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护理的价值分析

时间:2022-07-20 11:59:12

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护理的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门诊抽血患者共300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门诊抽血中心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门诊;抽血;护理安全管理

在医院管理中,门诊抽血中心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1],它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2]。门诊抽血中心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文化层次跨度大、流动性强等特点[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抽血患者共300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男700例,女800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43.6±24.1)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安全管理,男750例,女750例,年龄13~74岁,平均年龄(46.3±25.3)岁。两组患者无论是在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如下:

1.2.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护士长和主管护师共同制定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计划。于此同时,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且及时监督,纠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2.2制定一套护理安全管理应急方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由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实施应急预案。当应急方案制定完成之后,还应当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演练和学习,保证方案能够正常、有效实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1.2.3对重点环节加强控制和监督:在对制定好的方案进行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培训。提升新上岗护士的责任感,让护理人员能够通过法律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护理操作,加强无菌意识,保证能够为患者更好的进行服务。同时还要加强自己的无菌操作意识,对消毒隔离的管理和控制进行加强,避免出现院内感染情况。

1.2.4引入质量改进措施:因为门诊抽血中心面临的困难较多,所以应当不断引入改进措施,发现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990例满意,440例一般,70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5.3%;对照组患者630例满意,350例一般,520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65.3%。见表1,表2。

3讨论

现如今,岗位以及流程管理早已成为医院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运行效率的主要途径。虽然很多医院都对门诊环境进行了改善,优化了系统的使用,在就诊流程方面也进行了革新,可是由于患者数量多,环境嘈乱,依然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使得患者满意度大幅度下降,医院的资源利用率也相对较低。所以,管理者只有从岗位管理、流程管理以及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找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新方法才能对岗位管理实现实质性的变革。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大部分患者抽血化验要求都是空腹检查,因此选择在上午8点30之前来源抽血患者人数最多。由于抽血岗位有限,很多患者都是在某一时间段来源抽血,从而使门诊抽血秩序混乱,人员众多。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之后,对化验结果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为节约人力资源、维持良好就诊环境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门诊抽血化验的特殊要求和患者急需获取化验结果的愿望,患者门诊抽血的问题依然严峻。

护理安全管理早已成为医院管理核心的重要部分,通过流程设计以及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成为组织管理者运行管理的主要路径,与此同时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的紧张,护理分配存在一定不合理。

这充分说明了在门诊抽血中心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较好,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对医院的临床护理效果也有所提高。由此可见,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护理能够提升门诊抽血抽样调查合格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陈香,赵庆霞,唐婷婷.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中心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3:127-128.

[2]姜贺.护理安全屏障的设置实施及其评价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225-229

[3]李俊玲.门诊静脉抽血安全管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5:392-393.

上一篇: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不同年龄阶段血液病患儿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