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

时间:2022-07-20 07:02:03

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首先要关注民营企业吸纳毕业生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不仅GDP占比超过全省的一半,而且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70%―80%为民营企业所提供。2009年,我省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超过27.1万人,占到企业就业总人数的91%以上。

在国家和省有关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这几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赴民营企业就业的数量明显增加,但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未饱和,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一方面民营企业对优质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在上升,另一方面每年仍有相当多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困境。破解这样的困局,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笔者认为,当前应从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面人手,找准问题和症结所在,发挥各自优势,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更多高校毕业生在民营企业中找到体现自身价值的广阔舞台。

对政府而言,一是要解决毕业生见习问题。2009年,国家、省相继出台的企业接收见习生计划和实施补贴政策,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丰富工作经验,尽快实现就业。但问题在于,政府补贴资金没有做好后续的跟踪工作,个别企业钻了政策的空子。某大型民企每年貌似招聘大量大学毕业生见习,但这些见习生多数并没有从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干起了马路推销员一类几乎没有技术要求的工作,见习期满后基本不留用,企业随后另换一批见习生。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健全毕业生见习的跟踪制度,对企业使用见习生情况进行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提高此项政策在解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实际效果。二是要扶持大学生创业。创业是更好的就业,新一代有知识、有思想的大学生其创业无论是在政策上、氛围上、创业资源上都比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个体私营企业主更有优势,但也面临市场不断完善、空间趋于饱和、缺乏创业经验的困难和压力。大学生有的是创业热情,缺的是创业的思路、经验和整合创业资源的能力。仅靠贷款支持是不足以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还必须通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相应机构,特别是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展开市场论证、项目咨询、商业教育等多层面的服务,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开设一些专门课程,请企业家来讲创业,请政府部门来讲政府职能和相关政策法规等等,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三是要加强宣传引导。省工商联组织的企业家进高校演讲和最近与江苏教育电视台合作的《苏商》栏目,通过企业家的现身说法,不仅使广大学生了解了民营企业,增强了到民营企业就业的信心,而且学到了创业的经验和应对困难的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应继续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发展成果和在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要宣传民营企业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典型,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推动更多的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

对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人才不能说不重视,但除了一些较大规模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外,更多中小民营企业因自身经济实力限制和企业主小富即安的思维观念等原因,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引进高层次的人才不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如我省的轻纺、机械等传统行业,从规模和总量上讲在全国也算是名列前茅,但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优势,缺少一流的研发人才。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和资金是两大基础保障,人才更是关键中的关键。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服务方式,出台专门的引智政策,鼓励企业引进更高层次的人才,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民营企业自身也要把引进高校毕业生,特别是较高学历层次、有技术专利、专长的硕士生、博士生纳入企业人才战略规划中,改善人才结构,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下牢固人才基础。

对高校而言,需认识到企业需求和高校培养之间的矛盾是近几年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企业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而众多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方向是要建设一流大学,追求的是大而全,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很多学生就算找到了工作,也是大声惊呼学无所用。据中国社科院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就业最困难的十个专业,都是前几年的热门专业,如法学、计算机、英语、国际贸易、临床医学、工商管理等等。毕业生也如同一种产品,是产品就必须产销对路,以销定产,否则必定滞销。所以尽管这些年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努力跟进市场需求,但缺乏全面的、及时的、科学系统的市场需求调查手段和及时的专业调整机制,导致部分专业过剩,部分专业空档。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帮助高校协调社会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全面系统地开展专业需求调查,科学设置专业,并进行及时的调整,特别是应把握当前全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六大新兴产业的契机,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大部分企业都很欢迎高校毕业生来企业实习,但由于实习的时间较短,且在此期间学生还没完成学业,不能专心在企业工作,企业来不及培养和了解学生。为此,高校应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延长毕业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以一年为宜,此间学生的管理考核由企业负责。有了这个较为完整的实习环节,企业对学生的素质才能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实践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从而更有利于其在民营企业实现就业,施展所长。

上一篇: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脉 下一篇:创新发展求突破 率先跨越争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