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提前预知

时间:2022-07-20 10:19:05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提前预知

目前的高中教学中,因为学生学习的课程多,所要完成的作业量大,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笔者在所教的两个平行班级里(共114人)做的学习习惯调查发现:只有不到10%的学生(9人)有预习下一节课的习惯,大约有25%的学生(27人)能勉强做到偶尔地预习下一节课。总之,现在的高中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缺失了一些重要的内容,而这些缺失是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如何去引导和培养好学生提前预习课本的习惯呢?

图式(schema)是由过去的经验或背景知识组成的。图示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并无意义,它只能由读者依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其意义。当读者把大脑中的图式与所读语言材料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就能理解所阅读的内容了。

提前预知,即教师在一节课结束之前预告下节课或下一段时间里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开展的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激起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好奇和学习兴趣。它不同于常见的那种教师布置学生去预习某个内容的活动和任务,提前预知强调的是教师能做些什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参与课堂,关注的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

一、如何实施提前预知

1.明确目的和任务

提前预知主要由教师来实施,它的变通性很强,可以是在某节课开始之前,也可以是在某节课结束后。它所涉及的问题和范围也是很广的,所有在教材中出现的话题和活动都需要计划好,但这并不能影响提前预知的目的和任务要明确。没有明确且可操作的任务,提前预知对于同学们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因此,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1 Unit2 Growing Pains之前,笔者在结束第一单元的最后一些练习的讲解与分析后,对全班同学们说到:From the learning of Unit 1,we have gotten familiar with our new school life and learnt how to get along well with our new classmates.But when you get home,sometimes you may feel unhappy about the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some even cause quarrelling and fighting.Of course,these are a kind of pain for your growing up.Why could such things happen in our family life?We will discuss about this in the next unit.After class,I need all of you to write a story about a misunderstanding event that happened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And you should also think about the reasons for it and the solutions to it.与此同时,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了具体任务:①A misunderstanging events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②The reasons for it and the solutions to it.

对于家庭生活里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不理解以及青春期的孩子所特有的叛逆情绪而造成的误解和矛盾,每个孩子都有一些亲身体验过的例子,对此都有很多想法要表达。通过这样的一种简单的提前预知,明确学生需要思考和准备的问题,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接下来要学习和讨论的话题,而且激活了他们的相关生活经历,从而让他们更充分地投入到单元学习进而更好地理解单元学习的内容。学生在下节课里所展示的一些与家长的小冲突,不仅丰富了Welcome to the Unit的学习内容,也是对Reading部分的小话剧进行了课堂表演活动的预演。另外,让学生去思考原因和解决方法,为整个单元的很多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打了一个很好的伏笔。学生所提供的在生活里大家都可能遇到的与父母之间的误解和矛盾,让整个单元的课都有了很好的现实照应力和情感教育力。

2.合理分析和把握

提前预知前,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下一阶段学习内容。笔者所教的两个平行班,一个是文科班,一个是理科班,文科班的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理科班的学生则喜欢较为冷静的思考。

因此,笔者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 welcome to the unit时,在向同学展示所收集到的很多广告海报、视频以及广告口号并思考和讨论了课本中三个问题之后,对文科班的学生说:

Today,this class we have seen so many different advertisements,and we have learnt tha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ad.After class I need all of you to try to collect more advertisements,including posters,vedios,or logos from TV,the Internet,or newspapers. The more,the better.

笔者对理科班的学生说:

Today,we talked about different advertisements,and we have learnt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ad. After class I need all of you to think about the two questions and write a short article about your ideas:①what kind of advertisement can be considered as a good advertisement?②Why can advertisements be important and popular in our modern day?

这样分班级来进行不同的提前预知,充分利用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扬其所长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后来的Reading、Task和Project部分的教学中,笔者把两个班所分别收集到的各种广告材料和关于广告的观点作为很好的教学资源来彼此交换,达到资源共享,从而共同提高。

除此之外,提前预知还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很好的统领和安排能力。大到每个学期、每个模块的学习,小到每个星期、每个单元的学习,教师都应提前做好分析和安排,在什么地方向学生进行提前预知的效果会最好?提前预知后学生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与反馈最合适?一些这样的问题是必须要问的,也是必须要回答的。

笔者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5前发现该模块所要讨论的话题都是现实生活里的热点话题:Unit1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Unit 2 The environment;Unit 3 Science versus nature。这些话题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提前预知,没能让同学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讨论,那么这些话题背后的很多语言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只能是过眼云烟,不能产生深刻印象。所以笔者在分析模块五每个单元的结构特点后,以不同形式安排了每个单元的提前预知活动。

