,要让学生有一个“读―悟―回”的学习过程。学生要主动质疑,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提问。而质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反馈,也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在课堂中,教师搭桥点拨,指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出矛盾,从新旧知识见发现矛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大胆创新,突破传统观念,形成新思维,树立新观念,创立新理论。这样,课堂学习就会变得主动、积极、有效起来。

由此,创新意识变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四、 指导学生观察、积累、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个体独立地以新的模式和程序去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和发现新原理,形成新技能,发明新方法,获得新成果的能力。与一般活动所需的能力相比,创新能力主要指: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生活是永不枯竭的源泉,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而观察则是把生活中的材料化为文章的桥梁,它不仅能丰富人的表象,发展人的认识能力和丰富语言,还能提高人运用语言的能力,观察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对周围一切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感受越深,积累也就越丰富。另一方面,观察包含着思维,渗透着思维,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现实。学生通过观察积累,感性知识越丰富,就越能产生生动的创造想象。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刻体会,让学生领会、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莫若让学生深入到社会环境中去切身体会。”每一周我都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或观察、或调查、或参观,使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领悟。有的同学还拿出课文中的内容来与现实生活相印证,从中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样是秋天,有人想象出一派秋光灿烂、硕果累累的景象;有人想象成秋风习习、肃杀萧条的景象。乐景、悲景、神奇壮丽之景都是通过观察创造想象出来的。

让学生自己主持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主讲一篇作品,或诗歌,或散文,或小说,或论说文。在学习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而且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对所讲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完善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创新能力。

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角度、多方位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要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仅凭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随着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多媒体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既注重“双基”教学,更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它能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电教的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氛围。

运用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较多的信息,其中许多信息是读书、听讲所无法替代的。这就为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提供了条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视觉与思考结合起来,采取开放式的学习,灵活自主地选择信息进行学习。或循序渐进,或跳跃前进、或随时发问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充分拓展,创新意识也得到培养。运用语文教学课件,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在屏幕上展示出知识点,整堂课图文并茂,用图形、图象、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补充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醒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使思维发展,提高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运用各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地区电网自动电压无功控制系统及其告警应用的... 下一篇:关于在校大学生违规违纪现象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