Unit 1是人际交往话题,笔者在提前告知学生本单元的话题后,讲述本人在高中亲身经历的一次和好朋友发生误解的事件,然后让学生以6人为一组在课后讨论解决方法,下节课(即Reading第一课时)完成课本阅读理解后让几组同学上台陈述他们想到的解决方法。

Unit 2是环境保护话题,笔者在第一单元Task部分完成后,向同学们呈现了笔者所拍的故乡湖泊污染前后的视频和照片。要求学生利用即将到来的假期也去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同时拍一些污染现状的照片。

Unit3是科学技术和自然的话题,笔者在步入新单元学习前,发给每位同学两篇阅读文章,一篇是介绍克隆技术,一篇是关于转基因技术发展现状。要求同学课后阅读并划出文章中的科技术语,同时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或上网涉猎更多地关于这两个方面的词汇。

以不同的形式来开展,不仅保持了学生对提前预知的期待与热情,也是针对不同话题下学生所具备的不同程度的背景知识的一种认真分析后的良性刺激。对于像前沿科技这类的话题,学生掌握的词汇少、了解的知识也少,局限于教材现有知识,很难让学生把这项内容学好。而对于环保类的话题,通过实地调查与取证,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现实感会变得深刻得多,在解决意见的思考上也就不仅仅只是泛泛之谈了。环保有了每位学生自己智慧和情感的参与,也就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里的知识了。

3.及时展示和反馈

作为一项由教师依据教材而发起和组织的非常规活动,提前预知有着很大的变通性。这种变通性体现在时间和内容的不确定性。有时是一节课一次,有时可能一个单元一次。这主要是取决于课本内容以及学生的相应背景知识情况。如何能把每次提前预知设计的活动所带来的效果展现出来或者说活动所带来的问题发现出来,这就要求有及时的展示和良性的反馈。

笔者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7 Unit 1 Project Making a list of pros and cons前,发现文章结构简单,但文中句子结构相当复杂,学生在课堂阅读时间里肯定不能吃透文章内容。所以,笔者结合Project的目标活动,要求同学们课后细读课文并列出反对使用手机和赞成使用手机的事实原因。第二天的课堂上,笔者先让同学们读出他们的清单同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在这一过程中,对同学所列的内容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对清单中所反映的同学对于事实和观点不清的现象进行纠正。在这样的一种简单的提前预知活动里,学生熟悉了课本,同时学会如何更准确地依据事实来列举清单。又如: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 Unit 2 Sporting events时,笔者在提前预知里,让学生收集现代奥运会里所有比赛项目的英语名称,同时谈谈2008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影响。一位对运动很感兴趣而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利用课后时间,在硬纸板上精心剪贴了奥运会运动项目简示图,并在每一副图片下写上英文名称。笔者把这件学生作品分别悬挂在两个班级两个星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提前预知应当注意的几个原则

1.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

提前预知里所设计的活动或任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要符合现代中学生的认知需要。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出学生的现实能力、不能不顾及学生的情感。只有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作为第一考虑因素,让活动或任务有很好的可操作性,提前预知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和执行,才能很好地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

2.预知活动的趣味性

把提前预知作为一项教学活动来开展,目的就是要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养成预习的习惯,从而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果提前预知所设计的活动或任务本身是单调而乏味、毫无吸引力的,那么提前预知是不会产生好的引导效果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提前预知前,一定要想到活动的积极性和吸引力,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和积极性的提前预知,我们应当宁缺毋滥!

3.课本教材的一致性

虽然现行的各类英语教材有内在的体系,每个模块和单元都有与中学生生活贴近且能吸引中学生兴趣的话题,但是因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身的理解能力有限,从而决定了提前预知是不可少的。提前预知是高于教材的,是教师对于教材的统领和整合,但是提前预知又必须是基于教材的,它不能脱离教材而另行一套,它只能是对教材的合理分析和补充,是教师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日常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应当与教材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4.教师引领的主体性

作为一项教学活动,提前预知针对的是教师的作用和要求。只有教师充分意识到提前预知对于高中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把它作为日常教学准备和安排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时,提前预知才能起到一个良好地引领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作用。在这里,教师的主体地位是非常关键的,这意味着教师要承担组织活动的责任,要去认真思考活动的最佳效果是什么,不能把任务毫无计划、毫无目的地让学生去执行就算了事。除此之外,提前预知能不能取得好的引导效果,还要看教师能不能坚持好。虎头蛇尾、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提前预知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

面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笔者认为可以从改变和培养好学生学习习惯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尝试。提前预知,是从发挥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本进而参与学习的作用角度出发,所做的一项实验性工作。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译林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英语).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上一篇:对教师发展的三点“新”认识 下一篇: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研究